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城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的深入探索

2023-11-21李卫卫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分蘖生育

李卫卫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越来越高,因此对农产品的需要也不断增长。小麦作为我国西北部的重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务必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和生产安全系数,为人们提供高质量、安全的绿色生态小麦。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对小麦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小麦田间的管理也要进一步重视,凸显栽培优点,提升栽培效率。本文介绍了蒙城县小麦生育前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提出了不同时期的管理措施。蒙城县位于黄淮南部,常年种植小麦面积10 万hm2以上,根据小麦各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做好田间管理,是高产稳产的保证。

一、小麦生育前期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生育前期,通常为小麦出苗至起身的时间段,即为小麦的幼苗阶段。

1、小麦生育前期的生育特点

该期间生育特点是生根、出叶和分蘖,另外幼穗在开始分化,该阶段直接决定了小麦每穗的小穗数量和单位面积的穗数。

2、小麦生育前期的主攻目标

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弱控旺,促根增蘖,提高麦苗的茁壮度,确保小麦的大蘖得以保存,为高产奠定基础。

3、小麦生育前期田间管理措施

(1)查苗补缺、疏苗移栽。小麦出苗后要及早查苗,在出现缺苗断垄的地方,应立即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来不及补种的应在本田麦苗有1-2 个分蘖时移稠补稀,催芽补种或移栽时一定要带水,发现疙瘩苗的及时疏苗。

(2)肥水运筹。我地小麦分蘖期较长,从小麦3 叶期后到来年2-3 月,由于大部分地块底肥施的较足,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分蘖肥。但对于基肥不足、遭遇冻害、虫害较重等情况引起的生长缓慢瘦弱、群体明显不足的地块,要因时因地因苗,适量施用分蘖肥;返青肥属于分蘖肥,主要是促弱转壮,要因苗因地制宜;高产田块底肥较足、个体健壮、群体适宜,不要追施返青肥,减少春季无效分蘖发生、预防后期倒伏。越冬期间,小麦处于分蘖期,为确保分蘖及次生根充足,需要及时地补水,为个体良好发育创造条件;田间干旱期,应当及时地浇水,避免引起群体不足,导致后期低产;在越冬前后,为确保正常越冬,减轻冻害,墒情不足时,一定要浇越冬水(冬灌),要把握住看天(夜冻日消)、看地(含水量低于18%)、看苗(分蘖盘根后)、看水源(远近与成本高低)的原则。在出苗后到越冬期,如果雨水偏多,造成部分地块渍害严重,小麦生长缓慢,次生根少,分蘖受阻,个体发育差,麦苗瘦弱,出现缺肥现象时,应清理“三沟”,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渍害,必要时追施速效氮肥,配合微肥或生长调节剂,促麦苗生长。

(3)病虫草害防治。①对于早播或适期早播地块,气温偏暖或偏高,麦种没有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的田块,小麦纹枯病在苗期可能发生趋势偏快,应进行一次防治,压低基数控制病情,延缓病害蔓延,注意要把药液喷淋到麦株基部。②出苗后,在气温持续偏高的情况下,红蜘蛛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中旬即开始发生危害,有的年份部分地块越冬前蚜虫发生偏重,在年后返青起身期,条件适合时,红蜘蛛和蚜虫也易发生,红蜘蛛和蚜虫发生严重田块必须防治;个别年份小麦潜叶蝇在越冬前发生较重需及时防治;部分秸秆还田的小麦,因为用到的有机肥质量差,加之地下害虫对未腐熟的有机质趋性较为显著,引起田间的虫口密度增加,进而发生缺苗断垄的问题;为此,整理田地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毒土处理措施,播种前还需要处理种子;另外针对缺苗断垄的情况,需采取顺垄灌药液的处理措施,以达到灭杀地下害虫的目的,为减轻损失,应当及时地补种缺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小麦出苗后要经常检查,此虫白天藏在土中,晚上出来取食,造成缺苗断垄,要及时防治。③播种完成后,针对田块中出现较多杂草的问题,可以采取化除的措施,以控制杂草量,以免年后化除的工作量过大,在天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化除。对于年前出草少、返青期大量出草的田块,或年前化除效果不好的田块,在年后返青期进行化除。

