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线即爆火,《逃出大英博物馆》凭什么

2023-11-21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41期
关键词:展柜大英博物馆痛点

《逃出大英博物馆》点燃了夏末的浪漫,也戳中了我们的泪点和痛点。每集不到3分钟的短片中,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时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有其深意:那是文物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和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了出来。

从故事上,《逃出大英博物馆》拟人化手法的呈现,也让人找到了更多共情的着力点。有人说,如果文物能说话,会不会也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的文物处境,更在于它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摘编自“红星新闻”2023年8月31日)

◆素材解读

1.文物承载着独属于我们的历史记忆。对文物来说,在重回家园之前,它们得首先走出逼仄的展柜,用久违的名字代替陌生的编号,用鲜活的历史记忆抚去表面的斑斑锈迹。历史浩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遗忘了什么。幸而,文物可以帮我们忆起一二。

2.媒体创作者应秉持责任之心。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更多带着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他們身扛“长枪短炮”,手握代表国家、人民利益的话筒,他们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深处,为文艺作品的创作开拓了更加广阔光明的道路。

◆适用话题

家国情怀 文化自觉 传统文化 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展柜大英博物馆痛点
博物馆展览中的文物展柜设计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超越“展”与“藏”
直击“走出去”痛点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
解决痛点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