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3-11-21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养殖户畜禽污染

兰 洋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肉、蛋等畜禽类产品的质量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由此,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随之不断提升,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模式转变。在市场的影响下,我国畜禽养殖产业的生产模式由原来的散养逐渐转变为规模化和统一化。但是,这种模式的转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畜禽养殖产业的兴起不仅影响了空气环境的质量,还对水资源和土壤等资源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导致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简要研究了该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讨论了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这种污染。

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尤其是对于食物方面的需求。当前,我国在畜禽养殖产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一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民众对于畜禽类产品的质量追求日益提升,该产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由于畜禽的规模化养殖,其粪便等生产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因此,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工作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分歧。在此背景下,为寻求二者的和谐发展对策,国家、社会和涉及到的相关人员都需要对此加大重视程度,明确畜禽养殖产业究竟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对其造成污染的。

一、我国畜禽养殖领域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国际和国内大形势下,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由此促进了不少产业的发展和兴盛,畜禽养殖产业便是其中之一。在畜禽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背景下,农户对于畜禽类的养殖数量不断增加,猪、羊、牛和鸡、鸭等家禽的饲养基数越来越大。经大量数据显示,我国家禽和蛋类农产品的产量急剧增长,猪和羊等家畜的养殖数量更是突飞猛进、不断提高。另外,在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渐走向现代化和智能化。在农业生产中对于人力和畜力的消耗急剧下降,牛、马等畜力的使用量和使用率不断降低,其作为肉类农产品的使用量不断提高。

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领域的整体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生产体系不断完善,生产工具从人工化逐渐向机械化转变,生产模式也从传统化走向现代化。在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下,农村对于畜禽类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也逐渐完善,相关技术推广体系也更为健全。在此基础上,农户对畜禽类的养殖方式进行了改良和完善,由传统的散养模式逐渐向着集约化的模式迈进。同时,对于牛、羊类的养殖从天然放牧的模式转向圈养模式,对于猪的养殖也从家庭养殖走向了养殖场统一养殖的模式。

然而,在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畜禽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随之显露。畜禽养殖不仅给空气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还一度导致养殖废水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给农村和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干扰和威胁。由于国家在畜禽产业发展方面的考虑暂不完善,某些养殖场的建设是否符合生态环境的保护还缺乏系统性思考。同时,由于法治体系的不健全,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管理畜禽养殖产业方面缺乏具体的管理规范和政策扶持,因此导致管理工作和污染防治工作难以推进。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水资源污染方面,除了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外,部分污染还来源于农业畜禽养殖。首先,畜禽养殖会造成饮用水的污染,这是由于大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的缺乏,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甚至是尿液被直接排放,导致河流湖泊等生活用水的来源被污染。其次,由于养殖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质,被排放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植物繁殖、鱼虾等生物的死亡。另外,由于部分养殖废水中会包含酸性物质,例如冲洗机械器具时加入的硫酸、亚硫酸等,会严重破坏水资源的酸碱平衡。

畜禽养殖还会对土壤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一方面,由于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被排放到土壤当中,而其中的某个成分由于发酵不当会导致土壤的性能发生改变,引起透气性、透水性等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畜禽粪便中可能会包含兽药残留、有害细菌或者重金属,这些物质被植物吸收后,极有可能导致整条生物链遭到破坏,给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较多刺激性气味或者恶臭气味,这给空气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一方面,畜禽的粪便含有甲烷、硫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不但会产生恶臭气味,而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另一方面,这些有害气体被扩散到空气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酸雨会导致地表物质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养殖产生的废气如甲烷、二氧化碳等作为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等不良影响。

三、关于如何防治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对策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下,畜禽的养殖产业已经成为众多农户的优先选择。在畜禽养殖范围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随之而来,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户和养殖者暂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弱。同时,各地政府缺乏相关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定,农户和养殖户在污染治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较小、防治力度较小,因此很难达到治理的要求。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户和养殖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得不到提升,而长期处于这种治理状态,我国的生态问题会日益加重,环境状态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1、加快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转变

