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

2023-11-27晏磊

老区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

[摘 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江西作为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农村产业发展特色不够鲜明、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根本好转、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乡村建设专业人才短缺、农村文明新风培育后劲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等举措来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关键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人才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10-0043-08

[作者简介]晏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3年度专项招标课题一般项目“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以江西为例”(2023-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省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周边省份,但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农村人力资源充裕,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一、江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江西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将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及技术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环保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农业方兴未艾,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首先,江西围绕“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等一批转化模式,已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靖安“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婺源“全域旅游”、井冈山“生态好钱景”、崇义“生态三产融合发展”、浮梁“生态+”模式、资溪设立“两山”转化中心等做法,均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其次,江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省级生态县41个、省级“两山”基地25个,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生态质量指数全国领先。再次,野生动物频频亮相江西各地,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在鄱阳湖越冬,长江江豚、大规模刀鱼、大规格胭脂鱼、纯种野生大鲵种群等珍惜野生动植物频频现身江西,是对江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认可。[1]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根据《2022年江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江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38.56亿元,农业科技三项费用15.78亿元,财政对三农基本建设支出420.62亿元。根据江西省交通运输厅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83%的乡村由以往的土路、石子路改造成为水泥路或柏油马路,既解决了道路泥泞和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根据江西省统计局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63%的农村违建房屋被拆除;完成16万农户旧房、危房改造;78%的村庄建立了公共垃圾转运站,并配备了垃圾清运车;主要水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农村绿化率达68%;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村村通”;农村饮水工程完成“十四五规划”的 31%,保障人民用水安全;农村医疗卫生进步明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2%,大大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92%,确保“十四五规划”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全面覆盖[2];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幅度明显提高,教师收入明显提高,儿童升学率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涉农投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共服务不断完善,为江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农村产业发展日益兴旺

江西各级政府把农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产业支持;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发展壮大是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农村产业发展,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变乡村落后的状况。江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彰显特色,主要产业类型:一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在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乡村地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特色文化,如油画产业在抚州黎川遍地开花,成过产值过亿元的富民产业;二是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如上饶婺源县的生态旅游业凸显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特色,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婺源的支柱产业;三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传统农业升级。如鄱阳湖区域特色农业充分体现了现代种植、养殖、林业、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循环发展的特色;四是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绿色高效农业,突出地方特色。如赣州大力建设各类蔬菜基地,唱响“东江源”品牌,把赣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和后花园。

(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根据《2022年江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52%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來源为外出务工,21%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在家务农,16%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经商,11%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农家乐、家庭农场、村集体分红等。其中,24%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32%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在5~10万元,28%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为10~15万元,16%的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为15万元以上。目前江西大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为5~20万元之间。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2元;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36元;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5176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84元。[2]数据表明2022年江西农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且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五)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江西各地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实现农民增收,为乡村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乡村吸引力。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河道垃圾清理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環境,为优化乡村治理提供了环境保障;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农村产业振兴、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治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了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督导各村制定并执行村规民约,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一体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六)乡风文明程度逐渐提高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江西全省各地按照“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工作要求,开展了“文明家庭、致富示范户、清洁卫生户”评选活动,摒弃“天价彩礼、豪华丧葬、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优良社会风尚,使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引导农民重义守信、学习技能、勤劳致高、勤俭持家。举办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体育竞赛、红歌对唱、广场舞大赛等,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用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二、江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发展融合度低且特色不够鲜明

围绕脱贫振兴,江西各县政府扶持了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家乐、乡村游等三产项目,农村产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江西不论是农业产业化项目,还是三产项目都是局限于一时一地的项目,规模小,缺少上下游项目配套,产业融合度低,可持续性不强。这些项目抗风险能力低,在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下,很多农村产业项目处于停业烂尾状态,做大做强难度较大。[3]同时,江西农业产业发展特色不鲜明。

