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养护措施探析

2023-11-21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种苗幼苗苗木

武 平

当前,传统的农林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林业发展需要。因此,应继续加强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养护措施的优化,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培养优质苗木,以推动我国林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从科学选择育苗树种、土壤准备、林业育苗、播种育苗、抚育管理、栽培养护等方面对林业育苗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前林业育苗存在管理方式滞后以及种苗栽培的生态问题。为此,本文从规范使用生产管理设备、创新育苗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养护对策,以期为我国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养护提供理论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林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国“三农”目标的实现。目前,传统的农林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求,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林业育苗力度,强化林业苗木的维护与管理,优化林业育苗技术,以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方法培育出高质量的林木,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分析

1、科学选择育苗树种

在林业苗木培育中,首要环节是科学选择育苗树种。科学选择的育苗树种首先要符合所在地区的生态条件,即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有关工作人员根据当地条件来选用苗木,以免苗木与当地的环境发生冲突,进而保证苗木的存活率。比如北方地区气候偏冷,就必须挑选一些耐寒性强的树木。此外,在选用育苗物种时,还应综合考量育苗资金和面积等问题,即育苗面积越大,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也会面对更大的市场风险。为此,工作人员应对树苗的区域进行充分考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风险。

2、土壤准备分析

首先,对育苗地进行适时的翻耕,对土壤进行良好的维护,清除掉一些树根、杂草等,增加土壤的养分。对于新建的苗圃,夏秋各进行一次犁耕,在播种时尽量保证土壤平坦以增加幼苗的存活率。此外,还应保持土地的养分。在土地贫瘠的情况下,需要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补充适量的有机质,以确保幼苗能够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从而提升幼苗的存活率。比如,为提升育苗的土质应选用有机肥料,而混合料的选用应根据土质而定,例如:对于碱土要加入腐烂后的草炭灰、松林土;如果是酸度较高的土壤,则要添加一些石灰或者草木灰;如果是粘稠的土壤,则要加入适当的沙粒;如果是沙质的土壤,则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泥煤土。以此改善各种土层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层的种苗性能。

3、播种育苗

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是采取播种育苗的栽培方法。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播种时间、深度和土壤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在最佳的播种环境下开展播种育苗工作。种子育苗成长过程分为出苗期、生长期、速生期和成长后期4 个阶段。应用种子繁殖技术进行苗木培育时,应注意种子培育前后的相关养护工作,即在种植之前,要确保有足够的基础肥料,并且对此植地区进行仔细的耕作;播种时应根据相关规范对种子进行灭菌;播种后尽量将种子分散开来,以免出现密植,并对其萌发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出现缺漏现象应立即进行补充。

4、抚育管理

进行育苗抚育管理工作是为了有效地增加树木的存活率与保留率,特别是有利于幼苗的成长。比如,工作人员需针对树苗在不同时期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灌溉方式以确保幼苗的需要;通过培育幼苗的根部,促进其根系发育,增加其固土性;在幼苗根部培育完毕后,要做好断根的培育工作,以此更好地加速幼苗木质化;在切掉根系之后,应注意浇水和磷、钾两种元素的养分供给,以此既能保证幼苗的生长发育,又能使其产生足够的侧根,从而提升幼苗的品质。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病虫害的防范,尽量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5、栽培育护

为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首先应给苗木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条件。比如,在苗木培育时,工作人员应为树苗提供充足的阳光、适宜的生长环境、清洁的水源,并根据树苗的生长周期,进行适当的浇水,从而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另外,还需要适时为其施肥,做好水分管理工作,确保所培育的树种在以后茁壮成长。再者,工作人员还需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林木幼苗培育技术进行适时的优化,例如在进行苗木移植时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其存活率,并注意根系水分与土壤的均衡,从而保证苗体与土地的连接性。

