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19梁胜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社会化农户

梁胜江

(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邹平 256200)

0 引言

我国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体系,其主要与家庭式承包为基础,为农业生产的前、中、后期,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深化改革现有服务体系和项目,围绕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重要环节,构建完善、有序、互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1 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情况及成效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是实现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需求,是未来农产品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种植农户的种植面积不同,其中种植面积大的农户成了服务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对服务架构更加熟悉。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大田托管等多种针对农业行业的服务项目,对农户的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多个劳动环节进行科学有效指导,帮助农户实现丰产增收的目的,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行基地化运作,根据工作流程以及当地的耕种模式,分别在培育期、耕种期、管理期以及收获期,展开对农户农业生产的指导和供应,全面实行“六统一”计划,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户获得的经济收益[1]。

对于农业项目分配、扶助资金使用,应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基础。让各类农业服务的重点群体,接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机深松整地,其应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种植农户,全面接管整地装备、分配整地装备。二是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统计需要该项服务的人数。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人群为基础,扩散式覆盖所处区域,分配装备与人力。三是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种养循环。作物收割工作结束后,残留秸秆处理结果,关系着第二年的种植成效。合理设计秸秆处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案,保障田中秸秆处理全面、整洁。国家共确定了23个农业补贴项目,共4.38亿元。以某地举例,其缺少大型装备,播种与收割十分麻烦。当地的扶持资金为1.5亿元,政府分配给机械装备采购补贴为963.75万元。妥善解决了当地机械装备不足问题,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打下基础。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繁杂,需要严谨的种植体系、完善的种植技术、高质量农业装备,为农业总体产出成效做出充分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建构活动,需以各地农业种植工作实际需求为基准,科学设立建构策略并逐步落实该策略,为我国农业种植工作总体整合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已初见成效,为大量农户在种植方面给予充足的技术与信息支持。农业种植工作的开展,应以完整的种植体系为根本,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这是提高农业种植体系完善度的必要举措。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辅助下,大量农业项目的开展与完结效率飞速上涨,推动农业经济飞速上涨。农业种植技术与装备的整合,大幅优化了农户种植成效,帮助农户实现降本增效的愿景。农业作为我国重点行业,其产出质量与数量关系着国家经济稳定性。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是保障农业实现高效产出、优质产出的必要手段。完善的农业种植机制,为农业的可持续进步打下基础,是农业经济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

2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系较为落后,发展速度较慢,农户与众多合作社之间不能进行紧密联系,大部分都存在着服务覆盖率低、服务内容不到位,管理较为散乱的问题。国家对此类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力度始终偏小,部分地区还没有进行普及关于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地区农业发展的进程,进而使整个地区及省份的整体农业经济发展,逐渐与其他地区拉开距离,导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组织不能持续发展和创新,地区农业产能产值不能达到预期计划。农业种植活动压力大、流程复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保障农业种植活动才能顺利完结。大量农户的农业种植知识落后,其种植成效迟迟难以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日新月异,各项高新种植技术与装备层出不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农户强化种植成效,还可以提高高新农业种植技术、装备的推广效益,是推动农业实现总体性进步的必要举措。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可以活化农业种植工作,串联农业种植信息,整合农业种植装备,快速推动农业经济进步。农业种植流程复杂、压力重,农户承担风险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农户很难平衡种植投入与产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是保障农业种植效益的必要机构,对农业发展意义深远。规范农业种植工作流程,整合农业种植工作中所需的各项技术与装备,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为农业的稳定进步、持续进步予以充足动力。农业发展可推动国家经济上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民提供优质且充足的农作物产品。在构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前,需全面掌握当前农业发展需求,确保该机构构建合理、科学,为农户的高效种植、优质种植保驾护航。农业生产需要大量人力,优质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可解决上述问题,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效。

在推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农业服务主体目标不明确,职能定位不清晰,整体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首先,我国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体系建设不完备,显得整体服务工作和效果头重脚轻,形成断层。基层乡村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很难满足农户对全面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体系的需求。其次,服务组织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满足服务需求,难以发挥其优势和基础作用,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很难参与其中,发展艰难,难以带动基层农户。再次,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等机构与基层农户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利益挂钩,农户的实际利益没有受到充分的保护。最后,服务公司以及农业经纪人等形式众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较小,服务数量较少,很难展现自身的优秀实力和优势,导致各个服务组织的职责能力不明晰,角色设定产生错位,相互推卸责任[2]。