(4)注意补充中微量元素。夏秋两季作物高产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消耗偏多,应及时补给,否则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有的小麦出现苗期缺锌现象,有的地块硫元素在临界值下,有的地块硼元素不足。因此,除了施足有机肥及合理施用N、P、K 肥外,还应底施中微量元素肥料,一旦苗期发生微量元素不足的情况,需要及时地补施叶面肥,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5)关于暖冬及旺苗的田间管理。旺苗,一般是播种过早或品种不适合、底施氮肥偏大、雨水较多、气候偏暖等原因,形成麦苗生长过于旺盛(个别品种可能有冬前拔节的趋势);我地往往出现“假旺苗”现象,主要是播种量过多,造成群体偏大;暖冬是在立冬之后,出现连续性的气温高于常年的情况,造成小麦生长过于旺盛,发育加快,有过苗现象。旺苗、暖冬的情况,会消耗大量的肥料,大大增加年前发生病虫草害的风险。目前,通常采用的田管措施有:一是通常会采用镇压器对单株有3 个分蘖后进行镇压处理,此过程中避免将麦叶压碎,且镇压过程遵循“压干不压湿”的原则;二是越冬之前,一些田块出现拔节的趋势,需用到化控措施,一般会用多效唑或壮丰安等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喷施;三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6)关于冻害的田间管理。寒流来得早或降温幅度大,会导致群体小及部分抗寒性差的个体发育受阻。若分蘖节还存活,那么可以结合冻害的程度,立即追施尿素60-150kg/hm2,结合叶面喷肥,使小麦恢复生长。

(7)关于年后化控。对于群体较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多效唑或壮丰安等植物生长抑制剂,严格按照说明施药,控制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降低株高。

二、小麦生育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生育中期,一般指从起身到抽穗前的整个时期,是小麦的器官建成阶段。

1、小麦生育中期的生育特点

叶面积迅速增大、茎秆节间急剧伸长、根系向纵深发展,幼穗不断分化和增大,逐步形成完整的器官。其阶段,小麦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同进行,直接决定了后期的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该期间是小麦需水和需肥的高峰期,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为关键。

2、小麦生育中期的主攻目标

确保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增强小麦的光合生产率,保障穗数及茁壮度,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麦生育中期田间管理措施

(1)肥水运筹

①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在群体叶色退淡,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根据底肥和苗情,追施尿素105-150kg/hm2。我地追施拔节肥大部分是根据降雨情况,一般在3 月中旬到4 月5 日前后,天气预报能遇到10mL 左右及以上的降雨时追施,如墒情不好,有条件的进行浇水施肥;由于拔节期无雨没条件浇水施拔节肥,或降雨时拔节肥用量不足,当小麦孕穗期出现叶色退淡发黄的脱肥现象时,遇见10mL 左右及以上的降雨时应及早追施孕穗肥(最迟在挑旗期施用),追施尿素75kg/hm2左右,无雨则应浇水补施孕穗肥,满足孕穗期肥水需求。

②水分运筹。小麦起身后至拔节之前,一旦田间出现干旱,就大大加快小麦的两极分化速度,引起有效分蘖数大大减少,为此要及时地补水、补肥,确保小麦分蘖旺盛;小麦在拔节孕穗期,一旦发生干旱的情况,会导致穗粒的发育受阻,降低穗粒数,此期间可以采取灌溉补墒的处理措施,并结合追施拔节肥或补施孕穗肥,条件严重不足无法灌溉的,每周定期喷施含黄腐酸盐的微肥及尿素,能够有效避免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若在拔节期,遭遇连续阴雨天,就会导致茎秆极易倒伏,孕穗期则会对根系的生理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小穗退化,粒数减少,因此,有渍害时,开好三沟,受渍较重而影响发育时,可适当追肥或叶面喷肥,尽快恢复生长。

