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DPd/Scr比值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预测分析

2023-11-30徐楠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菌斑牙槽骨种植体

徐楠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河南 商丘 476000 )

口腔种植修复术是现阶段治疗牙槽骨严重骨吸收、牙体缺失等口腔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广泛肯定[1]。但受到吸烟、全身系统性疾病、术后日常口腔护理不佳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患者术后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严重影响种植体存活率[2]。因此,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进行早期预测,是保证口腔种植修复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尿脱氧吡啶酚(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UDPd)是上世纪70 年代末发现的一种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指标,其90%以上来自骨骼,不受食物成分的影响,在反映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牙槽骨骨吸收以及周围炎症程度有重要意义[3-4]。但单纯检测UDPd 容易受到患者尿浓缩稀释影响,造成测定结果出现明显差异。肌酐(Scr)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在肾小管几乎不被重吸收而排出体外,在一定时间内表达相对稳定[5]。因而临床多用UDPd/Scr 来校正受检者UDPd 测定结果。本研究纳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UDPd/Scr 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月医院口腔种植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30 例。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首次行单颗人工口腔种植牙修复;②年龄介于18~65 岁之间;③接受为期6 个月随访;④患者神志清晰,情绪稳定,可配合本次试验。排除标准:①入院30 d 内服用免疫调节剂或抗炎药物;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存在心、肝、肾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④伴凝血功能障碍;⑤术前合并口腔炎、口腔黏膜疾病。剔除标准:不愿意继续配合试验或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试验、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UDPd/Scr 比值检测 于术后2 d、7 d、15 d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条件下中段尿40 mL 送检,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型号:DxI800)检测患者UDPd、Scr,计算UDPd/Scr 比值。

1.3.2 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判定方法 对患者开展为期6 个月随访,每1 个月进行一次牙周病学检查,内容涉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种植体X 线检查。①PLI:采用Quigley-Hein 法,将菌斑显示剂涂抹于牙面,漱口后检测牙面着色菌斑的分布情况,无菌斑PLI 计0 分,表面轻划可见菌斑PLI计1 分,肉眼可见菌斑PLI 计2 分,表面有大量软垢堆积计3 分。②PD:使用牙周探针测量牙龈缘至袋底距离。③SBI:探诊评估牙龈沟出血情况,探诊结果未见出血SBI 计1 分,见离散性点状出血SBI 计1 分,见牙龈缘呈线状出血SBI 计2分,牙龈缘内自发性出血计3 分。④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判定[6]:满足下列任意一条即判定患者发生术后种植体周围炎。PLI≥1,且形成中周袋;PD≥3 mm;SBI≥1,形成种植体周围袋;X 先显示种植体颈部出现骨吸收透影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多时点数据采用重复度量方差(F)分析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分析UDPd/Scr 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AUC<0.5 表示无价值,0.5≤AUC<0.7 预测价值较低,0.7≤AUC<0.9 预测价值中等,AUC≥0.9 预测价值高。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期间,因患者自身原因230 例患者中途退出3 例,完成随访工作共227 例。

2.1 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

227 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42 例,占比18.50%(42/227),未发生组种植体周围炎185 例,占比81.50%(185/227)。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发生组男性、合并2 型糖尿病、有吸烟史、前牙区种植例数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UDPd/Scr 水平

两组术后2 d、7 d、15 d 时UDPd/Scr 逐渐升高,但发生组术后2 d、7 d、15 d 时UDPd/Scr 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早期UDPd/Scr 比较(± s)

表2 两组术后早期UDPd/Scr 比较(± s)

注:1)与术后2 d 比较,P<0.05;2)与术后7 d 比较,P<0.05。

2.4 UDPd/Scr 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

以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发生,0 未发生),纳入术后2 d、7 d、15 d 时UDPd/Scr 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术后2 d、7 d、15 d 时UDPd/Scr 预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AUC 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见表3。

图1 术后早期UDPd/Scr 预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ROC 曲线

表3 各时点UDPd/Scr 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人工种植牙通过口腔种植修复术完成,被称为人体第三副牙齿,相较于传统牙周手术,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美观性,对相邻自然牙齿的磨损更小,更利于患者咀嚼能力的恢复[7]。但口腔种植修复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具有较长的康复周期,加之患者种植体需频繁使用,负重程度较大,导致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菌斑堆积风险增加,继而诱发种植体周围炎,增大种植牙种植失败发生率[8]。本研究结果发现纳入的227 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42 例,占比18.50%,可见部分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确实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因此,明确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其发生风险的预测、防治靶点的提供、干预治疗策略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诸多研究指出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症程度与牙槽骨骨吸收活跃存在密切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9]。既往临床多探究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对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影响,而在探究骨吸收指标对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方面相对较少[10]。UDPd 是既往临床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及骨代谢的重要指标,现也逐渐用于种植牙患者牙槽骨代谢和转化的评估中,被证实与患者促炎因子存在正相关性[11-12]。由此,推测UDPd 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为避免患者尿量增多或减少引起的尿稀释及尿浓缩对UDPd 的影响,本研究现同时检测水平基本恒定的Scr,并计算UDPd/Scr 来替代UDPd的单独检测。

本研究发现两组术后2 d、7 d、15 d 时UDPd/Scr 逐渐升高,这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牙槽骨吸收改建处于活跃期相吻合,但发生组术后2 d、7 d、15 d 时UDPd/Scr 均高于未发生组,初步表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UDPd/Scr 高于与患者术后植体周围炎发生关系。这是因为,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菌微生物黏附聚集成的菌斑堆积,早期它仅刺激植体周围软组织,此阶段菌斑尚未影响人工种植牙牙槽,只表现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13]。而当菌斑堆积至牙槽不仅会引起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加重、破坏牙周组织,同时会造成介导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破骨细胞持续增殖,进而导致破骨细胞降解的副产品UDPd 增多,排泄的UDPd 增多,表现为UDPd/Scr持续增高,最终引起种植体周围炎。因此,当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UDPd/Scr 快速增高,则提示患者术后细菌侵袭种植体,牙槽骨吸收改善不佳,易并发种植体周围炎[14-15]。

为进一步明确UDPd/Scr 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本研究对其绘制了ROC 曲线,结果显示,术后2 d、7 d、15 d时UDPd/Scr 预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AUC 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说明术后早期检测UDPd/Scr 有助于预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因此,建议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早期检测UDPd、Scr 并计算UDPd/Scr,来预测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风险。同时也可以将UDPd 作为治疗靶点,在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术后早期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来降低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UDPd/Scr比值高与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术后早期检测UDPd/Scr 可用于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风险的预测评估。

猜你喜欢

菌斑牙槽骨种植体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