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儿童视角下班本化活动开展的指导

2023-11-23陈新瑶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

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班本化班本马戏团

陈新瑶 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

当前,幼儿园都十分重视班本化活动的开展,这一活动形式不仅可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引导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地参与活动。从班本课程的生成来看,班本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提前预设相关活动,并在活动中实施科学指导、不断调整,最终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进行合理的班本课程设计,并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实施途径,由此既符合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还能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此,本文以班本化活动“马戏团”为例,通过对幼儿园班本化活动的开展过程展开相关分析,进而探讨在班本化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由此作出进一步的教学总结与反思,希望可以在激发幼儿活动自主性的前提下,促进其更加全面的发展。

班本化活动的开展过程

内容的确立 在进行班本化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紧紧围绕五大领域的核心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内容。同时,还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使班本活动既对幼儿具有强烈吸引力,还能够促使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遵从幼儿的兴趣爱好。班本活动其实就在幼儿身边,就在幼儿的生活中与生命里。为此,教师在进行班本活动设计时,应注重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开设新活动、生成新主题,有效提升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更有意义,能够多感官、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以适应环境、提升自我,由此获得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其次,关注幼儿的真实问题。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因此,教师在预设活动内容时应学会解读幼儿,了解真实的儿童视角,把握住隐藏在幼儿兴趣背后的真实问题,坚持以“兴趣——问题”为导向,追随幼儿的兴趣,不断深入探究。“马戏团”班本活动的灵感就来源于幼儿对角色游戏中的马戏表演非常感兴趣,他们也在观看和表演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马戏团不是只有跳圈一个节目,还会有什么其他的节目?如何表演得更好?工作人员怎么协助演员?这些问题都是基于儿童视角的真实兴趣和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推动了幼儿后续的探究和学习。

实施过程 首先,根据兴趣,自主分组。在班本活动“马戏团”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于马戏团不同的内容和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自主选择,我们将幼儿分成演员组和工作人员组,两组之间虽各自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却都是在为最终的马戏表演做准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够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学习和准备的时间和机会,还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组别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任务意识也会更加明确。其次,根据内容,自主学习。班本活动往往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在自由活动、个别化学习、角色游戏等时间段进行活动准备。而随着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逐步增强,他们在升入大班后就可以在开展班本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协商、计划、分工。例如,当演员组缺少道具时,他们会进行商量并且从园内寻找合适的道具;工作人员组会根据自己工作的内容和需求,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合适的装扮方式,如与父母一起制作、同伴间学习、校园内发现等。

结果展示 班本化活动也应注重为幼儿创建和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帮助教师、家长及幼儿本身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与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在展示环节中,所有幼儿都可以大胆表演,建立自信。在展示后,教师会对幼儿的展示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幼儿成长,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获得一定提升,这也是进一步推进、优化与改进活动的依据。

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班本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多元化评价,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的主体作用。

一是多方评价。评价对象多元,除了教师评价,还应有家长评价和幼儿评价。为此,我们基于“促进发展的评价”的理念,结合《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探索适宜不同对象的评价内容,形成以教师、幼儿和家长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模式。在班本化活动“马戏团”中,首先,教师通过观察整个班本化活动的开展,全面了解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如语言表述、艺术表现、合作协商等能力。其次,幼儿通过自评和互动的方式,发现自身在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在互评的过程中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再通过经验共享实现共同成长。最后,在班本活动尾声,我们邀请家长亲身观摩幼儿的活动现场,充分感受孩子们自信表现,并参与问卷评价,感受班本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是注重过程。评价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在幼儿排练过程中,教师通过抽样评价和集体评价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艺术表现行为、合作能力等进行了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与描述。在“马戏团”班本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追踪观察,了解幼儿如何制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准备道具、服装?如何解决在排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则会不定期地进行讨论、互相观摩,对自己的节目和内容进行调整,反思“动作做不齐怎么办”“怎么让马戏更有趣”“如何配合更加有效”等问题。在不断地反思、调整和互评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班本化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活动开展前教师的支持策略 一是驻足观察,发现幼儿兴趣。在班本化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持续观察幼儿的活动和兴趣,组织幼儿展开多方的交流与讨论,找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从而明确掌握活动主题,由此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导。例如,在“马戏团”班本活动中,教师观察到班级中几个幼儿拿着呼啦圈玩钻圈,并逐渐吸引了其他幼儿的关注,在持续几周的角色游戏中,马戏表演成了幼儿一直喜欢的内容。从幼儿的这一表现来看,马戏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项内容。由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在心中预设了班本化活动的主题。二是了解当前经验,制定适宜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幼儿的当前经验和领域核心目标,以此来制定最适宜本班幼儿的班本化活动目标。《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班本活动同样需要兼顾领域的平衡和整合。此外,班本化活动中的目标制定还需以一个侧重领域为抓手,作为幼儿发展的核心目标,与课程内容互相配合和补充。

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在班本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和活动主体,注重激发其自发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活动体验,而教师仅需要在此过程中适时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相应支持。

