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6 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2023-11-23王培旭曲淑君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哌拉巴坦过敏史

王培旭,曲淑君,林 蕾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由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以8∶1的配比组成的一种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钠属于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他唑巴坦钠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β-内酰胺酶,保护哌拉西林钠不被水解,增强了哌拉西林钠的抗菌活性,拓宽了抗菌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G+和G-菌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1],临床可用于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混合性感染以及败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查阅说明书及参考文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等。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23年5月上报的186 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23年5月上报国家药品ADR监测系统的186 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DR报告,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的评定标准,纳入研究的报告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和可能。

1.2 方法

将筛选出的186 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制剂ADR报告以Excel形式导出,按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性别和年龄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DR报告中,女81 例(43.55%),男105 例(56.45%),男女比例1.30∶1。最小年龄4 岁,最大年龄96 岁,平均年龄57.69 岁;其中30 岁及以下患者20 例(10.75%),50 岁以上患者124 例(66.67%)(见表1)。

表1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ADR发生时间分布

发生在1 h内的ADR累计63 例(33.87%),>1h~1d44例(23.66%),>1d~3d20例(10.75%),>3 d~5 d 21 例(11.29%),>5 d 38 例(20.43%)。最快在用药2 min后发生,最迟在用药18 d后发生。186 例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好转或愈痊,无死亡病例。

2.3 发生ADR患者的过敏史及皮试情况

186 例患者中,记载为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124 例(66.67%);过敏史不详60 例(32.26%);有药物过敏史2 例(1.08%),其中1 例是磺胺类药物过敏,1 例为地塞米松、曲安奈德过敏。186 例发生ADR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前均行青霉素皮试,结果均为阴性。

2.4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86 例ADR报告中,同一例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共累及器官/系统281 例次,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176 例次(62.63%),占比最多,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其次是全身性反应35 例次(12.46%),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出汗等;呼吸系统损害34 例次(12.10%),临床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急促等。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麻木、白细胞减少等(见表2)。

表2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5 ADR报告类型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的评定标准,新的药品ADR指说明书未载明的ADR,或ADR发生的性质、程度、频次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严重药品ADR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突变;导致显著或永久器官功能损害;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或若不进行处理将导致以上情形的。对186 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ADR/ADE报告进行分级,其中一般151 例(81.18%),新的一般11 例(5.91%),严重24 例(12.90%),无新的严重病例报道。24 例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严重皮疹、瘙痒、皮肤红肿、高热、抽搐、头晕、言语不清、胸闷、憋气、哮喘、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过敏性休克、白细胞减少等,用药原因均为抗感染治疗,经干预患者均好转或愈痊。

3 讨 论

186 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DR报告显示,男女比例为1.30∶1,男性略多于女性;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生ADR占比最多(66.67%),这可能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适应证有关。导致中老年人群ADR构成比较大,这是因为随年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减退,按常用量给予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时,经肾排泄减少,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易发生ADR[2],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来调整给药剂量,再者中老年人可能伴发多种疾病,用药复杂,增加了ADR发生的风险。

参与研究的186 例报告中,ADR发生在1 h内的有63 例(33.87%),占比较多,最快在用药2 min后发生。提示用药期间特别是用药1 h内应密切监测。发生ADR患者的过敏史及皮试情况分析中,记载过敏史不详的60 例(32.26%),占比较多,可能与医务人员对患者原过敏史问诊重视不够有关;所有病例用药前青霉素皮肤敏感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提示,皮试仅为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之一,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也有可能发生ADR,甚至严重的ADR。因此,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前,要仔细询问患者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其他药物过敏史,同时应配备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医务人员应熟悉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积极干预,以防止严重药物损害事件的发生[3]。

本研究显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62.63%),表现为:皮疹、瘙痒、红斑疹、药疹、皮肤发红等,与辛丽丽等[4]研究基本一致。其次是全身性反应(12.46%),表现为寒战、发热、出汗等,另外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4 例(12.90%),主要为过敏样反应、骨髓抑制(79.17%)。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本身不是过敏原,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考虑与药物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有关,杂质进入体内,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从而引发过敏。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血液系统反应可见白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减少等[5-7]。本研究中发生白细胞减少2 例,分别发生在用药后第4天、第18天,经干预后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本品致白细胞减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疗程长、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较低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及较低的初始白细胞计数等[10],同时研究显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致肝功能异常[10],因此使用本品特别是长疗程使用本品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避免发生严重药物损害事件。

本研究提示: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及用药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试,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同时注意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一旦出现ADR,及时进行甄别、分析评估,必要时对症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哌拉巴坦过敏史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哌拉西林杂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
沉默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