二、林业育苗遇到的问题分析

1、管理方式滞后

目前,我国各林业部门大都还沿用着以往的林业育苗方法,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另外,由于部分林业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滞后,主体职责不明确,进一步影响了林业育苗的效率。此外,在种苗工作中由于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我国的林业育苗工作力量相对薄弱,进而导致对现代种苗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够,无法进行大范围林业种苗的计划和集成;另外,一些现代化的种苗设备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对先进的种苗技术进行适时学习,更无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林业育苗中去,不能对种苗工作的规模进行科学性的分类和统一。除此之外,不能充分发挥各种装备的作用,严重地制约林业育苗工作的进行与发展。

2、种苗栽培的生态问题

为了完成林业育苗,必须将土地进行深松翻耕,以此清除掉土壤里的野草,为种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然而,部分林业工作人员并不能针对不同的环境、地形、气候,采取相应的林业育苗对策,以此导致了林业育苗的品质有所下降。

三、林业育苗管理养护的对策

1、规范使用生产管理设备

林业机器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林业育苗的工作效能。然而,部分林业工人在操作林业机器时,经常会出现不正规的操作,从而无法保证林业育苗作业的安全。所以,有关林业部门还应大力推广机械种苗技术的应用,加强科研工作,持续改善种苗技术,以增加种苗成活率。为此,必须要对林木机器的应用进行切实的规定,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将安全生产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中。比如,应对林业育苗的关键设备、大型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健全林业育苗设备的应急管理制度,构建相应的职责体系,使其在林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林业资源的产出效率和品质,使林业资源的效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2、创新育苗管理机制

在开展林业种苗工作的同时,还应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例如,林业管理机构可以对林业资源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联营、合资、参股等方式来引进外来资本,缓解林业财政负担,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林业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与私营公司一起投入市场,并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主动地参加市场的争夺,不断改革企业的管理体制,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以适时跟上苗木市场的发展需要,使我国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还应在各部门实行爱岗责任制,并要清楚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地区,进行有目的的管理,随时注意苗木的真实生长状态,并要对苗木的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从现实需要出发,成立经社组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种苗培育的品质。

3、相关养护对策

①加强苗木生长过程科学管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类型多样,各地的土地状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把苗木培育好,就必须要进行好苗圃的选取工作。所选取的土地要有一定的吸水性,应确保土质肥沃,土层的厚度要能满足树苗的成长需求。在实施苗木培育工作前,必须对其进行土壤质量检测,确保其有机质可供苗木生长发育。在冬天要做好土壤的浇灌工作,以保证第二年春天的播种工作能够成功进行;做好肥料的施用,保持土壤的酸碱性,每0.067hm2要施加5000kg 的有机肥料;应做好苗床,在潮湿的地方设置较高的苗床,在干燥的地方设置苗床的高度大约为15cm,宽大约为1m。种植一星期之前,必须先用硫酸盐水进行一次灭菌,以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播种插棒工作通常在春天进行,按照种子的尺寸来决定种下的深度,种下的深度通常为种子的3 倍,种子的播种工作结束后,用湿土盖住、压实;在苗期要做好幼苗养护工作,在种子发芽前要对苗床进行浇水,保证苗床的水分充足。当幼苗萌发超过所栽植植株1/3 以上时,应及时喷洒杀虫剂,以避免幼苗受到病虫害危害;幼苗完全出芽以后,要在幼苗过密时进行间苗,同时要加大肥料的用量。在幼树的成长过程中,要做好浇水工作,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量。在幼苗培育的早期,应保证土层水分充足,不能出现积水;由于幼苗迅速成长期间对用水量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必须增加浇水次数;在幼苗的最后生长阶段,灌溉工作应当适时地终止。另外,在幼苗的生长期间,要注意定时对幼苗除草,松土,从而缓解土质的问题,使幼苗茁壮成长。

②做好害虫控制

加强对林业害虫的控制,增加林业苗木的成活率,对林业育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苗在其生长期间,极易遭受病虫危害,为此种植者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控制病害虫的工作中,可以采用修剪树枝等绿化和育肥方法。

