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在地文化融入的城市公园设计
——以未名湖人民公园为例

2023-11-23张凯张文静曹贤忠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未名湖城市公园业态

张凯,张文静,曹贤忠

(1.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51;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11;3.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062)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空间载体,是重要的主客共享空间,发挥着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赓续城市记忆的重要功能,也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文化地理学的“地方感”与新文化地理学的“地方认同”都强调原有场所价值的利用[1]。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风景化的自然、城市中的乡野、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是城市公园的原初属性[2],而文化元素是城市公园特色所在、魅力所在、竞争性所在,是城市独特性、吸引力的重要支撑。

在地文化是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且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3],集合了地域内的民俗、美学、艺术等,并刻画着地方烙印。因此,在地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相聚共生,可作为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景观设计与当地环境、文化相结合可使景观设计形式变得更具多样性,思路愈加多元[4]。场所建设是呈现在地文化的基础。无论是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还是乡村建筑环境规划设计中,都可以通过建立“艺术—设计—事件”的系统模式,实现“艺术家/设计师—居民—游客”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可以较好地体现当代艺术对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作用并能够诠释艺术介入空间、人文和社区生活、引导公众参与的重要性[5-7]。业态策划能够让产品更具活力,同时将在地文化以形象化、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地美食、伴手礼、纪念品等均可体现街区、公园、市集等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体验经济、眼球经济、夜经济等时代的来临,设计更加关注个性化与特色化[8]。设施完善与提升是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优化和提升品质的重要抓手。以地域特色赋予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有助于营造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地域文化融入公共设施的设计,能够独特地表达城市的特质和地域性,使公共设施在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创造出弘扬城市传统地域文化的空间[9-10]。有特色的活动是在地文化实体化的延续,提取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公园景观和活动的设计意象,营造城市滨水公园文化氛围,可满足大众游园审美需求和游客体验游览需要[11]。

综上,场所建设、业态策划、设施完善与提升以及有特色的活动是在地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点,探究在地文化与城市公园设计的关系,将丰富有关研究领域的内涵与外延,为城市公园的设计提供有益路径。

1 在地文化与城市公园设计的关系

在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通过语言、建筑、景观、设施、行为等诠释和呈现。在地文化是一方水土与自然风情、民俗习惯、名人典故等结合的产物,是独具地方特色和历史记忆的资源,可以成为城市公园设计与开发的重要因素[12]。城市功能空间中的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城市规划馆等场所可以看到在地文化的身影。良好的在地文化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的独特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设计之中也将有利于城市个性彰显和城市活力迸发。叶集的在地文化囊括了叶集羊肉美食、叶家集商贸、改革试验区、红色文化、知青文化、淠史杭精神等,具备融入城市公园设计的禀赋。

城市公园不仅是市民的休闲场所,更是展示城市地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场所[13]。城市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城市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乃至延展生产空间的有机载体,其所融入的在地文化,可形象化地表达城市个性。此外,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美学、休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也将有利于城市文化尤其是优秀在地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文化赋能、功能提升、容量控制、空间拓展是文化公园、公园综合体的重要营造原则。城市公园设计应梳理在地文化并显性化呈现与表达,引导所在城市市民增强文化自信,为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建设助力,构建融洽的主客共享空间。

结合前人研究可知,在地文化为城市公园设计贡献了文化元素,帮助设计突显地域特色。通过有效的城市公园设计能够从场所、业态、设施、活动等多维度呈现和展示在地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是对在地文化的丰富与延展(见图1)。

图1 在地文化与城市公园设计的关系、机制

2 未名湖人民公园概况

未名湖人民公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东部,北至柳林大道与花园路交口、东至雪松路、西至叶集第二小学东侧、南达皖西路,总面积1.22 km2,现有葉缘广场、红韵广场、徽韵广场,南北两个主入口,多个次入口,公园内以绿道和步行道为主,未名文化元素仅有少量静态展示,休闲项目不足。公园北部在建的有叶集区东部新城文化中心、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党校等大型文化体育场所,南侧主要是住宅小区和配套商业区。未名文化与未名公园、叶集区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革命先锋“未名四杰”生于叶集,并学习、成长于此,进而走向全国,探索革命文学救国道路。此外,叶集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商贸文化、作家文化、改革文化等。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未名湖人民公园文化性不足、设施文化元素彰显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亟须挖掘叶集区优秀在地文化,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充实其空间、格局、设施及服务。

3 未名湖人民公园的在地文化设计

未名湖人民公园应以未名文化为主题,利用未名四杰、未名社及其出版物为标志元素,通过形象化、显性化的设计手法,强化场所、业态、游览、活动等项目的打造,完善文化展示、市民休闲、节庆活动、夜景演艺、户外运动等主要功能。同时,充分联动周边的文化、体育、酒店、商业等设施和空间,全面展示叶集商贸、红色、改革、作家等多元文化,将其提升打造为叶集精神文化的核心和城市迎客厅。

3.1 以场所建设强化在地文化的设计

地理空间是在地文化展示和呈现的重要依托。在地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以实物载体形式出现在受众眼前,难以让人留下深刻记忆,进而形成文化认知与认同。因此,以叶集区东部新城文化中心为文化中心,建设未名文化主题区、市民休闲娱乐区、康养酒店休闲区和红色文化纪念区(见图2),形成一心四区的空间结构,主题鲜明,动静结合。

