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

2023-11-21李月山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养猪场种猪公猪

李月山

母猪繁殖性能与公猪精液品质作为影响养猪场生猪繁殖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养猪场养殖经济效益的高低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种猪场必须在综合分析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与公猪精液品质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为养猪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养猪场来说,应该在积极借鉴现有成熟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找出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内外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种猪繁殖性能和水平。文章主要是对养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与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

1、胎次影响

母猪随着胎次的增加,健仔数与初生窝重也随之升高,直至第四胎次达到峰值后,后续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判定,第四胎次为母猪繁殖性能的最佳胎次,这种卧狮型特点显著的胎次结构,有效提升了母猪整体繁殖效率。养猪场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引入优良后备猪,逐步淘汰问题母猪的养殖模式,确保了卧狮型胎次结构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养殖人员只需根据经营发展的需求,合理挑选品种优良的后备母猪,有效增强生猪的疾病抵抗能力,降低母猪的死亡率,延长母猪的繁殖年限,为养猪场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养猪场的母猪在第2 胎时的弱仔数较低,主要是因为第2 胎次的母猪在经过一次分娩后,其繁殖器官已经完全适应了分娩过程,因此母猪在第2 胎次时的弱仔数也相对较低。而第4 胎次弱仔数较多,主要是因为母猪在妊娠后期,胎儿之间为了获得满足其发育需求的子宫面积,出现了胎儿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况,如果此时子宫容量无法满足胎儿正常发育需求,就会因为子宫内拥挤阻滞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而这也是导致第4 胎次弱仔数量较多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随着母猪胎龄的不断增长,繁殖性能也随之下降,而母猪生产次数增加的过程中,其子宫内部物理和生理结构在长期损伤后,无法恢复至以往的水平,母猪年龄与胎次的增加以及生殖器官的衰老,不仅会造成死胎数量的持续增加,而且会导致母猪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母猪的疾病发生率。

2、配种季节

不同配种季节是导致母猪出现季节性不育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养猪场每年春季需要配种的母猪与健仔数、总产量等相对较高。统计发现,养殖场在春季配种期间母猪的初生窝重相对较重。云南省某二元母猪扩繁场位于温带,四季分明、春季温度适宜且养殖人员在猪舍内安装了供暖设备,确保猪舍温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的温度,将春季环境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此外,公猪精液品质也是影响母猪受胎率与产仔数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公猪睾酮水平在每年春季会达到峰值,这一阶段的种公猪精液品质最佳且死精数量少,此时配种可有效提升母猪的受胎率,实现增加母猪产仔数量的目的。夏季配种则会因为母猪繁殖性能不佳,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与产仔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母猪机体与子宫内部温度随着外界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对受精卵的附植与发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每年夏季,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公猪会产生热应激现象,导致精子活力下降,影响配种效果。公猪产生的热应激不仅会影响到秋季配种,严重的还会导致秋季配种母猪出现繁殖性能下降的情况,影响母猪秋季配种的效率,增加了母猪畸形胎的数量,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3、分娩季节

母猪在每年夏秋分娩时,不仅母猪的产仔数量最多,而且初生窝重最重,畸形胎的数量也最少,因此可以确定夏秋季节为该养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最好的阶段。原因是春季公猪的精液品质相对较高,因此母猪在夏季分娩时母猪的产仔性能也处在最佳状态。冬季健仔数与总产仔数最少且畸形胎数量最多,因为母猪在秋季配种时,公猪的精液品质较低。由于夏季高温天气对公猪的精液品质影响会一直持续到秋季,高温导致公猪精液原细胞发生了变性问题,对精子核的染色体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精液中出现的大量由受伤细胞合成的多核巨型细胞,严重影响了公猪精液的品质。研究人员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所需的时间为45 天左右,而精子在附睾中成熟则需要9-12天时间,说明高温对公猪精液品质产生的影响时间长达60 天,而这也是母猪冬季分娩时繁殖性能不佳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养殖人员在每年夏季采用合理的降温措施,有助于减少母猪热应激现象的发生率,降低了季节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夏季种猪存在的高温少食、饮水量较大等现象,养殖人员应该在猪舍内增加降温设备,同时调整夏季种猪的饲料配方,严格按照分阶段精准饲喂的原则,调节种猪的胃肠道,刺激种猪的食欲,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夏季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此外,夏季多雨,料塔密闭不严容易导致饲料发生潮湿霉变的情况,导致母猪在食用了霉变饲料后,出现了食欲不佳、流产、消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对此,养殖场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工作的力度,降低季节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其它因素造成的影响