(2)病虫草害防治。返青期没有来得及进行除草或条件不允许进行除草的,在起身期除草结束,化除时要注意针对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草相变化特点,科学选用及混配除草剂,掌握施药方法,拔节后不能化除,净化小麦田周边,彻底清除路边、沟、渠及田埂上的杂草,以防田外杂草侵入麦田,压低下年小麦田杂草发生率;红蜘蛛和蚜虫达标即应防治;纹枯病的防治,最关键的是把药液喷洒到植株基部能接触到发病部位,兼治茎基腐病;密切注意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3)预防倒伏。对于群体较大,有生长过旺趋势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拔节期如天气预报连续阴雨的可能性非常大时,为预防连续阴雨造成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应在拔节前及时化控防倒伏,使小麦生长向生殖方面转化,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科学运筹肥水,防止氮肥施用过量,平衡施肥,严格掌握追肥浇水时间;每次施药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4)关于冻害。①早春冻害:一旦发生冻害,可以及时浇水、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以恢复小麦的生长。②晚霜冻害:拔节孕穗期,若出现冻害,程度较轻的会冻伤叶片、茎秆;程度较重的会直接导致幼穗死亡。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冷空气来临之前,田间浇水灌溉,喷施抗寒调节剂,以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二是冻后及时追肥,最好能浇水,特别是幼穗冻死的田块要多追施速效氮肥,促发蘖成穗。

三、小麦生育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生育后期,一般指从抽穗到成熟的整个时期,是小麦的籽粒形成阶段。

1、小麦生育后期的生育特点

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生长中心转移到穗部,主要进行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成熟。

2、小麦生育后期的主攻目标

保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及碳水化合物向穗部籽粒运转,预防旱涝风雹、病虫、倒伏等影响,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3、小麦生育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1)病虫害防治

①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可防、可控、不可治;在加强肥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及时喷施适合的药剂预防是目前控制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适期用药,即小麦齐穗至初花期开展第一次预防(见花打药),第一次预防后,若花期有连阴雨天气,停雨间隙再施药一次,实施二次预防;若二次施药后仍遇连阴雨天气,还要及时开展第三次防治;合理用药,即选用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的高效适宜农药、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为确保预防控制的成效,应当采取合适的稳定剂和施药器具。一般会用配备小孔径喷头的农用电动喷雾器,并辅以相关的药剂,均匀的喷施,使用无人机施药应按照要求保证适宜的高度、速度、药液量,并注意添加沉降剂;一喷多效,即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兼顾做好白粉病、蚜虫、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药肥混用、保粒增重;做好责任落实、监测预警、统防统治、技术服务工作。

②小麦条锈病的查治。在条件适宜时,小麦条锈病能在短时间内蔓延全田,防治不及时能造成很大的减产,务必密切关注,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打一片,发现多点应立即全田普治,且仍需继续观察并做好二次用药准备。

③虫害防治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类型流行病害,防治可控但不可治。现阶段,较少赤霉病发生的重要对策是提升肥水管理,减少田里环境湿度,并立即喷洒适合的药物。适合使用量,即麦子齐穗至初开花期的关键预防,第一次防治后,如果开花期有持续降雨天气的,天晴后再度用药并开展第二次防治。第二次用药后如再次遇到雨天的,还要及时进行第三次防治,挑选有效药品,即透水性强、抗降水冲洗、高效率化肥,这是保证防治功效的关键。科学合理用药并挑选高效率用药机器设备,其中适宜的添加物和稳定剂也是保证防治功效的重要途径。

(2)叶面喷肥

病虫害防治要采取一喷多防的措施。无需病虫防治时,在开花到灌浆期喷肥效益非常显著,可连续2-3 次,间隔7 天左右。遇到低温寡照时,可每隔7 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开花前后,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配尿素或磷酸二氢钾;遭遇高温天气,则主要喷施含腐殖酸的叶面肥,每7-10 天一次,喷2 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千粒重提高。

(3)关于灌溉和排渍

小麦抽穗开花期需要晴朗的天气,在花后灌浆期如果干旱,有条件的建议喷灌,防大灌遇风造成倒伏和根系缺氧窒息引起早死,条件较好的能做到地势平坦、水过地湿、田间不要长时间积水最好。如遇多雨天气,注意排水降湿,防止土壤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通气不良、呼吸受阻、根系早衰及雨后高温、生理缺水、高温逼熟。

(4)关于倒伏

开花前倒伏,自然恢复能力强,有小幅度的减产;灌浆期倒伏,根据倒伏程度和时间会造成不同幅度的减产,但不要采取捆把、扶植的措施,否则可能增加机械损伤,增加减产数量。倒伏发生后,叶面喷肥是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

(5)适时收获

看天、看机械,争速度、抢时间,成熟一块、抢收一块。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各类农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小麦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粮食作物,因此小麦产品的农业种植模式必定得到重点关注。粮食生产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为了能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与食品安全,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性战略规划目标,在小麦栽培中深层研究小麦栽培管理要点,努力实现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最优化,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分蘖生育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