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策略优化及应用分析

2023-11-22李东甲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1期
关键词:补苗除草高产

李东甲

目前,我国的大豆生产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既可供应内需,又可向世界各地输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豆品质和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两方面着手,革新种植技术,改进田间管理手段,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型种植产业,以适应人们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求。

作为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大豆在饮食、饲料、工业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大豆年需求量分析,创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能够提高大豆种植产量,降低大豆进口率,增强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进而满足国内大豆的市场需求。基于此,针对市场上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旨在有效助推大豆种植产业的建设。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策略优化的重要性

1、提高大豆种植产量,增加市场占比

高产栽培技术是基于大豆种植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精细化栽培与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大豆产量的技术。大豆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大豆产量1960 万t,2021 年产量为1640 万t,同比增长3.8%,进口为9562 万t。由此可见,国产大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在种植面积缩小与产量下降。基于此,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能够在种植面积保障的基础上,提高单产量,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及大豆的供给率。

2、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助力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大豆的应用价值来看,大豆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远远超过水稻、玉米,是优化居民饮食结构、摄入蛋白质及相应氨基酸的重要原材料。从大豆原材料加工来看,豆腐、豆奶、酱油等人们生活所需的调料、食材等品类,是人们当前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物。因此,应用与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能够保证居民的豆类食品来源,进而助力居民调整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基于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大豆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在食物食材领域,能够基于大豆提炼技术提炼浓缩蛋白,被用于人造黄油等产品的材料;制作大豆油,利用不饱和脂肪酸、无胆固醇的优势帮助人们提升体质;在饲料方面,大豆同样是优质饲料制作的材料之一;在工业生产领域,大豆能够被用于制作油漆、纤维塑料等不同产品。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豆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鉴于此,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全面推广,能够提高国产大豆产量,能够为大豆衍生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原材料,进而为社会发展、运转提供助力。

二、大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要点

1、翻整土地

大豆播种前,需要进行翻地作业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疏松性和保水性。翻地时,应该严格按照20cm 深的要求进行,以确保土壤得到充分的改良。同时,还应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石块等杂物,保持土壤的整洁。在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适时进行施肥,以确保良好的土壤环境。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大豆的需要进行施肥,避免过度施肥或不足施肥的情况。在施肥时,也应该注意施肥的方式和时间,以提高施肥效果。此外,需要合理的水分灌溉,确保水分满足大豆的生长需要。可以根据天气和土壤的情况,适时进行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在翻整土地后,应该在太阳下暴晒,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降低后期杀菌灭虫工作的难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方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2、精细选种

大豆种子的品质对大豆的种植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处理。在选择大豆种子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种质的选取。一般来说,应该选用具有可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并且要从正规的种子供应商处进行购买。购买的种子应该充分晒干,并进行充分铺展和及时搅拌,避免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存放以免发生霉变,影响种子的品质和发芽率。为了降低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可以采取适当的包衣处理,选用50%多菌灵或灭枯灵乳油进行适当拌种。这样可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进行种子处理时,应该注意使用的药剂种类和浓度,避免药剂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影响处理效果。同时,应该注意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以确保种子处理的充分和均匀。

3、播种方式

大豆的播种时机应该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如果地形比较平整并进行了深翻,可以采用双条播种的方法进行播种,并用机器进行有效的播撒,总体行距按13cm 小行距、45cm 大行距为标准进行。对于矮生大豆品种,可以采用窄行密植技术进行播种。在进行播种时,要对播种深度进行适当的控制,深浅不当都会对豆种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土壤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中分层种植技术对高产大豆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矮小的大豆。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需要合理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将养分和水分输送到植物体内,使大豆群体的生长更加均衡,促进大豆植株吸收日照、营养,提高产量。在进行种植时,还应该注意对土壤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施肥,以保证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4、肥料的选择与使用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用和施用化肥,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尽量减少化肥的用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种植人员会依据自身经验控制肥料的总量,但是这种行为往往具有主观性,会对大豆植株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进入分化期后,大豆需要大量的养分,这时要适时补施尿素,以促进植株的生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追肥。如果土壤质量好,可以考虑进行追肥,但是如果植株因吸收过多的营养而倒伏,反而会降低产量。同时,过量使用肥料也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土壤裂缝、酸化等问题。因此,从长远来看,施肥的选用和使用非常重要。可以采用有机肥料、绿色肥料等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保证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科学灌溉

水分是大豆健康生长的必需品,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大豆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的灌溉。一般来说,大豆在萌芽期和生长初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而到了开花、结荚和成熟期,其需水量逐渐减少。因此,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大豆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进行科学的灌溉。需要注意的是,要杜绝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水分过多,导致大豆根部缺氧和腐烂。在雨季时,还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造成大豆根部腐烂。种植人员可以采用滴灌、喷灌、微喷灌等灌溉方式,以节约用水,确保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同时,也需要注意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大豆进行灌溉管理,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质量。

