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

2023-11-23夏运川

经营者 2023年13期
关键词:成本质量施工

夏运川/文

施工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施工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甲方对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时间缩短,施工项目利润缩水,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只有积极转变自身管理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制定高效的管理流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施工项目存在成本管理体系和工序复杂等特征,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文章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立足全过程视角探究成本管理各环节要点,对实现施工项目的降本增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避免发生亏损等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有助于企业获得预期利润,促使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施工项目成本提高,效率下降。本文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立足全过程视角探讨成本管理要求,认为只有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施工企业良性发展。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一,成本管理未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施工项目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要形成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机制,提高人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很多施工企业的员工并不重视成本管理要求,不了解自身工作安排,没有落实好具体的成本控制任务,导致成本无法得到严格控制。

第二,基础管理环节存在一定问题。基础管理环节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方法选择、质量管理、组织方案设计等。部分施工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针对基础成本管理工作任务未形成合理的控制规划,管理措施安排不当,不利于企业最大限度控制成本消耗。

第三,各项成本要素控制不足。成本要素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部分企业在开展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产生成本超支风险,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第四,技术管理不完善。施工企业只有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才能控制企业的成本。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技术的迭代升级,技术管理模式一成不变,技术更新滞后,制约了企业施工模式的优化。

第五,未实现动态的成本控制。部分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仅注重事后控制,未实现动态控制目标,没有根据施工项目进程动态分析成本并执行控制规划,容易出现成本超支等问题。

施工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建议

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强化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强化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当前,企业实施项目成本管理不再局限于事后核算,而是在施工环节便对成本控制引起重视。因此施工企业要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包括要求相关人员学习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技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施工项目。在开展施工项目的过程中,要强化流程培训,要求人员形成管理理念,主动分析成本控制方法,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各环节支出。

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的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要求企业全体成员对成本管理引起重视,转变落后的管理理念,做到低成本、高质量施工。

建立层次分明的成本控制体系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并非某个部门或员工的工作,企业要通过设置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强化成本控制体系。企业要和各部门员工签订责任书,将成本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通过有效划分权责利,让人员了解成本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意识,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企业想要严控各类成本,就要明确具体管理要求,并结合成本控制安排任务,以提高员工之间的配合度。

改进基础管理

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为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成本控制机制,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成本控制方法直接决定成本控制效果和质量。当前,各大企业主要采用挣值法进行成本控制。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企业要全面分析不同成本控制方法的要求,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成本控制方法。在成本控制中,编制科学的管理方案,有利于达到严格控制成本的目的。

重视对施工项目质量的管理

施工项目质量对工程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施工质量出现严重问题,可能需要返工。施工质量出问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损耗,导致成本增加。在施工时要重视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首先,施工人员要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要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不仅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还要了解质量控制要求。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建立奖罚分明的工作制度,形成合理的管控措施,加强人员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其次,形成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在开展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时,要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在实施施工项目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明确施工组织的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发挥着部署安排施工环节的作用,要结合施工顺序等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在选择施工作业方式时,要科学分析施工流程,结合施工项目实际特点,明确施工任务要点与具体施工要求。通过层层分解施工组织方案,落实到具体部门,形成全员参与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直接影响成本控制工作成效。在开展施工成本控制时,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充分关注施工流程的要求,通过分解施工项目,明确人工、材料、机械的要求,根据成本控制要求和资源安排,形成科学的管理计划。

强化对施工的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管理是从施工作业谈判到后续合同签订,直至完成合作全过程的管理。对施工企业而言,合同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要求形成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合同内容准确,避免索赔导致成本失控。

首先,明确施工管理工作的任务规划。在施工环节,要根据施工环境等,明确施工的具体要求,确保施工企业认真分析施工合同中的具体要求,明确施工标准。

其次,要确保工程范围清晰、工程任务明确、工程计算方式科学、工程款支付方式合理。在签订合同之后,要求严格按照合同要点执行合同,并做好合同的记录与取证工作,避免因发生索赔而影响成本控制效果。

