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变化分析

2023-11-30陈迎春钟文娟陈金英曾嘉福建省血液中心福建福州350004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网织缺铁血液学

陈迎春 钟文娟 陈金英 曾嘉(福建省血液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4)

单采血小板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采集,最大的优点是安全,能够大大降低受血者发生HLA 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播相关疾病的风险。 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规定,单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缩短为2 周,且每年献血次数≤24 次,由于献血间隔时间的缩短,成分单采献血者的捐献频率增加,这在一定程度缓解临床血小板需求。 但频次增加后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健康是否有影响是采供血站需要关注的。 现就194 例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男性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2 月期间在本中心参与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男性献血者194 名,年龄38(30.75、46.25)周岁。 按照献血频次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组1:107 人,单采次数≤12 次/年;组2:87 人,单采次数>12 次/年。 入选标准: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 标准;符合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前血液检测要求,即男性Hb≥120 g/L,红细胞压积(Hct)≥0.36,血小板计数(Plt)(150~450)×109/L,谷丙转氨酶<50 U/L;1 年内未捐献全血。 本研究经福建省血液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知悉研究目的和主要方法,并全部签订知情同意书(批件编码:LL2021002)。 参考第4 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男性SF<30 μg/L 判定为铁蛋白降低。

1.2 仪器和试剂 铁代谢指标运用美国雅培公司研发设计的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运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研发设计的XN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3 标本留取和检测 每位献血者捐献血液的同时从旁袋留取2 mL EDTA 抗凝管,6 h 内用XN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等进行测定分析。 从每位献血者旁袋留取3 mL 血液标本,静置30 min,在转速为1 800 g 的条件下进行15 min 的离心处理,之后抽取上清液,统一编号后收集于EP 管然后立即放入-30℃冰箱冷藏,之后使用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等进行测定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 21.0 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对比用χ2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数据对比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P<0.05 为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铁代谢指标的比较 组1 的年度单采次数<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铁代谢指标中,组1 的SF 高于组2,而铁蛋白降低发生率<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男性献血者年度单采次数和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常规指标的比较 红细胞参数中,组1 的RBC、Hb、Hct>组2,Plt 和PCT 低于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参数中,组1 的RET%、MFR 和IRF 低于组2,而LFR>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男性献血者血常规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在血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重复献血者主要以男性献血者为主[1]。 我国从2012 年开始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将献血者献血周期从28 d 改为14 d,献血次数从12 次/年改为24 次/年。 由于采集检验标本、单采耗材管道残留红细胞等因素,单采献血者捐献血小板一次约丢失80~100 mL 全血及250~500 mL 血浆[2],1 mL全血包含0.5 mg 铁,随着红细胞丢失,储存在红细胞上的铁也随之丢失,再加上大量血浆的丢失,高频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极易发生缺铁[3-5]。 缺铁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临床表现,如认知功能障碍、抖腿综合征、异食癖[6]等。 缺铁分为3个阶段:第1 个阶段是储存铁耗尽期(ID),此时SF 下降,这个阶段补充铁恢复是最快的;第2 个阶段是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这个阶段除了SF 降低以外,SI 也开始下降,TIBC开始上升,机体开始调控铁的吸收;第3 个阶段是缺铁性贫血(IDA)期,此时Hb 降低,Hct 降低,这时可能会出现食欲降低,成人冷漠呆板等症状。

本研究显示,单采次数≤12 次/年(组1)的男性献血者,其RBC、Hb、Hct 和SF 明显高于单采次数>12 次/年(组2)的男性献血者;同时,前者的铁蛋白降低发生率低于后者。 这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结论一致。 Sab 等[7]研究证实随着每年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的增加和捐献间隔时间的缩短,献血者SF 明显下降,可导致其体内铁储备耗尽和亚临床缺铁。 王静等[8]发现当献血频率和总献血量增加,献血者铁缺乏比率随之增加。 严仲文等[5]也发现,长期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着献血次数和总量的增加,Hb 和Hct 呈逐步下降趋势。 献血者若出现SF 减少时,没有及时发现并补充相应的铁剂,血常规指标如Hb 和Hct 会继续下降,当Hb 和Hct下降到低于《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捐献标准时,会导致献血者血液检测因为不合格而遭到临时淘汰,不仅打击了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而且对献血者招募和血液保留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单采次数≤12 次/年(组1)的男性献血者,其Plt 和PCT 明显低于单采次数>12 次/年(组2)的男性献血者。 国内外学者也观察到类似现象。 王波等[9]发现随着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缩短,Plt 则呈上升趋势;严仲文等[5]对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100 次献血者的研究,发现Plt与献血次数呈正相关。 Eder 等[10]发现Hb 初筛不合格被淘汰的全血献血者,随着SF 升高,Plt 数反而下降。 推测由于长期多次捐献血小板,导致献血者体内铁元素不断流失,而缺铁刺激骨髓干细胞,促进其向巨核细胞转化,巨核细胞进一步分化为血小板,导致血小板代偿性增多。 但也有学者认为[11]IDA 患者血小板的增多与体内微管蛋白表达下调有关,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正常的IDA 患者血小板内的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增多的IDA 患者。

网织红细胞(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的过渡细胞,存活周期往往只有1~2 d[12],可及时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LFR、MFR、HFR 代表了网织红细胞中RNA 的低中高水平[13]。 越接近成熟的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越低,正常情况下,HFR 和MFR 主要存在于骨髓,而LFR 大部分存在于外周血中。 IRF =(HFR+MFR)/网织红细胞总数,反映了最新从骨髓释放入血的红细胞数量。 当骨髓受到刺激,较多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IRF 随之增高,因此与网织红细胞相比,IRF 能更好地反映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其数据灵敏度更高[14-15]。 本研究中单采次数>12次/年(组2)的男性献血者外周血中RET%和IRF 明显高于单采次数≤12 次/年(组1)的男性献血者,相应地,前者的LFR 低于后者。 推测捐献次数增多引起缺铁,缺铁刺激了骨髓造血,导致HFR 和MFR 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增多,IRF 因此增高。

综上所述,随着年度单采血小板次数的增加,男性献血者部分重要的血液学指标发生了变化:SF 及Hb 下降,Plt 和IRF 升高。 表明献血频次的增加对献血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重点关注单采次数>12 次/年这部分人群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可通过减少捐献频率,适当延长捐献间隔期,加强献血前后的补铁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又保障了单采血小板供应的可持续性。 由于本研究未纳入女性献血者,同时样本量尚不够多,不能进一步分析血液学指标与献血频次的相关性,因此献血频次增加对男性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的分析性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网织缺铁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全国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和决定限现状调查与分析
绕回去了
缺啥补啥
三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测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