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的艺术魅力

2023-11-19陈萍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磁州窑瓷器时期

陈萍萍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一、磁州窑的总体概况

磁州窑系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制瓷与工艺文化之中的最后一块瓷瑰宝,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种古民窑体系,在北方部分地区保存最大且最长。它与我国景德镇窑系有着“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窑址分别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以西一带,即彭城镇古窑址群,以及河北省石家庄市磁县线以北地区的观台镇一带。在宋代时期,磁县叫做磁州,磁州窑因此得名。磁州窑用于制造的陶瓷产品每个时代阶段内都各自有着其不同的地域风格特点,它先后历经了北朝、隋朝、唐朝三代的历史发展,到了唐、宋、金、元时期,制瓷和工艺技术已经达到历史最鼎盛,明清时期仍有延续。磁州窑瓷器主要生产平常百姓的生活用瓷,即民用瓷,生产的类型包括盆、瓶、壶、盘、枕等等,其中盆类是主要产品。[1]其绘画风格品种相对较多,以白地黑花、刻划花、窑变地黑色釉等最为出名,纹饰图案多采用多种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构成。元代白地黑花的鱼藻纹是磁州窑风格代表之一,它始终以豪迈奔放、朴实无华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文化史舞台上占据着一席之地,深受广大城乡中下层人士群众的一致喜爱,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文化推进了一大步。

二、陶瓷鱼藻纹的出现及表现

(一)河姆渡时期的陶瓷鱼藻纹

陶器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生产力提高以及人类生活需要而产生,也是部落人民生活的标识。关于鱼藻纹最早出现的时间,有些许史籍资料可以证明是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时期,例如在《河姆渡文化精粹》一书中,收录了一幅河姆渡遗迹出土的“鱼藻纹盆”图片,记录了陶瓷鱼藻纹最早的萌芽状态。

(二)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的装饰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审美的提高,鱼藻纹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部分,人们将它安排在日常使用的生活陶瓷器具上,在实用的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鱼藻纹装饰在陶瓷上有了发展的必要。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除了河姆渡时期出现的鱼藻纹盆外,在宋金时期之前的陶瓷装饰纹样中未发现有关鱼藻纹的资料记载,因此,本文将磁州窑陶瓷鱼藻纹的演变以历史时间顺序概括性地分为宋金时期和元代时期两部分。

宋金时期鱼藻纹被人们赋予吉祥的寓意,在磁州窑系陶瓷装饰上,这一纹饰主要运用在瓷枕、盆、罐、钵等器物上,装饰技法有刻划花、白地黑花及红绿彩绘等,其中白地黑剔刻花是磁州窑系使用最普遍的方法,[3]整体特征是白地黑花,在坯胎上刷满黑釉,然后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不一样,刻划完大体轮廓,剔除轮廓线外多余的部分,最后刻画细节部分。这类技法使黑釉和白胎形成鲜明对比,给人浮雕形式的感觉,为元代磁州窑鱼藻纹装饰及构图形式提供了借鉴。

宋金时期的磁州窑鱼藻纹装饰技法虽然是多样的,但是装饰形式以及内容相对单一,元代时期的磁州窑鱼藻纹表现得更加活灵活现,制作方法也更加方便。它的一般制作技术方法是:首先在坯体外部涂施以一层黑釉,内部刷涂上一层化妆土,使整个瓷器画面的花纹整体黑白的对比更明显;其次用彩色毛笔或书写工具等蘸点上斑花石这一特殊颜料,然后在刷有化妆土的坯体内壁上进行绘画图案或书法;最后再放入窑中进行长时间高温的烧制。斑花石经过高温化学反应就会渐渐变成一层黑色,又与内部带有化妆土效果的白色胎体形成了强烈鲜明的黑白对比。[4]此外,人们在用斑花石进行绘画创作之后,还会使用较锋利的工具,比如针、竹签等,在画面上进行划花技法来做辅助装饰,这样使画面增加了更多的细节,也丰富了画面的整体对比效果。技法的进步为人们节省了时间,为审美多样性铺垫了道路。

通过宋金时期和元代时期磁州窑鱼藻纹器物对比,可以看出元代磁州窑瓷器继承了宋代精湛的工艺并推陈出新,把制瓷与绘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富有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趣味,民间气息浓厚,堪称时代的精品。