3 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对策

3.1 增加政府对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要求,新时期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要建立全面的、配套的高效便捷服务体系,形成多样化、全方位的立体服务布局。政府需要根据地区实际发展,以基础的公共服务机构组织为根本,加快和完善其基础公益服务职能,不断推进社会化服务项目体制的创新,发展基层乡村的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偏远地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县城、乡镇阶段的服务机构中,明确其公益性服务的基础职能,从上到下逐级构建公益性服务模式。然后在各级服务机构中,增强领导力,不同部门和职能之间相互协调沟通,共同参与公益性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扶持基层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针对偏远地区和经济体系落后的地区,可以适当向中央财政机构申请补助措施,保证地区财政上有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的专项资金,保证在进行公益性服务建设与技术人员培训时有充足的项目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需要着重关注各地区服务机制的创新和农业服务的活力,针对地区特点,整合全国经验,选择合适的扶持方式,扩大社会化服务的推广度。各地政府机构还可以通过信用社的机制和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服务化的经济供给能力,以小额贷款、资产抵押等方式,推进金融创新,让农合与小型企业摆脱经济供给不足的难题,国家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减税或免税措施,以更好地提高信用社对“三农”工作的扶持。

农业发展道路漫漫,需要全面统计、整合农用资源,将农业生产规范化,为农业持续升级做出应有保障。优质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可以帮助农户减轻种植压力,提高种植效益,推动农户学习更加先进、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当前机械化种植技术普及成效较高,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的辅助下,自动化、信息化农业种植目标的实现速率会被大幅提升。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完善机制为保障,农业发展之路会更加平坦顺畅,为我国农业的总体性升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3.2 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主体

以基层的公共服务机构为基础,其完善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公益性服务职能改革,主要是需要增强县域及乡镇基层的公共服务建设,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增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实现地区全面性的农业技术推广,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完善的农作物疫病防治机构和农业产品综合质量监管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在进行培育项目主体时,要完善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整体运营机制,帮助农户与专业的农村合作社联合发展,提高合作社在整体服务项目中的地位。另外,还需要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服务能力,调和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联,让龙头企业在推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中起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其在服务项目中的骨干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应针对此项工作设立完善的管控机制,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可被顺利搭建。农业发展成效关系着国家整体经济稳定性,为农业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是保障农业发展成效的必要举措。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是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可大幅降低农户工作压力。将农业种植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统计、整合、完善,构建科学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可高效强化农业整体产出效益,为农户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服务。农业种植工作繁重,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可为农业种植人员提供充足的信息与技术支持。当前农业进步成效较高,农业种植工作体系日益完善,为农业种植人员减轻了大量负担。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对农业未来发展裨益良多,是令农业种植活动摆脱传统农业种植理念束缚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可提高农户种植收入,缩减农户种植工作量,为农业的全面、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3.3 加强基层村级和龙头企业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第一,需要壮大基层乡村的基础经济能力,提升乡村农业服务机构在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中的重要地位,让基层农户直接与服务机构建立联系,也是提升各阶层整体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功能就是将村级和个体户等基层服务主体相联合,将社会化服务项目的优势和便捷普及到每一位农户的生产生活中,充当纽带作用,将内部农户与外界技术部门或其他公共服务组织进行紧密联系。因此,各地区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切实有效地增强社会化服务基础建设,完善其集体化、社会化的服务制度,为基层农户提供完整的产销一体化服务。

第二,完善以个体户等形式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民间组织,增强地区农业市场的服务建设,增强民间服务组织在推行整体服务项目时的优势和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报备机制,为民间服务组织提供合法、合理、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民间服务组织的服务风险。还要加强对乡村经纪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使其熟练掌握农业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其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的服务意识。另外,还需要加强地区自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经销和流通体系,优化市场经销的布局模式,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地区农业一体化发展,增强社会化服务项目体系的内容[3]。

第三,将企业与个体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整理和完善,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发挥其作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骨干的作用和优势,对整个社会化服务产业链进行监督和指导,减轻政府方面的工作压力。政府方面为鼓励企业带动整体基层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可以适当将提供信贷相关政策向企业方倾斜,用增大信贷规模等方式,给予其一定的信贷优惠和扶持,努力构建企业与个体户成为共同发展的整体。

4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完善、有序的农业生产社会化项目体系,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下,为避免出现社会化主体定位不准确、服务项目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出现,一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从政府方面到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增收和快速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社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