众所周知,意识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某项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现代化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人员首先需要为大众尤其是畜禽养殖户明确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究竟造成了何等的破坏,使其明确该项工作的意义。在具体的治理工作开展之前,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先从自身开始,认识、理解为什么要开展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工作,在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意义后再进一步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或者畜禽养殖污染会议,为相关人员和民众展示实际的污染状况,使其清晰地明白这种污染已经给自然和生态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怎样的威胁。在意识观念的转变下,人们才能发现由于畜禽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发展的巨大阻碍,人们才会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才会进一步改善这种不良状况,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行的工作目的。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早在多年以前,我国在畜禽养殖方面的污染问题就已经初步引起了各地政府的关注。随之,陆续出台颁布了一些相关法律,用以防治由于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很多相关法律中都包含了对于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和管理规范。随后,相关部门又先后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有关的管理政策。虽然这些法律规范的颁布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众对于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相关污染问题的防治目的。但是,现有的法律条文中,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还缺乏明确规定,没有具体的要求或者限制某一环节的污染上限,导致各地政府在监督治理工作过程中很难找到特定标准和规范数据。因此,为有效降低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重视程度,明确法律在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各地政法和相关部门在进行管理监督工作时可以“有法可依”。同时,各地政府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方针,按照当地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状态和现实性问题进行整体规划,以实际为标准,进一步制定适应性政策和管理规范。

3、加大政府的重视力度和地方性政策扶持力度

作为农村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支柱,对于农业经济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畜禽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增长、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是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追求的一种体现。我国要打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建设新格局,为达成此目标,各地政府需要加大对畜禽养殖产业和生态环境双重领域的重视程度,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和可持续性进步。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加大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和谐共生的管理目标。各地政府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状况,对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系统性调研,统筹兼顾,引导农户尤其是养殖户正确处理畜禽养殖所造成的垃圾和污染。政府还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例如资金扶持政策。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专项资金,并且合理分配该资金,加大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技术创新所占的资金比重,使研究人员可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技术研究和现代化突破。同时,政府可以对某些率先完成现代化技术转变的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例如使用沼气技术完成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进行农业生产和养殖的农户;另外,政府还可以加大生产企业的鼓励,尤其是对畜禽养殖产生的垃圾处理企业,如粪便深加工企业、养殖垃圾再利用企业、有机肥加工企业等。政府可以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例如税收等,作为其环境治理的鼓励,从政策上实现农户和民众对于畜禽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

4、加大畜禽养殖产生污染问题的宣传力度

畜禽养殖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忽视所导致的,而这部分养殖户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并不了解或者并不在乎。因此,为有效防治畜禽养殖过程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提升农民尤其是养殖户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使其明确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对环境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为此,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当地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农民尤其是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村委会需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在农村较为明显或者官方的地点设置宣传栏,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有效推广畜禽养殖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对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空气等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还需要使民众明确污染问题关乎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借此宣传专栏,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还可以及时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积极向农民和养殖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政策方针,使其明确法律的严肃地位,学会守法和用法。此外,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还可以借助典型案例为农民和养殖户展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使其明确违法必究。最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先进典范的宣传和表扬,为畜禽养殖产业塑造良好的管理风气,使其树立良好的意识,按章办事、按规范行事。

5、加强养殖户对畜禽养殖过程的管理和污染处理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难免出现某些污染问题,而养殖户的态度和防治技术直接影响了这些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因此,为有效提升畜禽养殖造成的生态污染防治工作的效率,需要养殖户自身掌握污染防治技术,尽可能从污染产生的源头降低污染程度。养殖户需要结合目前的养殖状况,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技术对畜禽养殖不同阶段进行污染防治。在养殖工作开展前,养殖户需要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尽可能采取更优的方案设计养殖场地。在此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注意不能在人口密度较大、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养殖场建设,从而降低畜禽养殖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和噪声污染。养殖户需要尽可能选取下风向建址,同时配备废物处理装置,尽可能降低空气和其他污染问题。畜禽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加强管理,严格把控养殖环境,重点关注畜禽产生的粪便,防止乱排乱放。同时,养殖户还需要妥善处理废水问题,可以采取防渗透、防流失的材料,有效降低水资源污染。畜禽养殖过程后期,养殖户需要科学处理粪便,可以采取先进的处理技术如饲料化、能源化等,完成畜禽粪便的处理和再利用。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的污染源头,减少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几率,畜禽养殖户本身需要明确如何在养殖过程中完成有效管控和防治。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大背景下,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国民对于畜禽类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完成民众生态环保意识的转变工作,提升农民尤其是养殖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认知;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各地政府需要完善地方性政策建设;再者,相关部门尤其是村委会需要加强当地由于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宣传力度;最后,要从污染源头进行防治,养殖户自身需要规范管理,掌握养殖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污染治理技术,有效降低污染概率。

猜你喜欢

养殖户畜禽污染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