母猪繁殖中,品种、饲养管理水平与饲养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品种不同的母猪有不同的繁殖性能,相较之其它品种母猪杜洛克母猪产仔数比较低,但有很高的瘦肉率与饲料报酬率,因而猪生产中杜洛克一般是用于终端父本。长白猪与大约克夏猪繁殖性能明显高于杜洛克,常用于母本。相较之外种猪,我国地方猪种有更高的繁殖性能,如太湖猪产仔水平已经得到很多国家认可。

母猪繁殖性能中,饲养管理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应用科学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利于为母猪构建适宜居住环境保障其获得充足营养,促进母猪机体与胎儿健康发育,延长使用年限。妊娠前母猪影响需求是很高的,如果营养水平比较低,机会影响母猪体况恢复及胎儿发育。实际养殖过程中,提升妊娠母猪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保障母猪繁殖性能,同时还要注意妊娠期不能过度饲喂的问题。妊娠期,适当地增加母猪营养摄入量,就会降低泌乳期采食量,但营养水平太高反而会减小产仔数,胎儿体型偏大增加母猪难产率。所以,妊娠前提,要为母猪提供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到妊娠后期要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与饲喂量,确保母猪与胎儿体型健康发展。

二、养猪场影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

1、品种因素

动物遗传基因是决定其生理、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种公猪繁殖性能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格斯配套系等品种种猪精液品种的综合比较后发现,不同品种的种公猪精液鲜活率、有效存活时间、密度、精子总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养猪场内饲养的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柯乐猪公猪精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杜洛克猪的精子密度相对较高,长白猪与大白猪两者差异不明显,可忽略不计,柯乐猪则略低于以上3 个品种。

2、环境因素

外部饲养环境是影响种公猪精液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养猪场的种公猪饲养管理工作必须安排专人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定期开展种公猪饲养环境的消毒和清理工作,确保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满足种公猪饲养的要求。研究人员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后发现,在种公猪饲养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降温模式对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南方或高温高湿环境下,借助空调降温的方式与水帘降温方式相比,种公猪精液品质明显较高。养猪场在种公猪饲养过程中,采用单栏饲养方式,有效降低了外界干扰对种公猪生长产生的影响,节省了种公猪饲养的成本,提高了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另外,运动场地设置是种公猪饲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运动不仅保证了种公猪时刻保持健康状态,而且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不同病例种公猪恢复运动对精液品质变化数据的分析,发现适当运动对种公猪性欲与精液品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所以,饲养人员必须在种公猪饲养过程中,设置符合种公猪饲养要求的活动场地,保证种公猪保持正常运动状态,最大限度降低饲养环境对种公猪精液品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3、营养因素

饲养营养水平是影响种公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在相同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下,种公猪饲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母猪的繁殖性能。由于种公猪射精量越多,其在自然配种时所消耗的体力也就越大,因此,饲养人员必须在种公猪自然配种结束后,及时为种公猪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避免因为营养水平偏低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与种公猪的精液品质。