此外,不同类型的树木发生的病害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等也各不相同。为此,林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林业病害的监测预警,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强化与病虫害有关的知识和防控能力,掌握害虫的种类、繁殖方式、生活规律、食物来源、生存环境和天敌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林业育苗中病虫害产生因素展开全面的研究和整理,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数据资料与基础,从而保证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有更多的针对性。比如,双辽国有林区加大对造林工人的教育力度,使其认识到病虫害的类型和危害,确保造林工人对病虫害问题产生清晰认识,主动将问题汇总报告,同时提高造林工人对相关气象和土壤信息的收集能力,为双辽林区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对树木进行合理、精细的营造,可以提升树木的抗病能力。在这一时期,对苗木进行大量的病虫害监测,可以将病虫害对苗木生长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为此,工作人员尤其是要着重加强对出境苗木、木材、复检苗木的检测工作,从根源上阻止外来害虫生物的侵入。比如,双辽国有林区在实施对两种幼苗的检疫时,加强对两种幼苗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木材包装物料的复查,坚决阻止不符合检疫规定的情况发生,并对检疫的作业程序进行规范,保证林业育苗的正常生长。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对幼苗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控强化,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比如,人工设立一些阻碍害虫传播的障碍物,或是使用热水浸种、暴晒、红外线辐射等方法来进行猎杀。此种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病虫害对于林木的危害,可以显著提升林业树木生长效率,提升树木质量,是一种值得被广泛应用的绿色防治病虫害措施。

此外,构建并健全病虫害测报点,也是开展林木病害预测与发布的一种关键的方法,既可以为病害的治理提供精确的数据,又可以提高林木病害的预警与监测能力。所以,要想在林业育苗中开展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有关主管部门必须要增强病虫害基本设施,增多测报站点的数量,对测报站点的基本设施进行改进,比如设置监测无人机、虫情测报灯、远程监控、喷雾器等,让病虫害防控的方法变得更加智能,从而提升林业害虫的生物测报精度。此外,还应构建并完善林业害虫的规范化监控体系,并设置重点片区抽查、线路调查相互结合的监控与预警体系,以此将病害的危害分类与分类标准进行整理,提高对病害的处理水平。

③落实过程监控

苗木品质检验是苗木培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在进行苗木品质检验时,一般从苗高、苗茎、根等方面来测定幼苗的生长质量。好的树苗通常指苗大,根系健壮。在我国林业育苗品质检验中,存在三个常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扦插幼化是否足够、根系是否平衡、是否具备空气切根后的愈伤组织。由于这些问题从表面上很难看出,所以要采用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方法检测幼苗的品质。在育苗过程中,应加强对育苗过程的监控,做到对每个环节及时的监控。为此,要充分利用林业部门管理人员的优势,督促有关技术人员做好苗木培育的前期工作,对种子的灭菌工作进行严格的落实;在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检测,保证土地有充分的湿度,为种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在种植时要注意施肥的科学性;播种时要仔细进行,以免遗漏。在种苗成长期间,技术人员要及时将有关工作转交到管理人员手中,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测,一旦出现幼苗枯萎现象,及时进行重新播种,以保证培育效果。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林业工作者要及时查看树木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虫害侵蚀大片苗木。总之,应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资力度,采用更为有效的测试方法,确保种苗的品质,提升林木栽培的水准。

综上所述,对林业育苗技术进行革新和对林业管理进行改进,是促进国家林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要想实现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先进的育苗思想和技术。为此,育苗工作人员应对林业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做好苗期的全面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处理好当前林业苗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视苗木技术的选择和苗木的培育。此外,还应做到科学开展育苗工作,抓好幼苗培育,为幼苗营造有利的生长条件;在加强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病害的防治,确保苗木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更为科学、理性的方法,对林业苗木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措施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种苗幼苗苗木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苗木供求信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默默真爱暖幼苗
最新苗木价格行情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