APP下载

护拱法处理隧道塌方施工技术

2023-12-02郭枫方存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塌方空腔掌子面

郭枫,方存星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1 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选线、定线受地形因素限制,常设置桥梁、隧道跨越复杂地形地貌单元,以更好地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减少基本农田占用。在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打破了山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拱顶破碎岩体会在突然失去下部支撑反力、基岩裂隙水及开挖扰动的作用下,沿破碎面整体向下滑移,从而形成隧道局部塌方空腔。本文以湖南省靖黎高速公路界牌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隧道洞顶塌方空腔形成原因、处理方案及护拱法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2 工程概况

界牌隧道位于湖南西南部怀化市靖州县,为穿越湖南与贵州的省界隧道,是连通两省经济、文化的又一交通干线。为双向分离式长隧道,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 km/h。隧道左、右洞设计线净距总体控制在55~85 m,左洞起讫桩号为Z2K55+755~Z2K56+920.704,长1 165.704 7 m,最大埋深164 m,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K56+025~K56+967.471,长942.471 m,最大埋深112 m。隧道主洞衬砌端面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拱曲边墙结构,隧道内轮廓拱顶净高7.36 m,净宽11.62 m,隧道左右线最大超高4%,超高在-3%~+3%之外采用整体旋转隧道内轮廓,隧道路面设置2%的单面横坡。

3 地质、水文条件

3.1 地质条件

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地质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层岩性较为单一,但风化程度变化较大,工程地质分区大致分为剥蚀地貌地质区、冲洪积冲沟地貌地质区[1]。地层主要为震旦系(Z)板岩组成,山坡表层覆盖薄层全新统残坡积粉质黏土或碎石土,冲沟浅部分布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层。围岩主要为较破碎~较完整中风化板岩、强风化板岩上带及强风化板岩下带,围岩属于Ⅳ~Ⅴ级。区内与地震关系密切的断裂带描述为F4 断层,该断裂在隧址区北侧通过,产状350°~360°、∠70°~∠75°,为逆断层,影响宽度约30~60 m,局部揭露断层泥,次级断裂发育,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3.2 水文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8℃,平均降雨量1 146.30~1 661.40 mm。由于南季风的不稳定性,降水多发生在6~8 月,降水集中且强度大,伴有明显的季节性。地表水主要为沟中雨季面流、洪流以及常年伴有水流的四乡河;第四系强透水性堆积物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组成本项目区存在的地下水。

4 塌方情况概述及成因分析

界牌隧道为湖南省靖黎高速公路全线最长隧道,隧道掘进采用从大桩号黎平端往小桩号靖州端单向掘进,掌子面进尺至K55+993 时,K55+994~K55+996 段发生局部坍塌,在洞顶左上方临空面处形成一宽约1~3 m,向上延伸约10 m 的空洞[2]。

隧道掘进至K55+996 时,洞身段呈现为中风化板岩,灰色、砂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质硬、岩体完整性较好,节理较发育,局部见弱渗水[3]。K55+996~K55+994 段(约2 m),见矿硅质岩岩脉充填现象、岩脉见弱矿化现象,节理较发育,岩脉完整性一般~较差,在临空状态下会发生掉块掉渣,局部见0.1~0.5 m 裂隙,往深部裂隙局部拓宽至1~2 m,裂隙底部见多处小股涌水,涌水量0.05~0.1 m3/s,受大气降水补给,季节变化明显,矿脉两侧见灰白色断层泥及断层角砾岩,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

K55+994~K55+993 掌子面段受断层影响,形成挤压破碎的板岩碎块,呈强风化~ 全风化状,褐黄色,局部呈大块石状,破碎带固结程度弱,局部呈松散状,在隧道掘进过程中,拱顶围岩受到强烈扰动,突然卸载形成拱顶临空面,掌子面段本身围岩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受到基岩裂隙水的冲刷渗透软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隧道拱顶发生局部塌方。