6、田间管理方法

(1)除草培土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杂草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田间管理中,除草和培土工作对确保大豆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种子,以防止其扩散。特别是到了大豆生长后期,杂草会快速的蔓延,对大豆的生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做好除草工作。除草的方法可以采用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方法。物理除草包括锄草、拔草、耕作和覆盖等方式,可以手工或机械进行操作。化学除草的方法则是利用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除草,但要注意使用时的安全和环保问题。此外,还可以采用农业防控技术,如间作、轮作、旋耕、翻耕等方法,以减少杂草的生长。在进行除草时,也需要注意对大豆进行适当的培土,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2)补苗

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出现苗株枯萎的情况,所以须开展适当的补苗工作。一般在栽种完幼苗后7—10 天,技术人员应对该地区的幼苗进行检测,将其中一些坏死的幼苗进行标记统计,并开展补苗工作。在补苗期间,应及时清除杂种,并选用有土壤根系的苗株进行补苗。要比原栽种的苗株进行更加深入的填埋,以保证补苗的存活率。另外,补苗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标识和后续的复查,以保证补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通过补苗可有效弥补病死苗株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确保了大豆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补苗工作要细致全面,对各区域出现问题的苗种要及时补苗。如果某个区域要大量进行补苗时,要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并对这一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为后续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间苗

间苗和补苗工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间苗的工作重点是处理杂苗、病苗和密苗,以确保幼苗的生长间隔科学合理,从而确保了大豆的高产。播种初期,尽管对幼苗的间隔进行了控制,但后期的大豆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幼苗间距改变,影响部分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也可能导致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后续田间巡视工作。及时发现苗株存在的问题,调整苗株间距,及时清理疏干,对稀疏的苗株及时进行补种,以提升苗株的成活率。同时,要坚持“除劣保优”的方针,尽量保存品相好的苗株,剔除质量差的苗株。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标准进行间苗工作,不能凭主观判断,要做到科学间苗。

(4)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大豆根腐病

根腐病是大豆生长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这种病害能够在土地中传播,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延伸。患病大豆植株的根茎部位有扩散性的黑褐色斑块,会让植株的叶片低垂枯萎。防治大豆根腐病,主要是注意播种日期和深度,再辅之以适量的药物。在播种时,要选择适宜的日期和深度,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以及选择健康的种子,减少病害的发生。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同时,可以使用卫福、阿维菌素、多菌灵以及福克等药物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②防治大豆灰斑病

大豆的灰斑病一般在成熟的大豆植株比较常见,发病病原菌会侵蚀植株叶片,导致植株的叶片出现非正常脱落的情况,从而无法健康生长,导致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降低。防治大豆灰斑病,主要利用药物进行治理。在播种之前,可以用适量的福美双湿性粉剂或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搅拌大豆种子,降低发生灰斑病的概率。在大豆的花荚期,可以利用多菌灵胶悬剂300 倍液进行防治,喷洒在大豆叶片上。同时,还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害的传播。在大豆生长期间,要注意定期巡视,及时发现植株的病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③防治大豆菌核病

大豆的菌核病是由大豆核盘菌引起的,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菌核病集中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光线不足、透气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不好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发病的大豆植株的茎杆上会出现褐色的斑块,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白色的颗粒和絮状的菌丝,最后变成黑色的菌核颗粒。防治大豆菌核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最开始对菌数量进行控制。在种植大豆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壤中的病原体数量。在大豆生长期间,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同时,可以喷洒适量的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以及核菌净1000 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药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另外,要注意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④防治大豆霜霉病

霜霉病也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是对大豆的幼苗产生危害。大豆霜霉病发生的主要时间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病的大豆植株的叶脉两侧会出现褪绿的斑块,出现不规则或者圆形的黄绿色斑点,叶片背后会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从而对大豆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减少大豆的产量。防治大豆霜霉病,种植人员要重视预防工作,整合大豆的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地灌溉和施肥,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性。在播种之前,可以将大豆种子与适量的甲霜灵或多克夫种衣剂进行搅拌,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病害,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喷洒适量的乙磷铝300 溶液等药物进行防治。同时,还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和透光性,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三、及时收获

一般到9 月底,大豆就会成熟,这时豆荚里的种子会因为触摸而四散开来,这就是收获的时候俗称的“炸荚”。在收获期间,要及时将劣质大豆剔除,并做好贮藏工作,保证仓库的通风和湿度。要特别留意收获的时机,过早收割会对豆类品质产生影响,如果收割太迟,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豆种“炸荚”散落,从而导致损失。在收获前,可以进行预收割处理,即将大豆草体上部分割掉,让大豆更容易干燥和成熟。在收获过程中,可以使用收割机进行收割,也可以手工收割,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注意不要损伤豆荚,以免影响豆种的质量。收获后,需要对豆荚进行清理、筛选和干燥处理,去除杂质,并保证豆种的干燥度和质量。最后,要对大豆进行贮藏,保证仓库的通风和湿度,避免霉变和虫害的发生,确保大豆的品质和储存期限。

综上所述,由于大豆能供给人们大量的蛋白。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市场上都对大豆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只有熟练地掌握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确保大豆的高产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猜你喜欢

补苗除草高产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