江西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产业投入扶持的力度,提升了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江西乡村呈现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局面。伴随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产业不断加快发展,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农业观光旅游体验项目单一,综合体验项目少;二是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各景点之间串联度不高;三是农产品存在同质化,精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村庄的产业呈现极高的相似性,农村产业同质化严重,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不鲜明。

(二)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建设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方面的投入,需要耗费巨大资金。当前,江西乡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村民自投资金;三是村集体产业性收入;四是社会筹集资金,其中政府财政投入是乡村建设的最主要来源,占到总投入的82%。[2]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经济实力较弱,江西各级政府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乡村建设,很多情况下需要各个乡镇自筹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管道铺设、乡村道路等设施建设。而江西很多村集体收入多数为土地承包租赁费,村集体产业性收入相对较低,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有限,只有少部分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自筹经费较为充足,其他大部分的乡村建设工程都是整合省市县财政下拨的涉农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单一且投入不足是乡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影响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制约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

(三)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根本好转

虽然,江西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建设的投入在逐年提高,但相对于农村环境污染,仍显得投入不足,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首先,江西农村污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随着江西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地区物流体系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追求的增长,农村生活垃圾也爆发式增加。随着农村饮用水有偿使用的落实,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溪河边洗涤,产生的污水直接汇入河道。除日常生活污水外,养殖废水以及农家乐、饮店等也成为农村污水的组成部分。部分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家中产生的污水大部分习惯性直接外排,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无机污染物质、重金属以及农药、化肥等沉积物,可通过地下渗透和农田地表径流污染周围水域,造成农村面源污染。[4]其次,江西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不足。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如肆意丢垃圾、垃圾的无序堆放等,导致垃圾收集困难,同时农村垃圾中转和运输处理能力不足,加剧了农村的环境压力;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尽管政府会出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但后续的维护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出现“建得起设施却用不起”的现象。同时,排污管道建设缺少整体规划,铺设不合理,继而出现维修不便等后续问题;三是对化肥农药污染及粗放式养殖方式带来的面源污染治理不力。主要原因是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设施项目虎头蛇尾,成效甚微,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得不到及时处理,危害了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受益者,乡村振兴建设应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5]但从实际现状看,江西大多数乡村存在“农民参与度低”这一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在乡村建设决策层面上的参与度不够。各乡镇在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时,往往是当地县级政府主导参与制定,基层农民很难真正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决策上来;二是农民在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上的贡献率偏低。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大部分乡村都是依靠政府投资和国家财政补助,农民资金很少参与;三是农民在产业建设方面积极性很高,但对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组织建设等与自己收入提高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太关心,有的农民甚至不配合工作的开展;四是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缺少主体意识。绝大多数农民认为乡村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农民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观能动性不够,影响主体作用发挥,这与政府过于大包大揽,对农民引导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五)乡村建设专业人才短缺

乡村建设最关建的因素是人才。乡镇人才匮乏历来是一种常态,主要原因是乡村对人才没有吸引力。首先是农村人才薪资待遇偏低。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毫无疑问与薪资待遇紧密相联。其次是农村缺乏留才引才的环境。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导致乡村人才流向城市。再次是农村人才缺乏职业成长空间。农村人才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技能提升困难,农村人才发展机会受限,高素质人才纷纷外流。当前乡村建设主要缺乏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缺乏“带头人”,包括创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农村龙头企业带头人以及技术能手;二是缺乏“贴己人”,指的是热爱农村、了解农村、扎根农村并积极主动投入乡村建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缺乏“创新人”,指的是返乡大学生、在外长期务工回乡创业人员,这一群体有能力、有经验、有理想,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六)农村文明新风培育后劲不足

江西各地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滞后、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等,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发展不均衡、不良风气时有滋生的现象。当前江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比排场,严重铺张浪费,彩礼钱水涨船高,攀比之风日益盛行,以及农村迷信、赌博之风等不良风气屡见不鲜,极大影响了农村居民的价值观;二是农村矛盾纠纷比较突出。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征地拆迁、土地租赁、贫因户评选、农村社会保障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分配矛盾十分复杂,很难化解,乡村邻里矛盾日益激化;三是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娱乐活动缺乏,农民群众空闲时间仍是以打牌、打麻将、喝酒划拳为主;四是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明显。年轻人外出打工,妇女、儿童、老人继续留在村里,导致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缺少主力军。