4、采精技术

种公猪精液采集工作是人工授精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之一,由于种公猪精液采集方式、时间、保存方式等都是影响种公猪精液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精液采集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在采集种公猪精液前,做好种公猪刻板行为的驯化工作,然后使用借助消毒处理过的器具开展精液采集工作。在采集种公猪精液时,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采精频率。种公猪精液采集频率不仅是影响精液品质与指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精浆生化成分、离子成分以及精浆中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必须控制精液采集时间,确保种公猪的精液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以及精子数等保持在最佳状态,避免因为精液采集时间不合理,导致种公猪精子出现活力下降的情况,影响后续的人工授精工作。②采精年龄。种公猪年龄是影响其精液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公猪发育逐渐成熟后,其精液品质也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在种公猪达到最佳配种年龄后,精液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此后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养猪场在采集种公猪精液时,应该重视不同月龄精液质量指标存在的差异,虽然种公猪月龄越小,其产生的精液量也就越低,但是其精液密度却相对更高,精子活力也更高。一般情况下,19-24 月龄黄金期的种公猪精子总数最高。如果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小型早熟品种在达到7-8 月龄后,体重达到40-60kg 后即可开始配种,而大型晚熟品种的种公猪则必须达到9-12 月龄,且体重在70-100kg 后,才能开始配种。③精液稀释与保存。目前,常见的种公猪精液保存主要以冷冻方式为主,精液冷冻方式也向着精细化方向不断的发展。由于稀释液、冷冻保护剂、冷冻温度与速度、解冻速度等是影响种公猪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在保证稀释液配制快速、准确、无菌的前提下,在稀释液配制后的24小时内,完成种公猪精液的冷冻保存工作,确保种公猪精液质量达到人工授精要求,避免因为种公猪精液品质存在问题,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三、提升猪场母猪繁殖性能以及公猪精液品质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①优化环境条件。严格按照种猪养殖的要求,营造良好种猪养殖环境,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猪舍内外卫生管理制度,每天早晚清理粪便,确保地面始终保持清洁干燥状态。按照间隔5-7 天的频率开展猪舍冲洗消毒工作,杀灭猪舍内的各种病菌。②适时配种。配种时间的合理与否对母猪受胎率与产仔数有决定性影响,养殖场必须加强母猪年龄与体重的控制,选择最佳的配种时间,才能达到有效提升母猪受胎率与产仔数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母猪初配时年龄与体重应分别控制在8-10月龄与120-130kg,并在确定母猪机体发育与性器官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开展配种工作。另外,养殖人员在进行经产母猪的配种时,应该在准确计算母猪排卵时间的基础上,按照母猪胎次、年龄等相关指标开展配种工作。③确保母猪每天2-3 小时自由运动的时间,保证其顺利发情、排卵、受孕以及顺产。受孕母猪在进入妊娠后期后,应该采取单独饲喂的方式管理。严格按照母猪养殖的要求,在母猪生产前改善产房环境,做好产房环境卫生工作,确保产房保持良好通风状态,为后续母猪产仔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2、满足营养需求

由于种公猪精液主要是以蛋白质为主,因此,种公猪对氨基酸平衡动物性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为了有效提升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养殖人员应该在种公猪日常饲喂过程中,为种公猪提供有助于精液形成的精饲料,减少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避免因为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出现“草腹”的情况,影响后续的配种活动。严格按照种公猪饲喂的要求,定时定量饲喂种公猪,保证种公猪饲喂营养的充足。比如,夏季饲喂种公猪时,应该选择在凉爽时间进行,为种公猪提供充足的饮用水。针对母猪的饲养,则应该提供符合其生理特点的优质饲料,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为了有效提升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增强母猪的繁殖性能,养殖人员应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饲料,为各个阶段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3、强化疾病预防

由于疾病是造成猪内分泌紊乱或生殖器官受损等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养殖人员必须日常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提高种猪的疾病抵抗能力和水平。针对母猪养殖期间由病毒感染或细菌引起的大多数疾病,除了应该做好种猪饲养管理的相关工作外,还应通过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提高种猪的疾病抵抗能力,降低种猪生长期间的疾病发生率。养殖人员在接种疫苗前,应该严格按照本地区疾病流行的详细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程序,选择质量优良的疫苗,保证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母猪繁殖性能与种公猪精液品质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母猪繁殖能力是一项涉及内容多,且贯穿于养猪生产全过程的工作,养殖人员必须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将如何有效提升种猪繁殖能力作为养猪场的首要目标。做好各个细节的工作,提高种猪繁殖能力,为养猪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养猪场种猪公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