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 077 例脐带血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2023-11-30么丽梅郭锐杨俊晔史丽谢云富李天君杨文玲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脐带血病原体干细胞

么丽梅 郭锐 杨俊晔 史丽 谢云富 李天君△ 杨文玲

(1.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天津 300384;2.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是宝贵的人类生物资源。 为了保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和质量,脐带血需要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测合格后长期冻存。 安全性的检测项目包括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巨细胞病毒IgM 抗体(CMV-IgM)及细菌检测等。 目前我国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 版)(国卫医函[2019]98 号)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技术规范》(试行)(卫办医发〔2002〕80号)开展脐带血安全性病原微生物检测。 现将2012—2021年本地区64 077 例脐带血、母血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2021 年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采集并分离的脐带血样本检测结果64 077 例及其对应的母血,所有样本采集均按照《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签署知情同意书。 留取制备后、有核细胞(NC)浓缩完成前含有柠檬酸盐抗凝剂的血液保存液的脐带血血浆3 ~5 mL用于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取脐带血血浆12 mL,厌氧瓶中加入6 mL,需氧瓶中加入6 mL,进行细菌检测。 含有柠檬酸盐抗凝剂的母血,经1 760 g,离心15 min 后取其血浆进行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Hamilton E-STAR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Hamilton STAR8CH 酶免分析加样系统,Hamilton FAME24/30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BacT/Alert 3D 血培养系统。

1.2.2 试剂 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瓶(生物梅里埃公司);HBsAg(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抗-HCV(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IV-Ag/Ab(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抗-TP(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MV-IgM(北京贝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所有筛查试剂均经国家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1.3.1 细菌检测 将接种脐带血血浆的厌氧菌培养瓶和需氧菌培养瓶放置在BacT/Alert 3D 血培养系统中(35±1)℃培养,培养时限为7 d,阳性报警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假阳性标本需进行转种培养,最终以转种培养结果为判断标准。 脐带血细菌培养检测单一项阳性或两项目检测均阳性时,记为1 例阳性。

1.3.2 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 脐带血及其对应母血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所有标本进行HBsAg、抗-HCV、HIV-Ag/Ab、抗-TP、CMV-IgM 项目筛查,所有检测项目参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所有标本均采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检测。 其中HIV-Ag/Ab 项目采用不同厂家的三代和四代试剂盒进行检测。 初次检测呈反应性标本,采用原试剂进行双孔复试。 复试后至少1 孔呈反应性判定该试剂有反应性;两种试剂中任意1 种呈现反应性,则判定该标本结果为有反应性。 HIV 检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送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蛋白印迹方法进行确认。1.4 数据分析 采用GraphPad.v6.01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检测结果 2012—2021 年脐带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每年阳性率有差异(P<0.05),厌氧菌阳性率高于需氧菌阳性率及需、厌氧双阳性率(P<0.05),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图1。

图1 脐带血细菌检测不同类型阳性率趋势图

表1 2012—2021 年64 077 份脐带血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比较n(%)

2.2 细菌阳性镜检结果 2012—2021 年细菌阳性标本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检出率G-杆菌依次高于G+杆菌、G+球菌、G-球菌及其他。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2012—2021 年2 072 例细菌培养阳性脐带血镜检结果比较 n(%)

2.3 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2—2021 年64 077 例脐带血及对应母血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结果,脐带血检测结果反应性169 例(0.26%),母血检测结果反应性1 231 例(1.92%)。 另外脐带血及母血HIV 检测初筛反应性共14 例,其中母血11 例,脐血3 例,经外送确认后,母血不确定1 例,其余均为阴性。 其他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结果见表3、图2。

图2 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结果趋势图

表3 2012—2021 年64 077 例脐带血及对应母血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反应性结果比较n(%)

3 讨论

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脐带血检测是保障脐带血移植用血安全的关键环节,要提高脐带血移植的安全性,应在脐带血的采集、运输、分离、冻存等处理过程中尽量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1-3],不断完善脐带血和母血检测技术,提高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以保证脐带血的质量。

从结果可以看出,本次筛查2012—2021 年脐带血细菌阳性率3.23%,脐带血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总反应率0.26%,母血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总反应率1.92%,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这与我国和本地区总体的医疗水平和输血传染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有直接关系。 输血传染性病原体检测一直是我国重点强化的课题,我国脐带血检测依据一般血站血液检测策略开展,从采用双试剂检测到核酸检测,不断减少脐带血残余风险,进一步保障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4]。

