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效益视角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3-11-23刘洋洋

经营者 2023年13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高速公路评估

刘洋洋/文

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因此要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涉及的资金、设备等都非常复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保障资产安全,避免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同时,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对道路、收费站等进行日常维护,而且要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等信息。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营。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经济效益视角,分析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价值、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规避违法风险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探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经济效益视角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价值

经济效益视角是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一个问题或决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视角下,通常考虑一个决策所带来的收益、成本、投资回报率等因素,以此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该视角通常用于企业、政府、个人等不同层面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决策的经济效益,从而作出更好的决策。

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和优化过程中,也可以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评估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以达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等目的。

在经济效益视角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降低运营成本。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优化运营流程、避免冗余操作、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资浪费、规范经济活动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例如,内部控制可以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过多的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提升资源利用率。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避免员工闲置和重复劳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优化资产利用,避免资产和资源闲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第三,控制运行风险。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可以规避和控制运行风险,减少经济损失。例如,内部控制可以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防止发生财务风险;规范合同签署流程,减少合同风险。

经济效益视角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所以部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安全意识不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不善,就会提升这些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一些企业存在设备老化、员工培训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安全运行。

第二,财务管理不规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需要开展大量的资金管理工作,包括收入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就容易出现收支不平衡、资金流失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例如,一些企业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会计核算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经营管理不规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需要对道路设施、人员、车辆等进行管理,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不善,就会出现人员流失、车辆损坏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存在设备维护不及时、人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第一,审批流程不规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决策涉及大量的资金、人员和资源,需要有明确的决策流程和审批程序。一些企业的审批流程不规范,或者流程中存在空缺或滞后问题,导致决策失去控制,风险得不到有效管理。例如,一些企业存在“一把手”独揽大权、审批程序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二,职责分工不明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如果职责分工不明确,就可能发生工作流程混乱、责任推诿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存在部门之间职责重叠、沟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如果制度不规范,企业就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风险失控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存在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内部监督管控有待优化

第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必须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否则可能出现内部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手段落后等问题,从而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内部监督应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能受到其他利益关系的影响。一些企业的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如监督人员存在利益输送、以权谋私等问题,从而导致监督工作不公正和无效。

第三,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如检查、抽查、审计、核查等。一些企业的监督手段不到位,或者手段不合理,如监督频率不足、监督内容不全面等,从而导致监督工作效果不佳。

风险评估管理不到位

第一,风险评估工作不全面。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应覆盖所有的业务和流程,包括运营、管理、投资、财务等方面。一些企业的风险评估存在工作不全面、评估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从而无法对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第二,风险评估频率过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风险评估须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一些企业的风险评估存在评估频率过低、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

第三,风险评估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将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中,从而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一些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如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无法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等。

信息沟通效率较低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信息沟通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跨部门沟通不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跨越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如收费、养护、交通管理等,但这些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无法流通,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第二,分支机构与总部之间沟通不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通常会设立多个分支机构,如果各分支机构之间和总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就容易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造成决策偏差。

第三,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而这些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无法流通,影响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经济效益视角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应树立积极主动的内部控制意识,将内部控制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强调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层人员应加强对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加深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让员工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员工都应承担起内部控制的责任。此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应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认真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问题的员工和部门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于故意违反内部控制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员工和部门给予适当的处罚,以提高部门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和主动性。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规定,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等,明确制度实施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业务操作等方式,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整改;结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征设计制度内容。

第一,资产管理制度。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产主要包括公路、桥梁、隧道等固定资产和车辆、设备等流动资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分类管理,确保资产使用和保养维护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第二,风险管理制度。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道路安全风险、交通拥堵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全面评估和防范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实现稳健经营。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优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程序和方法,明确审计的对象、范围、目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和流程,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第二,选派专业人员参与内部审计。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选择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审计经验的人员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第三,重点关注财务和风险管理领域。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重点关注财务和风险管理领域,如资金使用、收支情况、税收管理、合规性管理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建立内部审计报告反馈机制。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报告反馈机制,确保审计报告及时传达到企业管理层和有关部门,要求管理层按照审计报告要求采取措施改进内部控制,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综上,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减少运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

强化风险评估管理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注重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企业强化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和分工,并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实施风险评估。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道路安全、自然灾害、交通流量、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加强对供应商和承包商的风险评估。对供应商和承包商的信誉度、管理水平、资金实力、质量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第四,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监测,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

优化信息沟通机制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要重视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第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共享不畅。因此,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汇总各部门的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以便各部门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推广数字化技术。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可以运用信息化系统加强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如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和意见。

第三,定期召开会议。企业应该定期召开会议,特别是跨部门的会议,以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这些会议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和需要,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确保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各项工作的协调性。

第四,强化沟通渠道。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员工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渠道等,以便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向企业反馈意见,进而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行。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在经济效益视角下,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控制运行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存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监督不足、风险评估管理不到位、信息沟通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风险评估与管理,优化信息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高速公路评估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高速公路与PPP
评估依据
高速公路上的狗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