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真实问题 培养应用意识

2023-12-01李昕

教育界·A 2023年30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核心素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质上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况设置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分析与解答,交流与分享,回顾与反思中习得方法,实现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目标。

【关键词】真实问题;应用意识;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李昕(1995—),男,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应用实践为中心的核心素养培养逐渐成为数学教學的主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

一、于生活中创设问题,激发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终将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设问题,将具体的数学知识置于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联系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巧用生活场景,体会应用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活动如计算、测量、观察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渗透在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去探索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当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生活中仔细观察时,他们会发现原来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的学生找到了铺设地板的瓷砖、用来装饰的墙纸、小区里的停车线、楼梯的扶手、绿化带旁的篱笆;有的学生找到了家里用的伸缩晾衣架、超市里的购物小推车、工厂门口的伸缩电梯门、可以折叠的椅子……平行四边形几乎随处可见。学生经过仔细分析,总结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装饰用品,由许多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图形看起来整齐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类是可以伸缩的或者折叠的物品,这些物品简单方便,节省空间,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接着学生又对平行四边形进行细致的测量,发现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个角互为补角,对边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所以用它来铺设地面或者墙面时,缝隙整齐,美观大方,这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个特性。平行四边形可以伸缩则源于它的不稳定,这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二个特性。这两个特性被人们发现以后,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笔者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探索世界,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这样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自己的应用意识。

(二)挖掘生活问题,培养应用兴趣

生活中的问题各式各样,大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应做个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提取问题,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时,笔者对学生说:“学校近期要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班级环境需要重新布置一下,大家想一想优化教室环境的办法。”学生经过商议,觉得教室后方的角落可利用起来,购买一个植物架和一些绿植,布置成一个自然角,这样既实用又美观。因为角落的空间有限,所以学生需要根据可用空间测量出植物架的尺寸。事关集体利益,学生非常重视,拿着卷尺马上行动起来。经过再三测量,学生测出了角落的长度为120cm,宽度为90cm,那么所要购买的置物架,尺寸一定要比这个数值小。有的学生提议,不要将空间占得太满,稍微空出一点可能更好看。于是大家决定购买长度为100cm,宽度为70cm的置物架。为了测试摆放后的效果,有的学生提议先将这个区域用相等尺寸的木棍围一下,整体进行观察。实际操作之后,学生马上发现了问题,这个尺寸下剩余的空间太小,人员活动起来很不方便。大家又经过几次尝试,发现当置物架长度为70cm,宽度为40cm时,效果最好。最后,笔者按照学生的建议,布置好自然角,放置了绿萝、红掌、文竹、多肉等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美化教室环境的同时,还能净化空气,陶冶情操,大家对此都非常满意。

笔者立足于生活实际创设真实问题,让学生活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班级里出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有了真切的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于数理中挖掘问题,树立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总结,离不开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是接受和吸纳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再次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基于数理知识创设真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2]。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时,笔者让学生找来家里的废旧纸板,制作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随后,笔者又取来一袋大米,指导学生将大米先装进圆锥中,将其铺满,再将圆锥中的大米,倒进圆柱中,让学生观察大米的位置。学生发现此时大米在圆柱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是不是表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呢?笔者让学生接着之前的步骤进行验证。当学生第三次将圆锥中的大米倒进圆柱中时,发现大米刚好可以装满圆柱,这时就可以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体积的三倍,用公式表示为圆柱体积V=Sh(底面积×高),圆锥体积V=Sh。之后笔者又让学生制作出大小不等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这个规律在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还有不等底也不等高的条件下是否也适用。一番操作下来,学生明白了这个规律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由此对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笔者利用数理知识创设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究,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仅是生活的好帮手,更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好助手,从而树立了数学应用意识。

三、于作业中创新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培养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现在开车进入商场或者超市需要缴纳停车费。请你在进入商场停车场时仔细看一看计费规则并记录下进场时间,出来的时候帮爸爸妈妈计算一下需要缴纳多少停车费,看看什么时间出来最划算。”这道题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系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学生在汽车进入停车场时记录下时间是12时10分,告示牌上写着“前3个小时免费,超过3个小时之后每30分钟增加1元,初始费用为5元”。学生随家人在商场吃了一顿饭,看了一场电影,采购了一些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时间已经是16时48分。学生推算,按照规则,停车场在15时10分开始计费,到现在已经有1小时38分钟,产生的费用为9元,剩余时间为22分钟,算上步行及出场时间,还可以闲逛10分钟。通过这次作业,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某个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能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回忆和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带来的巨大便利,从而强化自己的应用意识。

四、于实践中创设问题,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3]。

(一)开展数学调查

数学调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某一个真实问题,采用数学方法收集和获取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得出结论的实践活动。数学调查也是生活中观测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调查活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组织学生就生活中的小数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笔者让学生针对小数的应用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并进行简单的统计,看看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小数的知识。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开始观察生活中的小数。如在超市买东西时,购物小票上会显示小数;去银行存钱时,银行职员会介绍存款利率,这是用小数表示的;商场里的价格标签上打的是小数;体检时测量身高、体重、视力等,结果会用小数表示;尺子的刻度上有小数;圆周率是小數;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用时也会用小数表示……经过调查和统计,学生发现原来小数这么常用,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小数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觉得,小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当物品的计量没有办法用整数来表示时,就可用小数来表示,从而使计量的结果更加精确。

笔者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小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入理解了小数的作用和意义,还能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组织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聚焦某一个具体问题,从现象开始深入本质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真实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同样是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就“反向抹零”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讨论遇到“反向抹零”时,该不该提出申诉,维护自己的权益。一般情况下的抹零是指在消费金额存在小数的情况下,将小数直接抹除,只收整数的情况。而“反向抹零”是指在消费金额的第一位小数大于5时就用四舍五入的方式直接进1向上抹除的情况。比如消费金额是35.9元,一般情况下抹零,商家收取35元,而在“反向抹零”的情况下,商家就会收取36元,相当于多收了1角钱。由于这个金额不高,很多消费者并不计较,直到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才引起了关注。笔者据此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合理吗?我们遇到这样的事应不应该计较呢?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四舍五入是正常的计算规则,金额并不大,商家的做法没有太大问题,没有必要太过计较;也有的学生认为,此处并不适用四舍五入,价格既然定了就应该按定价交易,何况商家已经收取合理利润,“反向抹零”是不合理的;还有的学生算了一笔账,假设每个顾客都多收0.1元,一天中有顾客100人,那么一天的收入就是10元,一个月的收入就是300元,一年的收入就是3600元,积少成多,这个数额还是非常可观的,何况有的商家每天的客流量远不止100人,因此商家不应该“反向抹零”。

笔者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四舍五入和“反向抹零”等社会计算规则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让学生学会提出质疑,表达见解,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应用意识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备的能力素养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立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婷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6):78-80.

[2]李云,王国韬.立足“三教”,探究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J].数学之友,2022,36(15):24-26.

[3]徐玲丽.依托解决问题路径 培育数学应用意识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6):107-108.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核心素养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