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分析

2023-11-23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樟子松沙地

姚 婷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山西 大同 037000)

樟子松耐寒性强,同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我国东北部分地区、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均有广泛的种植,是保持水土的优势造林树种。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降水和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采用传统裸根造林方式就无法确保樟子松的高成活率。因此,在进行樟子松营造林活动时,各地开始推广容器育苗方法,且高度重视造林技术的应用及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

1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森林资源是林业开发利用与发展的基础。从本质上看,樟子松营造林活动不仅需要依靠市场作为导向,同时也需要依托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坚持这两个主体,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育苗和造林的效果[1-2]。从现实情况看,育苗配套措施薄弱、造林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长期存在。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其有着独特的推广价值。从目前樟子松育苗发展优势看,其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容器育苗遵循市场化发展原则,继续践行新型发展理念,要求通过改进育苗技术,以经营化为主要原则,从而切实提高樟子松育苗质量[3]。②在组织樟子松容器育苗时,将节能减排作为目标,实现自身经济和生态交互发展的形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育苗矛盾,逐渐改变原有育苗模式。③容器育苗能够促进樟子松根系生长,繁殖速度快,不仅能够避免裸苗栽培过程中的失水问题,还能避免其在运输时受到伤害,从而显著提升其造林成活率[4]。经过实践证实,对于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采用容器育苗方法,成活率能够至少提升20%。

2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2.1 容器育苗成本控制

我国容器育苗技术是在诸多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不断突破,干旱地区造林成为现实。但是,由于干旱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林成活率低、总体造林效果不佳仍然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干旱地区沙地治理进程,也会增加造林费用的支出。对于干旱少雨地区的樟子松容器育苗,其难点在于育苗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樟子松容器育苗成本,并在此前提下提高容器苗的总体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阅读文献,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四个降低樟子松容器育苗的措施。首先,针对不同地区的樟子松育苗容器,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在实现量产化的基础上,降低容器育苗的成本[5]。其次,对于育苗基质,尽可能就近取材,并对其成本进行控制,保证运输效率,从而控制育苗成本。再次,樟子松育苗所用到的容器,结合当地营林造林相关规范及标准,推广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育苗效率。最后,针对樟子松造林,保证苗木质量非常关键,推广苗木分级策略,择优选择,从而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

2.2 容器育苗实施步骤

以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为例进行说明,干旱、高温是樟子松是否能够成活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干旱地区实际状况,采用容器育苗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育苗成活率,也能为其正常生长提供保障,是干旱地区造林、治沙的有效保障[6]。樟子松适合在沙地生长,因此在进行容器育苗时,要正确选择土壤,并选择相对干燥且水源充足的苗圃地,容器育苗步骤主要分为配制营养土、苗床整理、营养土装袋、催芽、放水和播种(表1)。

表1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主要步骤

在做好上述步骤后,每天根据容器袋干湿状况,适当进行洒水,确保樟子松种子上面覆盖的0.5 cm细沙不出现干燥。为保证种子正常发芽,除了要保持充足水分外,也要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播种10 d后出苗[7]。观察樟子松容器育苗出苗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喷洒药物,达到杀菌消毒效果的同时,也预防苗木猝倒病、枯病。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后期管理工作,以保证樟子松苗木能够健康生长。

3 樟子松造林技术

对于樟子松造林,如果是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应结合沙地实际情况,在造林管理时加强水分状况评价,同时对造林密度进行合理控制,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并且兼顾到干旱沙地的地质条件[8]。

3.1 沙地水分状况评价

我国在干旱沙地引入樟子松后,取得明显的种植成效,但是如果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不合理,会引起土壤水分恶化,并且对其他植被正常生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在樟子松容器育苗移栽到指定林区后对水分状况进行合理评价。有权威研究表明,经过试验,如果沙地被70%以上的植被覆盖,则土壤中含水量会出现明显下降,并且会减少植物种类,并且导致植被长势衰退。而如果植被覆盖率低于70%,则是能够有效改善沙地自身的土壤条件的,保持植被良好长势的同时,也能相应增加植物的种类[9]。对此,在进行樟子松造林时,要关注沙地水分环境,从而为正确选择造林技术提供便利条件,使樟子松造林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3.2 种子处理

樟子松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见表2。而在进行种子处理时,需要冷水浸泡樟子松种子24~36 h,然后捞出放置在阴凉区域,并沥干水分[10]。

表2 樟子松种子消毒除处理常用方法

3.3 合理控制造林密度

在进行樟子松造林时,流沙固定质量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造林配置方式,二是造林密度。不仅如此,上述两个因素也会对土壤结构、水分以及樟子松幼林郁闭度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对于沙地樟子松造林来说,要想合理控制造林密度,存在较大难度,通常如果造林密度比较小,虽然能够维持沙地良好的水分条件,但是无法发挥固定流沙的作用,并且林木郁闭效果不佳[11]。如果造林密度比较大,虽然能够显著提升幼林郁闭速度,同时强化固沙效果,但是造林密度大会增加耗水量,导致沙地因严重缺水而产生衰退。经过实践证实,樟子松造林密度控制原则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以稀为主”“疏密结合”“疏中有密”和“密中有疏”。

3.4 苗期管理

樟子松苗期管理内容如下:①浇水。出苗之后结合墒情状况进行合理浇水,速生期保证量多次少,生长后期浇水需保证科学化。针对6、7月份的高温天气,应选取在上午10 h至11 h或是16 h后进行喷水;②预防鸟兽害。搭建防鸟网与遮阴网,同时采用人工驱赶等措施[12];③叶面施肥。6—8月进行叶面施肥,次数控制在3次。其中前2次选取0.1%尿素溶液,第3次选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④病害防治。考虑到樟子松出苗后容易发生猝倒病等,所以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猝倒病为例,主要集中发生在幼苗期,短期之内可能会造成幼苗倒而枯死,因此在苗木出土的初期,以5~7 d为间隔时间进行1次喷射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必须保证连续进行3~5次喷射,从而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⑤间苗。樟子松种植后次年春季返青后进行间苗,各容器留1株壮苗;⑥拔草。严格贯彻落实“拔早、拔小、拔了”的基本原则,考虑在基质湿润状态下连根拔除[13]。

3.5 正确选择造林时间

为确保樟子松造林成功,要结合沙地实际情况,确定好造林时间。在既往造林实践中,樟子松造林时间多在春季或秋季两个季节开展,春季多选择在4月上旬,秋季造林时间则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但是,经过相关试验证实,对于沙地樟子松造林,最佳开展时间为9月下旬,这个时间对樟子松容器育苗后的苗木进行移栽,能确保其长势,提高其成活率的同时,也为其他植被栽植提供有利条件[14]。

3.6 造林管理应注意事项

樟子松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并且加强造林管理,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同时在经济领域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各地营造林大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能够调节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有效提升樟子松资源的使用效率。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运行,樟子松育苗及造林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技术范畴,而是具有更加严密的组织架构,因此要注意运用整个林业资源管理,加强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并对林业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整合[15]。

4 结语

目前樟子松容器育苗已经成为育苗的主要趋势,在进行容器育苗时,既要看到容器育苗的优势,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育苗、造林技术进行改进,通过资源互补,发挥各自优势与功能。与此同时,樟子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应用应该在具备技术条件和人力优势的前提下,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应用策略,转变传统育苗技术与模式。只有不断抓住机遇,全面突破,才能进一步促进樟子松容器育苗与营造林活动的全面进步。为进一步加强樟子松育苗、造林的活力,建议继续加大容器育苗推广力度,打造“樟子松资源保护、容器育苗开发、造林管理优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樟子松沙地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风滚草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