例如,在“马戏团”班本化活动中,教师主要实施了以下支持策略。

一是适时提问,持续激发幼儿兴趣。班本化活动的开展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会出现逐渐降低或是有所偏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持续观察和敏锐发现的能力,当发现幼儿兴趣降低时,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不同的方式,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演员组准备的“走钢丝”节目具有一定的表演难度,当教师发现表演者的排练兴趣有所减弱时,可以适时请他们在班级幼儿面前进行表演,并请其他小朋友对他们的表演提出建议,从而大大提升表演者的排练热情,使改进后的节目更加精彩。实践证明,在幼儿自主选择节目内容且创编节目具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通过集体观摩能够帮助他们进行节目改进,不仅使小演员获得了新的灵感,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其表演兴趣与创编热情,进而丰富并拓展了他们的表演经验。

二是预设与生成结合,及时调整策略。首先,能力不同时,降低难度。每个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当他们在完成同一项内容时,很容易出现各种分歧,导致活动停滞不前。例如,杂技组因表演难度过大而进度缓慢,但此时的排练时间已经接近尾声。对此,教师将该组幼儿聚集在一起,请他们说一说自己对表演动作的想法。有了教师的介入,幼儿纷纷表示动作太难。于是,教师请他们自行商量是否可以降低动作难度,确保大家都能完成。经过协商,幼儿最终达成统一认识,解决问题、倾听他人意见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其次,缺乏合作时,沟通合作。例如,在工作组进行道具准备的过程,教师发现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前期准备过程安排无序,只能完成单一任务,机械操作;二是与演员组缺少沟通合作,幕前、幕后工作未能做到有效衔接。对此,教师通过带领幼儿共同欣赏网络上他人的装扮方式,思考更好地展现办法,再次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兴趣,积极讨论更加丰富的装扮方法、马戏表演过程中做哪些准备、怎样协助表演、如何让舞台更丰富多彩等,促进了两组幼儿的合作。最后,兴趣转移时,及时反思和调整。当幼儿出现兴趣转移时,说明教师预设的活动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儿童视角,不是幼儿真正的内在需求。此时,教师就需要分析“幼儿的兴趣价值是否对幼儿的发展有帮助、能否提升幼儿的能力”,随后再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三是有效利用多种资源,助推幼儿发展。资源是班本活动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活动的持久性和深度。班本化活动的资源主要来源于生活,这需要教师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除了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资源挖掘以外,还应重视对园内现有资源与家长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在“马戏团”班本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到了以下资源:家长资源—带幼儿观看、再看马戏;社会资源—带领幼儿到上海马戏团、长隆马戏团实地观看马戏;校园资源—给予幼儿展示马戏表演的场地和机会;环境资源—创设班级环境,供幼儿在准备过程中学习。

班本化活动的教学总结与反思

指导策略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为了促进幼儿在班本活动中的自主性发展,教师必须注重活动指导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一方面,应对实施指导的时机进行灵活掌控,引导幼儿及时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适时推进班本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应注重支持策略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活动中出现的不同变动,实施不同的指导策略,尤其在面对不同的幼儿及复杂的教育情境时,更需要注重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无论是采用一种还是多种策略,都需要立足于教育实际环境,由此才能更加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马戏团”班本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基本做到了灵活性与多样性的指导,但还应注重更加多方面的策略实施。尤其是在幼儿自主性发展方面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策略支持,教师不应拘泥于单一、固化的指导方式,而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及发展水平,对其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指导,通过对幼儿在班本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反应的观察,予以及时有效的策略支持,并从积极实践中探索支持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的指导策略。

支持策略之间应相辅相成 从三轮指导过程来看,虽然每一轮都是基于幼儿活动实施的针对性策略支持,但策略之间的有效衔接程度不够,需使之能够针对幼儿在班本活动中的亮点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沿袭并保持精华部分。不同支持策略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应是在多种支持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下,共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发展。

拓宽资源,有效利用和整合 本次班本活动中,教师需要多次利用园内资源、环境资源、家长资源等,根据活动的不断推进和幼儿需求,反复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加深幼儿对于马戏表演的经验。但资源的利用仍旧不够丰富,较为局限。例如,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开心麻花剧场,让幼儿走进剧场,观摩小演员的演出,从而积累更丰富的表演经验;也可以让幼儿将马戏带出校园,去社区、敬老院等表演,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还需思考拓宽资源的多元途径,根据实际的需求,合理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给予幼儿更加宽阔的空间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每一种支持策略都应充分考虑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同时也需要对教育问题加以有效解决,故而在实际教育情境中,支持策略更多是同时并存、相互配合、共同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可见,在班本活动开展过程中,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需要不同支持策略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以促进幼儿在班本化活动中的自主性发展为最终实现目标。

猜你喜欢

班本化班本马戏团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好儿马戏团
初中班本化内驱式合作学习管理策略的研究应用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马戏团表演
马戏团来了
巧将主题图“班本化” 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