三、对江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全面统筹、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和科学规划。一个地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取决于该地的规划。必须强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优化乡村各项建设的布局,体现当地特色,真正实现江西农村环境美、生态美、产业美、生活美。其次,坚持全面统筹和整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包括乡村产业规划、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以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需要全面统筹逐步扩大乡村建设试点,直至全面、整体推进。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不同的乡村建设模式,逐步推广。再次,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而产业兴旺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产业是根基,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要突出当地产业特色,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让乡村因特色产业而更加美丽、因特色产业而更具活力。最后,加大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力度。通过重点打造乡村特色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利用江西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突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资金的瓶颈

首先,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积极贯彻乡村建设相关财政补贴政策,把政府下拨的各项专项资金用到乡村各项建设实处,做到专款专用。努力创新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可以尝试“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政策支持。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和切实强化监督检查,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个项目统等监管整合起来。其次,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单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这就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努力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可以尝试以在乡村建设股份公司向社會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项建设领域,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增添更多新动能。再次,要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将自有资金投入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项建设。可以尝试以乡村建设项目“股份合作、农民持股”的方式,筹集乡村建设资金。这样既能解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当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首先,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各环节的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次,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在种植污染防控方面,实施化肥减量行动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探索建立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再次,要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体系。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环境综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保设施,使农村的“硬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回报机制,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完善市场机制,提升环境治理效率。引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参与度

首先,深入宣传引导农民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加大对各类数字媒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等社交渠道的宣传力度,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加强典型示范宣传,积极组织各村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进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涌现出的先进村组和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以此点燃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宜居宣业和乡村建设的热情。其次,要提升农民素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必须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彰显地方特色、突出实用性的村规民约,培养农民群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邀请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同时注重农民素质教育,开办素质教育讲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农民文明意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头引领作用,增强农民与基层政府的沟通能力。再次,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体系,及时关注农民的切身感受,探索新型管理机制,彻底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维护和巩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五)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知识能力水平;要善于发掘出具有担当精神的农村基层干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才能,让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有平台,生活有待遇,发展有空间,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扎根基层的乡村干部队伍。其次,要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大力培育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参加技能知识能力培训,可尝试采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生产实践操作+跟踪服务”的模式,将走出去培训和就地培训相结合,为农村各项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再次,要积极引进外部各类优秀人才。可以根据产业需要和乡村振兴建设用人需求,改变以往人才引进风格,从“广撒网”变为“定向引”,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引进外部各类优秀人才,包括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下乡、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优秀大学生服务乡村建设,造就新时代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乡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引领

首先,要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推进村民道德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使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到每个村民心中;要抓示范带动,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以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乡村不仅环境美,人的心灵更美。其次,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配套公共文化、乡村舞台、体育、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动组织谋划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常态化向广大农民群众免费开放,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再次,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私搭乱建、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等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着力提升乡村环境面貌;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卫生星级户评比活动、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农村居民室内和庭院环境整洁,创造舒适、美观、宜居的家庭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乡风民风更加醇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陈化先.只此青绿润赣鄱——我省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城乡环境实现大改善综述[N].江西日报,2022-10-19(01).

[2]江西省统计局.2022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3]茹莉.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21,(11).

[4]曾善波,杨月怡.江西玉山应如何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J].环境经济,2022,(15).

[5]黄小倩.善治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ountryside Suitable for Life and Work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aking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 Lei

Abstract: Building a beautiful countryside suitable for life and work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s an underdeveloped agricultural province, Jiangxi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s suitable for life and work.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rural construction funds, no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in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imited engagement of farmers as key stakeholder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insufficient momentum for cultivating new rural civiliz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s suitable for life and work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raising fund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strengthening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fully leveraging the role of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alent team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uitable for life and work; Beautiful countrysid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責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