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例胃内异位脾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11-30王苏皖钟碧波许艳东官瑜戴一菲邓全成袁岸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孝感市胃底异位

王苏皖,钟碧波,许艳东,官瑜,戴一菲,邓全成,袁岸龙

(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2.孝感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湖北 孝感 432000;3.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 孝感 432000;4.孝感市中心医院 CT室,湖北 孝感 432000)

异位脾是指脾组织由于外伤或其它原因行脾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自体异位种植。种植部位可在腹腔、胸腔、盆腔及皮肤切口等位置,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不适等症状或在体检时被意外发现。常不被临床医生所认识,易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目前国内外有关异位脾种植在胃内的文献报道较少。孝感市中心医院报道1 例胃内异位脾,并对国内外报道的胃内异位脾病例进行检索收集,以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6 岁,因“间断上腹痛11 d,发现胃内占位10 d”于2021 年8 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1 d 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隐痛,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胃底隆起性病变(间质瘤?)”,10 d 前到孝感市中心医院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隆起:间质瘤可能”,见图1、图2。行全腹增强CT提示:①胃底部占位,考虑肿瘤(间质瘤可能),见图3;②右肾结石;③左肾多发囊肿;④盆腔少量积液。患者既往有2007 年外伤致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入院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生化、血凝五项、甲免三项、肌钙蛋白I 未见异常。C-12 肿瘤标志物:CA724 6.3 IU/mL。入院后在消化内科行胃底隆起病变内镜下治疗,术中见胃体穹窿部偏后壁可见一处直径约为1.5 cm 半圆形黏膜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术后予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胃底肿物切除标本考虑为脾组织植入(异位脾),见图4。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图1 胃镜图

图2 超声胃镜下图片

图3 腹部增强CT

图4 HE×40 倍镜下胃底肿物切除标本

2 文献复习

以“胃”、“脾”、“异位”和“异位脾”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以“stomach ”、“gastric”、“spleen”、“ectopic spleen”和“splenosis”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Pubmed 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 电子期刊数据库,共检索到中文文献9 篇,英文文献43 篇,排除种植在胃以外的异位脾文献36 篇,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2 篇,排除经放射学诊断而无病理诊断文献1 篇,共有13 篇有关异位种植在胃内的异位脾个案报道[1-13]。其中中国报道12 例,意大利2 例。笔者收集从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Medline、Pubmed 数据库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 电子期刊数据库1970 年10 月至2021 年8 月检索并筛选出的胃内异位脾患者14 例,结合本文1 例患者,共15 例(表1)。收集入选病例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就诊原因、内镜特点、确诊方式。

表1 15 例胃内异位脾患者一般情况

2.1 一般资料

15 例患者中,男9 例(60%),女6 例(40%);年龄26~68 岁,中位年龄40 岁。

2.2 既往史

15 例患者均有因脾外伤破裂而行脾切除术史。

2.3 临床表现

9 例患者主诉腹痛,但症状均与胃内异位脾无关;3 例患者主诉乏力,住院后考虑症状与异位脾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有关;2 例患者因无症状体检发现病变;1 例患者主诉反酸、嗳气,症状与胃内异位脾无关。

2.4 病变特点

12 例患者胃镜下发现病变位于胃底,1 例胃镜下发现病变位于胃体,1 例经上消化道造影发现病变位于胃底,1 例经腹部CT 示病变位于胃底。所有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变大小从0.9~6 cm 不等,肉眼下2 例为半球形隆起,1 例为梭形,3 例为圆形,9 例为可见的隆起;9 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内镜下病灶表现呈低回声者8 例,高回声者1 例,8 例位于固有肌层,1 例来自浆膜层,病灶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

2.5 治疗及确诊方式

15 例患者中有5 例经内镜切除治疗,10 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最终均经病理确诊为胃内异位脾组织。

2.6 转归

4 例患者有术后随访,均恢复可,未诉特殊不适。

3 讨论

1910 年KUTTNER 率先提出了脾外伤后脾异位种植的概念[14-15]。异位脾是指脾破裂或手术后脾组织在腹膜腔或其他部位的异位移植,无“脾门”,仅有数只小血管维持血供,脾脏残余组织侵入并从邻近组织获得血液供应。异位脾可发生于腹腔、盆腔、胸腔及皮肤切口等部位,在男性更多见。本调查发现异位脾在胃内也是男性好发,尤其是中青年。

多数胃内异位脾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可在体检时被意外发现。异位脾肿大明显,侵犯胃时,可发生腹部隐痛等不适;极少数异位脾可导致胃出血,患者常因贫血症状而就诊。

胃内异位脾好发于胃底,肉眼多表现为半球形隆起,大小多为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大部分病灶在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低密度影,少数为高密度影,这些内镜下特点均与胃内间质瘤类似,而胃间质瘤是临床常见疾病,所以胃内异位脾容易在术前被误诊为胃内间质瘤,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

99mTC 同位素显像被报道是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技术,但此方法目前没有广泛应用到临床。CT或MRI 的影像表现对异位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运用CT 或MRI 的影像对腹腔肿物进行鉴别诊断时,若结合胸腹部外伤及脾切除史病史,需考虑到有异位脾的可能[16-18]。肿物穿刺细胞学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无症状的脾病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当引起消化道出血时,一般可通过内镜下ESD 术或外科手术切除,均安全有效;当行血管造影发现犯罪动脉,血管内栓塞可能也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猜你喜欢

孝感市胃底异位
孝感市:出台《孝感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励精图治 领翔高飞——记孝感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明军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