5 塌方治理

隧道塌方段落处于地质不良区,岩体破碎风化程度大,隧道因依靠自身围岩应力无法自然成拱而发生坍塌,隧道塌方处治以保证人员、机械施工安全为前提,以施工质量有保证为基础,选取护拱法进行处理,采取强支护、快速成型的手段通过塌方段不良地质区,确保隧道结构整体安全、稳定。

5.1 塌方影响段加固处理

受隧道塌方的影响,塌方段附近桩号段落的掌子面、围岩以及初支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为防止塌方进一步发展扩大,对塌方前后影响段进行加固处理[4]。

1)隧道开挖断面上台阶采用隧道洞渣回填,回填断面超出坍塌影响段范围,使掌子面后移。

2)采用C30 喷射混凝土对隧道洞渣回填完成后形成的掌子面进行封闭,然后在喷射混凝土面上平行于隧道中线方向打设φ42 mm×4 mm×4 000 mm 的注浆小导管。

3)采用水泥净浆对回填石渣堆进行注浆加固,注浆过程中持续增大注浆压力,最终注浆压力保持在2.5~3.0 MPa,稳压3 min,使临时掌子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对隧道拱顶形成临时支撑。

5.2 护拱施工

1)在距离塌方空腔位置5 m 外施作一护拱[5],护拱根部设置在隧道断面起拱线以上,纵向长度2 m,护拱顶面距隧道开挖初支面35 cm,采用C30 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

2)护拱内设置工22a 钢拱架,钢拱架间距50 cm,钢拱架间通过φ22 mm 钢筋连接,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0 cm,钢架的拱脚位置安装6 m 长的φ42 mm×4 mm 锁脚锚杆,同时在护拱混凝土内设置2 层网眼间距为10 cm×10 cm 的φ8 mm 带肋钢筋网片。护拱混凝土浇筑前,按既定角度埋设PVC 管,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沿预埋管道安装长度30 m 的φ108 mm×6 mm 长管棚,长管棚为有孔钢花管跟无孔钢花管交替布置。管内设置钢筋笼,钢筋笼主筋4φ18 mm,采用φ38 mm 钢环(壁厚3 mm)做固定环,固定节长5 m,与钢筋笼主筋焊接。

3)搭设满堂式支架,对护拱的混凝土、模板进行支撑,钢管支架底部支立于混凝土垫层上,按照支架搭设规定安装扫地杆及剪刀撑,保证支架稳固、牢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护拱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逐步对称拆除支架及模板,同时对护拱的沉降收敛进行变形观测。

4)长管棚以稳定护拱支护段为支撑点,平行隧道轴线向斜上方以1°外插角打设,施工中严格控制钻机下沉量及左右偏移量。长管棚穿透破碎带及隧道塌方空腔位置,深入稳定的支护段2~3 m,将破碎区岩体悬挑,使其与前方稳定段围岩形成整体受力。

5.3 塌方影响段隧道掘进及支护

1)待护拱整体固结稳定后,采用三台阶法组织隧道掘进施工,重新挖除掌子面回填注浆部分堆土,同时缩短隧道单个循环作业进尺距离,每次仅允许开挖间距为一榀钢拱架,及时开挖并完成支护,再开展下个作业循环。同时,考虑到该段围岩渗水较为严重,分别在隧道拱顶、拱腰位置打设3 根长度为30 m 的探水管,引流汇流排水,减小围岩裂隙水的浸泡、软化、侵蚀作用。

2)施工时,加强隧道塌方影响段的支护结构,将钢拱架间距缩减为50 cm,初支钢架调整为全环设置Ⅰ22a 工字钢,喷射混凝土厚度调整为26 cm,系统锚杆调整为长度4 000 mm、纵向间距5 00 mm、环向间距1 000 mm 的φ42 mm×4 mm 注浆小导管;二衬调整为厚度60 cm 的钢筋混凝土;支护加强段延伸至通过围岩破碎区10 m 以外。