细化控制各项要素

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中占比较高的部分,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控制材料成本时,要根据量价分离的原则控制价格与用量。

首先,在价格控制方面,工程项目的材料作为项目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之一,为较好地控制材料成本,要形成大批量集中采购机制,由企业与战略合作伙伴签订采购合同,开展大规模采购,利用大规模采购的优势保障采购质量,并控制采购价格,确保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要综合评估供应商的情况,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价格等对其打分,与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合作。

其次,在用量控制方面,企业要重点控制重点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等相关材料,形成严格的监控计划。当采购的材料超过预算时,不得通过采购方案,避免采购超支。

重视对人工费用的控制

施工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人工费用。首先,根据施工项目的计划合理安排资源配置,结合施工环节的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发挥应有作用,防范无效劳动。其次,对零星用工要建立定额标准,针对零星用工可以实现包干控制,并结合零星用工的情况建立相应控制机制,避免出现用工浪费、支出超标的问题。

优化对机械费用的控制

首先,合理配置企业费用。在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布置设备,避免设备闲置。在施工现场尽可能创造条件,提高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缩短机械设备使用时间。对完成使用的设备,要及时将其转移至其他项目。

其次,合理分析机械设备外购或租赁的成本差异。对于租赁的机械设备,要尽可能控制租赁的价格,选择有实力的租赁公司开展招标比价,控制企业的租赁成本。若相关设备使用频率较高,应通过自购的方式控制成本。

能源部2013年提出要重建核材料瞬态实验能力,推动新型核燃料的研发。此后决定重启TREAT。该设施的重启是能源部致力于加强美国核工业能力建设的努力的组成部分。

最后,强化对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人员要掌握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设备,形成风险防控意识和专业操作能力,避免因设备操作不当引发风险。

完善施工技术

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项目存在相应的特殊性。在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时,要防范成本增加。只有合理组织施工任务和施工过程,完善施工工序,并革新施工方案,才能高效完成成本控制任务。在此过程中,要科学管理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形成完善的控制方案。在优化施工技术时,要满足以下要求:在施工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地质条件,充分关注环境情况;在审查图纸时,要科学管控施工方案;企业要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动态控制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为有序执行施工计划,应制定科学的控制方案。在施工流程中,明确施工计划偏差控制范围,确保成本得到动态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各类数据统计

在施工环节,要准确统计数据,了解工程进度,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成本分析提供必要支持。为确保数据准确,要求施工员、造价员、统计员全面配合,在施工环节尽可能细致地整理各类数据,将统计时间节点精确到每日,每天都要统计各类数据,并将工程量录入日统计报表,掌握工程进度,分析施工现场状况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材料员要每日统计进货量和进货价格,并统计每日的材料用量、工程现场施工状态,分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完成数据统计之后,要针对各类数据信息建立相应的分析机制,并编制统计报表进行分析。一是检查已完成工程量。要尽可能准确地记录已完成工程量,让企业管理层掌握成本控制策略,分析成本管理情况。二是检查人工费,包括检查人工支出和劳务进展情况,分析人工费用的支出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各项零星用工是否得到科学管理。三是检查各项材料情况,包括材料领用记录等信息,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计划。四是统计机械费用,包括检查机械折旧、保险费、燃料费、日常养护费等方面的支出。五是统计管理费用,检查管理费用发生情况,并按照管理费用发生额做好统计与控制。

优化偏差控制

开展偏差控制时要对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一是优化进度控制。进度和成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一系列影响因素,包括天气因素、人为因素等,若工期缩短或延长,则要重新设计工程组织,避免出现盲目抢工或被迫窝工的问题。二是优化质量控制。在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要保证施工质量,避免盲目提高质量导致成本超支,或盲目控制成本导致质量不达标,要在保障质量的同时,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流程,使企业达到最佳的成本控制状态。

施工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的利润来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要获得发展,就要重视开源节流。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形成科学的管理规范,促使成本控制体系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很多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难以有效控制成本。当前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朝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帮助施工项目降本增效,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现对成本的全面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成本质量施工
“质量”知识巩固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质量投诉超六成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