血液细菌污染危害大,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的脐带血,须保证无菌生长才能临床应用。 脐带血污染与采集、运输和分离制备等过程无菌操作有关[5-6]。 有资料显示脐带血细菌污染中,厌氧菌多于需氧菌,主要污染菌属有埃希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粪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与本地区细菌检出情况及镜检结果基本一致[7-8]。 刘颉等曾报道广东省脐带血细菌污染率为3.1%[9],从结果可以看出,本地区2012—2021 年脐带血细菌总阳性率3.23%,并呈下降趋势(P<0.05),这与本地区临床胎儿分娩、实验室操作无菌技术和相关操作进一步规范等有较大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多种方式,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全国约有30%~50%的HBV 携带者是由母婴垂直传播导致的[10]。 从结果看出,采集脐带血的产妇HBsAg 有反应性率为1.38%,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采集的新生儿脐带血HBsAg 有反应性率仅为0.03%。 近年来国家卫生防疫机构大力宣传和推广对乙肝的预防和阻断,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力度,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感染率有所下降。

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3 种。 HCV 感染后缺乏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母婴传播缺乏有效的阻断措施,因目前尚无可用的丙肝疫苗进行有效的预防,母婴传播是造成我国HCV 感染持续存在原因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抗-HCV 阳性率为0.60%(0.40%~0.79%),儿童中抗-HCV 阳性率为0.09%~0.26%,孕产妇中抗-HCV阳性率为0.08%~0.50%[11]。 从结果可以看出,本地区10 年来脐带血及其母血抗-HCV 有反应性率分别为0.11%、0.12%,与我国儿童及孕产妇HCV 流行病学相一致。 脐带血与母血抗-HCV 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目前HCV 感染产妇所娩新生儿尚无有效的阻断方法[12]。

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他传播途径还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抗-TP 筛查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指标之一。连宏宇等[13]曾报道舟山市梅毒检出率为0.72%,2013—2016 年天津市梅毒初筛阳性率0.21%[14]。 本文结果显示2012—2021 年脐带血及母血抗-TP 检测有反应性率分别为0.12%、0.13%,脐带血与母血抗-TP 有反应性率基本一致(P>0.05)。 除2021 年外,2012—2020 年脐带血及母血抗-TP 检测有反应性率呈下降趋势(P<0.05)。 这与国家及地方加大预防梅毒传播宣传、对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梅毒筛查等措施的执行有很大关系。

巨细胞病毒(CMV)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性病毒,常见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艾滋病患者,对免疫机能不全患者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 CMV 可通过供体器官或血制品感染受者。 移植受者的诸多因素可诱导CMV 从潜伏状态被激活。葛俊[15]等的研究中显示脐带血血浆可以携带并传播CMV病毒。 因此脐带血不论是自体移植应用还是异体移植应用,CMV 的检测都是必不可少的。 CMV 抗体血清学检测是筛查CMV 临床风险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地区脐带血CMV-IgM 的反应率(1/64 077),明显低于母血CMV-IgM 反应率0.29%。 胡云等[16]报道中提出感染的孕产妇体内存在循环抗体能部分保护孕期母婴垂直传播,周萍等[17]报道:孕妇血清CMV-IgM 阳性率约为3.1% ~13.44%,新生儿血或脐血CMV-IgM 阳性率约0.6%~8.5%,产妇CMV-IgM 检测阳性率高于其新生儿脐血阳性率。 蓝陈福等[18]曾报道的2017—2019 年丽水市孕妇静脉血CMV-IgM阳性率为0.78%,新生儿CMV-IgM 阳性率为1.14%,左江成等[19]报道湖北宜昌市孕妇CMV-IgM 阳性率为0.3%,新生儿CMV-IgM 阳性率为0.1%。 这些报道与本地区母血及脐带血CMV-IgM 有反应性检出率不同,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同、检测试剂不同有关,还可能与种族、地理区域差异、卫生经济等因素有关[20]。

另外,本次调查2012—2021 年间脐带血及其母血HIVAg/Ab 检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共14 例,经蛋白印迹方法确认,其中1 例母血结果报告为HIV-1 抗体不确定,其余均为阴性。 可能与选择对象为孕产妇有关,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检测母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时不建议储存脐带血。 母婴传播是HIV 感染的途径之一,感染了HIV 的女性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可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当然母婴阻断也起到关键作用。

总之,脐带血安全无小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与病原微生物检测质量直接相关,为减少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辅助移植引发的传染病发生,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同时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可进一步提升脐带血检测能力。 建议相关部门科学设置脐带血和母血检测策略,以及针对基于血缘关系的脐带血,建立差异化的检测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脐带血库和自体脐带血库的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国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发展水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脐带血病原体干细胞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
脐带血是否值得花钱保存?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干细胞产业的春天来了?
脐带血要保存吗
自体脐带血临床应用局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