3)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按原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加强了监控量测频率,即在拱顶及拱腰两处加设监测点,及时检测隧道断面沉降、收敛变形的数据情况,初支施工至塌方空腔位置时,拱顶位置预埋直径20 cm 钢管,埋入空腔的钢管长度满足后续空腔回填施工的要求。

5.4 塌方空腔回填

塌方段形成的空腔通过预埋管向空腔内注入C30 混凝土回填处理,为防止一次性回填方量较大,混凝土未凝固受力,其自重对初支结构形成较大荷载,引起初支变形开裂,在本隧道空腔处理中,混凝土回填分3 次进行,依据混凝土的试拌情况控制浇筑速度,待上一次回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且与岩壁结合整体受力后,再开始下一次回填,直至回填混凝土充满整个空腔,回填全部完成后,截除预埋钢管并封堵混凝土灌注口。

5.5 施工关键技术控制要点

1)掌子面注浆加固:采用提前加工好的注浆小导管打设至掌子面,小导管四周钻孔,钻孔按梅花形布置,相邻2 排小导管以5°~12°的外插角交叉错综布置,待注浆小导管全部安装完成,采用水泥净浆注充,水泥浆液采用P·O 42.5 水泥,注浆由下往上依次进行,注浆过程中持续增大注浆压力,最终注浆压力保持在2.5~3.0 MPa,稳压3 min,然后进行下一根注浆小导管施工,重复以上工艺流程,最终完成整个掌子面区域的注浆加固,使其整体板结而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6]。

2)掌子面进尺:严格控制隧道单个循环进尺距离,保持在一榀钢架,禁止使用爆破开挖,采用炮机、风镐配合人工的方式,尽量减少掘进过程中对围岩的扰动,同时严格控制超挖,开挖完成后,及时架设钢拱架、安装钢筋网等,完成初期支护,迅速闭合成环,整体均匀受力。在初支稳定变形的前提下加快仰拱及二衬施工进度,进一步减小仰拱、二衬安全步距,现场施工分别控制在30 m、60 m 范围内,扩大隧道衬砌完成段安全辐射范围。

3)长管棚制安:长管棚采用φ108 mm×6 mm 钢管,分节段预制安装。施工时,先用潜孔钻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安装长管棚,钢管前后段大小孔径设置,相邻两钢管套管连接,套管位置错开2 m 的同时确保连接牢固,体系整体受力,将整个塌方影响段悬挑,使隧道掘进过程中安全、顺利通过塌方影响段。

4)监控量测:为及时、准确掌握隧道塌方段处理效果,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中对隧道全过程监控测量,实时反馈数据信息,加大监控量测工作力度,增设监控点、缩短检测周期。施工时,在隧道拱顶、拱腰、拱脚等位置设置一圈测点(不小于5 个),每3 m 为一个监测断面,观察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围岩的沉降、变形、收敛等情况,同时对护拱设置监控量测点,实时反馈支护结构工作状况,指导隧道塌方段处理工作安全、合理的开展。

6 结语

界牌隧道塌方段采用护拱法处理效果良好,护拱施工完成后,塌方段施工推进顺利,结合监控量测数据结果显示,隧道掘进过程中,隧道周边围岩沉降、收敛变形小,均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施工安全质量得到保障,该处理工艺在界牌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取得成功,可总结以下经验。

1)采用护拱法处理隧道局部塌方,是目前较常见的隧道塌方处理办法,在现场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施工工艺技术成熟,施工安全质量更加有保障。

2)护拱法处理隧道塌方,护拱施工成型速度快,待护拱达到预期强度,即可重新开展隧道掘进施工,隧道垮塌处理周期短,对隧道施工的整体工期影响较小。

3)护拱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在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中均有涉及,可就地取材,无须重新准备材料和设备,节省了材料转运的时间,侧面缩短了塌方段处理周期,经济效益明显。

猜你喜欢

塌方空腔掌子面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基于边光滑有限元法的二维复合弹性空腔声振特性分析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饱水砂性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塌方形态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空腔参数对重力坝稳定的影响分析
前置污水去油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