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乃礼经验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2023-11-22张易从刘慧敏刘绍能代倩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胃胀反酸胃痛

张易从,叶 帆,刘慧敏,刘绍能*,代倩兰,陈 月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北京 10005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指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性病变,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同属慢性胃炎范畴。CNAG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或疼痛、嗳气、反酸等,部分还可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代医学治疗CNAG,主要以抑酸药、保护胃黏膜药、促胃肠动力药等进行对症治疗,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停药后症状易反复发作[2]。近年来,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内治、外治方法以其独特的辨证思维和随证加减的治疗原则在治疗CNAG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姚乃礼教授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从事临床工作40多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更好地归纳总结姚乃礼治疗CNAG的临床经验,本研究根据真实世界研究的思路,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设计方法,观察经验方治疗CNAG的临床疗效,归纳总结姚乃礼运用经验方治疗CNAG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连续入组并观察自2018年12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姚乃礼门诊就诊的209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就诊情况。完成研究的患者共206例,脱落3例,脱落原因为失访及未能提供完整疗效指标。其中男99例,女107例,年龄23~83岁,平均(53.11±10.51)岁,病程范围为3~372个月,平均(13.41±3.51)个月。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审批号为(2018)伦审第(12)号。

1.2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17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临床症状标准。纳入标准 :1)明确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年龄≥18岁;3)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或者由于语言、智力等多种原因等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2)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心、脑、肺、肝、肾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5)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患者;6)受试者本人要求退出试验者;7)试验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终止试验者;8)试验期间患者病情持续进展且有可能发生危险事件者;9)失访者。

1.3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1)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2)研究人员定期对原始数据进行校对和检查;3)规范填写病例报告表,不得随意涂改。

1.4 治疗方法

通过总结姚乃礼临证经验,归纳其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药物组成:党参15~30 g,茯苓20~30 g,白术20~30 g,甘草6~12 g,白芍10~12 g,木香6~10 g,豆蔻10~12 g,鸡内金3~10 g,黄连6~10 g,法半夏9~15 g,浙贝母12~20 g。功效为健脾行气和中、清热燥湿化痰。所有患者均服用经验方加减治疗6周。研究记录姚乃礼门诊真实情况,不限制西医常规用药。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主要症状积分 将CNAG患者的主要症状归纳为胃胀、胃痛、嗳气、反酸、腹胀、烧心、嘈杂,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6分。

1.5.2 实验室指标 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6周后保持空腹状态8小时以上,于清晨分别抽取肘静脉血,离心处理15 min后,于-30℃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细胞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表皮生长因子(EGF)。

1.5.3 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表(GSRS)对患者胃肠道症状程度进行评估,共分为3个维度,包含15个问题,分值与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分数越高及代表胃肠道症状越为严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包含14个问题,分值与焦虑情况呈正相关,分数越高及代表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

1.5.4 症状疗效评价 对CNAG患者的主要症状(胃胀、胃痛、嗳气、反酸、腹胀、烧心、嘈杂)进行疗效评价。1)临床痊愈:症状消失;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70%;3)有效:30%≤症状改善百分率≤7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30%。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改善百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5 自评医疗成效问卷(MYMOP) 基于患者主诉进行的量表评价,将CNAG中医症状量表症状条目评分分为4个等级。1)0分:无;2)2分:偶尔出现;3)4分:经常出现;4)6分:持续出现。如有不良事件发生,需要记录不良事件具体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定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资料为非正态分布,描述采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及间距。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定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资料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对206例CNAG患者主要中医症状进行统计,发现胃胀、胃痛、嗳气、反酸最为常见。治疗前、治疗后,胃胀、胃痛、嗳气、反酸、腹胀、烧心、嘈杂等CNAG症状的症状积分较前一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经验方对CNAG各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作用,见表1。

表1 中医主要症状单项积分表

2.2 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见表 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TNF-α/(ng·L-1)治疗前33.44±5.157.54±1.4552.44±10.15治疗后10.21±2.51##3.22±0.56##20.47±4.14##时间IL-6/(pg·mL-1)CRP/(mg·mL-1)

2.3 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比较(±s )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EGF/(ng·mL-1)治疗前88.16±14.15133.15±20.150.22±0.04治疗后63.15±12.71##189.22±22.45##1.58±0.11##时间GAS/(pg·mL-1)MTL/(pg·mL-1)

2.4 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及焦虑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及焦虑情况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时间GSRSHAMA治疗前20.58±4.4515.84±3.54治疗后 7.44±2.84## 8.66±2.51##

2.5 症状疗效评价

对206例CNAG患者中医症状的疗效进行评价,发现主要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均>75%,其中针对胃胀、胃痛、嗳气、反酸、腹胀更为有效(总有效率≥90%)。CNAG主要症状疗效评定见表5。

