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诵为马 以读为剑
——探索高中语文家国情怀指向性阅读教学

2023-11-30

中学语文 2023年29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情怀

武 宇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流之中,家国情怀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优秀传承之一。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家国情怀指向性阅读教学,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使学生在诵读之中渐渐感知到家国情怀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从而收获心灵上的成长。

一、以诵为马,探究家国情怀指向的多元阅读法

教育家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有力,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家国情怀指向性阅读教学时,应当注重深度阅读。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开展全面、深入的文本阅读,自行感知文本的深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诵读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为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提供助力。

1.齐声朗读之一马平川,总结内容大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齐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去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齐声朗读,就好似让学生在平地上纵马奔驰,学生很容易认识文本整体概念和内容,并大概理解作者的情绪和思想。

比如,教师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齐声朗读文本内容。诸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饱含感情的词句,其实是非常适合大声朗读的。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辛弃疾不仅怀念往昔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想要以廉颇来自抒。他的爱国之情隐藏在每一句词中,学生齐声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刻地感知作者的壮志豪情和爱国之情,也会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2.反复品读之天马行空,感知作者思想

对于一些思想深刻的文本,感知作者思想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反复品味文本内容,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明白作者的深意。

比如,教师可将《离骚》作为品读重点,使学生感知作者思想。《离骚》将诗人美好的政治理想描述得淋漓尽致。屈原面对一些丑恶的统治集团,仍然坚持追求真理,不忘初心。他的美好品德是非常值得敬仰的。而《离骚》的内容极其深刻,词句也非常美妙,蕴含的深意也非常丰富。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可使其感受蕴含在词句当中的美好品德和爱国之情。

3.群文阅读之马到成功,明晰文本内涵

教师在讲解一些文本时候,可以适时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着一个主题选择一组文本,对学生进行整体的阅读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以更高层次来分析和理解一些文本。这对于学生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教师可以将《与妻书》《长征胜利万岁》《百合花》等文本进行集中性的群文阅读教学。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抒发爱国之情。《与妻书》中林觉民表达了为祖国献身的决心,《长征胜利万岁》中作者也表达了对于家国的热爱,《百合花》则歌颂了革命军人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教师可以从爱国角度出发,引领学生朗读和学习这些文本,全面感知爱国的多种表现,以提升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层次。

二、以读为剑,打造家国情怀指向的实用教学法

如果说“诵”侧重于阅读节奏,那么“读”则侧重于理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将“读”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以“读”为剑,深入理解和探究文本,再结合自身的一些想法,形成个性化的爱国理解。

1.带着问题读,走进作者内心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思考的角度入手,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唯有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才可以更加明晰文本内涵和深意。

比如,教师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不能只单一地教学理论知识,还要引发学生思考。高中生处在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引导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之前去思索一些问题,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提高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思索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知作者的爱国情怀,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2.创设情境的读,提升读、感、知水平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而且教师适时创设情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读、感、知水平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烛之武临危不惧的智慧和爱国思想。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将文本的内容以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演进一步感知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和文本中的人物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并提升自身的感知水平。

3.读写结合的读,塑造个性化表达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将读与写充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样化的视角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形成个性化的思想。这样学生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更加深入地感知文字的力量。

比如,教师教学《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之情的科学家的高尚品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文本内容,更要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历,去写一些以爱国、敬业为主题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形成个性化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爱国情怀。

总之,教师在探索高中语文家国情怀指向性阅读教学策略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法,深度感知作者的爱国之情,进而了解爱国的一些行为和表现,明确爱国情怀的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加全面地成长。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情怀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