图2 未名湖人民公园在地文化设计空间结构

未名湖人民公园以新文化为起点,将未名文化、红色文化和叶集幸福生活串联起来,构建名为“叶集精神文化”的主题广场,展示叶集区未名文化、红色文化,同时突出公共教育、城市形象、休闲健身等功能。未名文化是未名湖人民公园的核心主题,公园以花园路与金叶大道交口的现有广场为基础,利用雕塑、景墙、小品、文字等方式植入未名文化,让游览者了解“未名四杰”的故事,从而认识叶集的精神,提升未名广场在地文化氛围。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血脉永不过时,依托雪松路与皖西路湿地公园,通过雕塑、景墙、小品、文字等方式展示叶集区红色文化脉络和精神,强化红韵广场在地文化元素的呈现。

3.2 以业态培育彰显在地文化的设计

体验经济运营模式赋予了城市公园、商业步行街活力。体验经济是旅游供给侧深入改革的重要体现,实现了旅游供给和需求相统一。同时,通过体验赋予了旅游产品更深的市场形象,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增加了旅游附加值。商业化业态设计便于融入叶集羊肉文化、商贸文化、改革文化。在地文化融入商业、娱乐、休闲、演艺业态,将赋予其文化活力,增强其感染力和活力。将未名文化、红色文化、作家文化、湿地文化、改革文化等叶集在地文化植入适宜业态之中,可有效激发业态生机,促进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有机协调,赋予在地文化时代魅力。

多元业态是在地文化的形象化呈现。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未名湖人民公园发展实际,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培育具有叶集地域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业态(见图3)。依托叶集羊肉、火烧馍(吊锅馍)、杀尖鱼、空心挂面等,培育“舌尖上的叶集百味”“美食市集”和特色菜品、名小吃,以临时集市形式设置主题商业未名集,外围配套未名商业街,打造叶集美食体验空间。以叶集非遗、特色民俗文化为依托,培育主题精品住宿业态,打造高品质星级酒店、露营基地。以环湖骑行道、林间步行道、水上慢游为依托,导入在地文化,培育未名码头、创意骑行等“三色”行系统。以未名之光、沙滩乐园、湖畔草原等户外休闲空间更深层次诠释未名文化,培育旅游业态。挖掘叶集五彩挂面、木榨麻油、徽海黄菊等特色农产品,设计包装旅游商品,培育特色购品业态。以红舞台、红韵广场、光影剧场等场景立体化呈现在地文化,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娱乐元素,培育契合市场诉求、内容丰富的娱乐业态。紧随消费不断升级、需求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的文旅消费市场,培育融入在地文化的特色业态,将使得未名湖人民公园在地文化更加具象,便于文化扩散和传播,丰富其中国“文学之乡”内涵。

图3 未名湖人民公园在地文化设计总平面布局

3.3 以游览设施完善突出在地文化的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游人需求及容量布局游览设施[14]。游览设施可为当地居民、游客、外来市民认知和了解叶集增加便利。寓教于娱、寓文于游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输在地文化,对受众形成刻画意识。由图4可见,从葉缘广场到未名广场、红韵广场、光影剧场,再到湖畔乐园,完善有关主客共享设施,丰富和串联游览线路,可通过雕塑、景观小品、铺装、灯光等方式营造特色在地文化景观。红韵广场以杨果夫、陶勇等叶集8位开国将军为依托,以尧冲起义为背景,设计主题雕塑,烘托红色叶集,赓续红色血脉,打造成为叶集入党宣誓、缅怀先烈、党史军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名之光作为未名湖人民公园文化提升的重要节点和地标,选取青年时期“未名四杰”的影像图片,以凹凸鲜明的浮雕形式艺术化呈现,塑造文艺青年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突显出作家叶集、改革叶集的良好形象。以未名文化塑造游船码头,建设“未名码头”。以未名精神和“未名四杰”为灵魂,诠释未名湖观光车,配套设置未名驿站租车点。强化游客咨询点、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的在地文化元素,游客咨询点、旅游厕所以木质装饰元素彰显叶集板材之乡特色,导览标识牌辅以“未名四杰”文化、作家文化元素诠释文化底蕴,以游览设施形象化展示在地文化,树立文化标杆。

图4 未名湖人民公园在地文化设计脉络

3.4 以活动策划烘托在地文化的设计

城市公园是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之地,是需要高效利用的公共场所[15]。文化活动是城市公园在地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缘于城市住房空间、居住区环境、设施配套配比等因素,公共城市公园与所在地市民生活的接触频率与黏性日益增加。楚邑鸡父、明清商贸、红色岁月、叶集公社、改革试验5个阶段谱写了叶集区千年历史,孕育了商贸文化、未名文化、改革文化、淠史杭精神等在地文化。结合节事节庆,迎合市民、游客需求,与作家协会、艺术家协会等强化联络与合作,组织未名湖读书会、相约湖畔相亲会、草地音乐节、“五四”青年进步学社、端午龙舟大赛、中秋吟诗会、新年祈福灯会等活动。延展并增加群众喜闻乐见、游客乐于参加、便于主客共享共乐的活动,增强优秀在地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注重活动的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将文化活动尤其是呈现优秀在地文化的活动办成品牌,成为叶集文化名片,进而提升未名湖人民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结论

在地文化为六安市叶集区未名湖人民公园设计提供了有效理念,通过在地文化的摸排梳理、加工归纳和总结提炼,彰显了其个性与特色。设计实践发现,场所建设、业态培育、设施完善、活动策划是城市公园设计中在地文化形象化、特色化展示的有效方式和路径。加强城市公园设计的在地文化融入,将为其知名度提升、品牌塑造形成正向作用。此外,特色建筑、地貌肌理等也是城市公园设计在地文化融入研究的方向,这将是下一步探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未名湖城市公园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未名湖的秋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游燕园(新韵)
秋天的未名湖
北大未名湖冰场对外开放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