表5 CNAG主要症状疗效评定 例

2.6 自评医疗成效问卷(MYMOP)统计结果

共有200例患者完成自评医疗成效问卷,对其进行统计,得到患者的自评医疗成效问卷(MYMOP)治疗前后总得分。对MYMOP统计后发现,CNAG患者最困扰的症状主要包括嗳气10例、嘈杂12例、胃痛50例、胃胀64例、胃痛胃胀6例、反酸6例、腹痛8例、腹胀10例、其他34例,分别占比5%、6%、25%、32%、3%、3%、4%、5%、17%,其中占比最大的为胃胀。患者的自评医疗成效问卷(MYMOP)治疗前后总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次临床研究期间,完成的206例临床观察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见表6。

表6 自评医疗成效问卷(MYMOP)治疗前后得分M(P25,P75)

3 讨论

CNAG在古代医籍中并无明确的病名,但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如心下痞闷、胸膈胀闷不舒、胃脘部疼痛、反酸呃逆、呕吐等,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胃痛”“嘈杂”“胃痞”等范畴。CNAG作为慢性胃炎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因其无症状或症状易耐受而被忽略,但此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发展为CAG乃至胃癌的风险,因此其防治应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姚乃礼认为慢性胃病主要与脾胃虚弱、内伤饮食、外受邪毒及情志不调等多种因素有关[4-5],因此治疗CNAG当重视脾胃虚损寓于内、气滞痰浊形于外的病机特点,应在健补脾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证型辅以疏肝和胃、清热化痰、调和肝脾等法,从而恢复脾胃气机运动的稳定有序,为脾胃正常纳运创造条件,有效阻断“CNAG-CAG-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这一进展过程[6]。本研究采用经验方药物组成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白芍、木香、豆蔻、鸡内金、黄连、法半夏、浙贝母。党参、茯苓、白术为君,三药合用,取四君子汤之义,增强健脾益气之力,以固病本。其中党参性味甘平,益气健脾而不燥,滋阴养血而不腻,能振奋中气,顺应脾土之气而调补脾胃,为脾胃虚弱常用药;茯苓性味甘、淡、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渗泄水湿而不伤正,既能健脾补中,又能渗利水湿,为脾虚湿盛必用之品;白术味甘苦而性温,主归脾胃经,甘温补中,苦温燥湿,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与茯苓合用,为姚乃礼健脾和胃必用对药,以二药一补一泻、一燥一渗,使痰湿得以渗泄,脾气有望健运[7]。临床观察206例CNAG患者,经经验方治疗后CNAG的各项症状量化积分在治疗后均减低,且进行疗效判定时,治疗效果明显。所观察患者在首诊与复诊时所填写的自评医疗成效量表进行比较,复诊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指标均表明经验方可以明显改善CNAG患者的各项症状,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态也有所升高,且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零,表明经验方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患者用药6周后IL-6、CRP、TNF-α水平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胃黏膜损伤是CNAG的病理基础,TNF-α过量表达会造成胃黏膜内皮细胞受损,对胃黏膜血流造成不良影响,使胃黏膜防御屏障遭到破坏,最终损伤胃黏膜[8];CRP和IL-6在白细胞趋化、肿瘤细胞增殖、慢性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本研究经验方可以发挥出较为优秀的抗炎作用,继而降低IL-6、CRP、TNF-α水平,这也是CNAG患者症状到进一步改善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用药6周后GAS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MTL、EGF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GAS是经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合成,其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呈高表达,当胃黏膜组织出现炎症时会损伤D细胞,削弱GAS的生理反馈的抑制性,提高MTL表达水平[10]。EGF能抵抗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破坏效应,发挥抑制胃酸的作用,下调胃蛋白酶含量,最终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保护胃黏膜组织[11]。本研究采用经验方治疗对患者胃黏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改善胃肠功能,同时修复受损胃黏膜组织,增强其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了GSRS及HAMA评分,体现了姚乃礼经验方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及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本研究认为姚乃礼经验方通过有效治疗患者症状及病情,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状态,这对促进疾病疗效也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充实了中医真实世界诊疗数据,发现CNAG患者普遍为青年,典型症状为胃胀、胃痛、嗳气、反酸、腹胀、烧心、嘈杂,通过以姚乃礼治疗CNAG的经验方为主的中药治疗后,患者的炎症指标、胃肠激素水平、胃肠道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安全性优势尤其突出。本研究结果可为科研及临床在CNAG的研究方面提供有益的线索,但仍需进一步临床与实验研究验证其疗效和探讨其机制。

猜你喜欢

胃胀反酸胃痛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我家秘方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饭后弯腰缓解胃胀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胃胀打嗝试试黄连泡水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