三、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的艺术魅力

(一)色彩美

鱼藻纹作为元代磁州窑主要纹饰之一,画面内容丰富,构图巧妙,以各类鱼作主题纹样,以水藻或鱼藻做配饰纹样,其装饰特征有些类似于中国画,具有形意相生、形色相印的艺术效果,装饰效果非常明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黑与白构成的世界是简洁淳朴、明朗且充满力量的美,在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划花的器物中不难看出,[5]当时的装饰绘画风格以黑白艺术为主,线条粗细灵活运用。鱼身外轮廓的线条会比内部鱼头、鱼尾及一些纹理更粗,让人们在视觉上更加直接看到鱼儿的体积,毛笔所绘的线条也粗细合理;鱼纹处划花力度较轻,露出最底部刷的化妆土颜色,渔网纹线条的出现使鱼儿的体态显得更加丰满,形象更加逼真。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的这一装饰特征加上划花技法,使得鱼儿活灵活现,整体黑白相间,色彩对比强烈,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北方磁州窑豪放粗旷、简约质朴的艺术风格。

(二)意境美

中国传统画家多是注重画面意境,认为意境是艺术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作画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寄情于其中。鱼藻这一绘画题材的作品较为鲜明地表达了画家的真实心境状态和生活情趣,着重于刻画真实事物形态的一些外在形式特征,但也不希求它们与自己所取参考材料实物性质完全一样。就好比晚元四家子之一的倪瓒,自谓是“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和“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那样[6]。在如此独特的传统文人思想及其影响熏陶下,元代首创了所谓中国的文人瓷一派,深受中国广大封建社会中下层人士群众的热烈推崇和衷心喜爱。元代后期磁州窑的画匠们在选取绘画装饰题材方面自然也变得更加大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善于观察。元代磁州窑鱼藻纹用笔行云流水又具有虚实相间的效果,直观地表现出其中悠然自得的意境,也更好地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心里憧憬。

(三)民俗美

磁州窑作为北方最大的民用窑系,产品类型主要是民用瓷,即平常百姓所使用的如盆、盘这类的生活器皿,瓷器的装饰也围绕百姓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在平时使用的生活器具上进行书画,记录日常生活以及对幸福美满的憧憬和向往。鱼藻纹便是很好的例子,“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之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鱼何在,在乎藻。”这首描绘鱼藻的诗篇,源于《诗经》句,诗词中描绘出鱼儿悠游于藻类蒲草丛中时的种种悠然动态。它作为生活题材绘制在日常使用的瓷器上,使瓷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既提升了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观赏价值,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元代磁州窑鱼藻纹中,不同的鱼,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常用类型鱼有“鲢鱼、鲶鱼、鲫鱼、鳜鱼”,在谐音里表达“连年有余”、“富贵有余”的美好愿望。不同的鱼纹也代表着人们不同的期许,如双鱼纹时常和鱼藻结合绘制在盘中,表示夫妻恩爱和睦、生活幸福;渔网纹在鱼身上会画得更加夸张,画面更加生动,表示捕鱼顺利,连连得利;鲤鱼纹,鲤寓意利益、好处,鱼寓意富余,因此鲤鱼纹寄予人们得利都有余的愿望;过墙鱼纹,鱼头和鱼尾都布置在盆的内壁,鱼身比较大,充满了整个盆身,非常有气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寓意鱼过龙门[5]。陶瓷鱼藻纹不仅是人民大众风俗习惯之美,亦是人类精神文化现象之美。

四、结语

元代磁州窑鱼藻纹是有形式、有内容、有工艺、有审美的艺术,它吸收中国画的精华,借鉴巧妙的构思,加之独特的装饰技法,使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使磁州窑在元代乃至今日的地位都变得更加重要。与此同时,推动了磁州窑瓷器绘画的发展,开拓了中国传统陶瓷纹饰的广度,为审美多样性铺垫了前进道路。它也是我们民族心理上和谐、美好、自由、幸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实践活动的升华,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鱼藻纹将在更多领域被广泛运用。

猜你喜欢

磁州窑瓷器时期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