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施肥技术在提升油菜种植效益中的影响

2023-11-19谢咸亮周森林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硼肥苗床示范区

谢咸亮,周森林

(常宁市新河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湖南常宁 421500)

0 引言

油菜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主要在冬季栽培,越年生长发育成熟。油菜是常宁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占本地植物油总量的60%以上。近年来,常宁市油菜生产中有机肥逐年减少,化肥施用量占比增大,硼肥施用不足,导致病虫害增多,容易受冻害,易倒伏,二次开花,华而不实,籽粒含油率下降,茎秆柔软,不利机收,综合种植效益下降。通过3年参与创建两个66.67 hm2应用油菜全生育期综合施肥技术示范区,同时选用良种及适宜的田间管理技术,与传统施肥技术对比,得出油菜综合施肥技术具有增产增收优势的结论。

1 示范区气候条件及选址范围

常宁位于湖南南部,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肥、温、光资源丰富。成土母质是富铝型母质,广泛分布着红壤和黄壤,湘江、舂陵江、宜水、潭水、浯水及其支流等水质好[1],因耕地较肥沃,是湖南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同时也是一季稻+油菜、早稻+晚稻+油菜轮作油菜的种植基地。示范区选在新河镇双坪村、大禾坪村、吕坪村,罗桥镇依波村、湖波村、三合村分别作为示范区。前茬作物为一季水稻。

2 常宁市历年来油菜种植面临的风险

苗期口感好,易产生鸟害,应加强防鸟工作。田间积水易诱发病害,影响生产,应加强排水防涝工作。硼是油菜生长的必需元素,务必确保油菜所需硼肥,常因缺硼造成“花而不实”减产。油菜易感菌核病,此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一种严重病害,防治不正确易导致大面积减产。油菜病毒病时有发生,导致全株花叶萎缩,生长不良,减产。在低温冰冻的灾害性天气袭击下,容易产生冻害。

3 油菜综合施肥示范区技术措施

3.1 选用适应本土种植的杂交油菜品种3.1.1 特征特性

湘星油131号是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5天。株高154.3 cm,一次有效分枝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3.5个,角粒数21.5粒,千粒重3.6 g,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19.8 mol/g,含油量44.98%。

3.1.2 适应性

一是产量表现。品种简介说明育苗移栽产量 173.8 kg/667m2,大田直播产量180.5 kg/667m2。二是抗性表现。菌核病,综合评价为低感,病毒病为抗性强,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成熟一致性好,抗裂荚性好,非常合适机收。示范区选取沣优520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作为对照品种。该品种亦属高产稳产品种,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陈卫江研究员继“丰优701”之后的最新科研成果。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冻、抗倒性强、植株紧凑等优点。

3.2 全生育期应用综合施肥技术进行肥水管理

3.2.1 施肥原则

综合施肥技术即平衡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肥料和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以加入硼砂、60%的氮肥、全部磷肥、60%钾肥堆沤成的有机肥作底肥为主,合理重施基肥[2],看叶色施追肥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及速效硼肥)。

3.2.2 平衡施肥

按氮、磷、钾1∶0.64∶0.8的比例配方施肥。一般,水旱轮作稻田可施45%高浓度复合肥(氮15%-磷15%-钾15%)22~30 kg/667m2、尿素4~5 kg/667m2、过磷酸钙10~30 kg/667m2、硼砂2~2.5 kg/667m2;冷浸田块补充锌肥1.7 kg。控制纯氮比例不大于1,适当提高磷、钾肥的比例,减少出现宽大嫩绿柔软叶片的概率,提高抗倒伏及抗病抗虫的能力,降低鸟雀适口性。

3.2.3 重施基肥

把60%氮肥、60%钾肥、全部磷肥、2 kg的硼砂硼肥以及腐熟的人粪尿、沟肥、堆肥、厩肥、土杂肥、饼肥等农家肥1 200~1 600 kg/667m2充分混合堆沤腐熟后,一次性施入大田作基肥底施。

3.2.4 早施壮苗肥

油菜从苗期到现花蕾阶段所吸收的氮、磷、钾,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43%~50%。油菜苗期超过100天,又处于从高温到低温的生长环境,因此须抓住移栽苗的有效时期,早施追肥,促进油菜越冬前的营养生长和根系发育,达到冬壮高产的苗势。菜苗移栽活蔸后,要及时追肥活蔸肥,用5~6 kg/667m2尿素兑清粪水浇施。

3.2.5 腊肥和硼肥

保温防冻夺高产。腊肥应先施钾肥或草木灰,然后再用农家肥盖上,达到既可保温防冻又追施了腊肥的目的。喷施硼肥。油菜是喜硼作物,对硼较为敏感,如缺硼会导致“花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造成减产。常宁市土壤普遍缺硼,因此必须要施用硼肥,在花蕾期喷施效果最好,结合菌核病防治。一般亩用叶面喷施类硼肥,如聚合硼等1包兑水喷施,喷1~2次。

3.3 示范区湘星油131高产栽培技术

3.3.1 适时育苗

1)苗床准备。苗床地要选择土地平整、土质肥沃疏松、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及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的田地,一般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6。

2)苗床施肥。在精细整地基础上,苗床要施足底肥,一般需优质腐熟有机肥150~200 kg/667m2、45%复合肥10 kg。先将有机肥施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将复合肥均匀施于苗床表面,并与表土层混合均匀。播种前,须使苗床土壤充分湿润,可用沼液或清粪水浇泼,以保证出苗迅速。

3)播种时间及播种数量。移栽播种期9月下旬,苗床播种0.2 kg/667m2,播种要求落子均匀。按苗床面积,定量称好种子,与细土或细沙等拌匀,再均匀播种,用草木灰盖籽。直播播种期为10月上旬至11中旬,播种量根据田间土壤水分条件和播期调整,一般播种量为0.5~0.6 kg/667m2,土壤水分条件差、播期迟,适量增加播种量。

3.3.2 苗床管理

1)间苗定苗。3叶期间苗1次,间苗要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留纯,去密留匀,去病留健。在间苗的同时,拔除杂草,保证每棵幼苗生长健壮,建议留苗120株/m2。

2)肥水管理。苗床及时灌水排涝,灌溉以喷灌效果为好。在2~3叶期要酌情追肥,若出现叶色发红、生长缓慢的现象,应兑水施尿素5~7.5 kg/667m2。5叶以后要控制水肥,促根发育。移栽前,发现苗子发红,应施2.5 kg/667m2尿素作送嫁肥。

3)病虫防治。苗床要认真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害虫有黄条跳甲、菜青虫和蚜虫等。当油菜长出2片子叶,蚜虫发生很普遍,繁殖很快,危害也很严重,早期经常使子叶发生白点,出现穿孔或幼苗萎缩枯死现象,同时还传播病毒病,严重时苗床整块枯死。防治药剂有80%敌敌畏乳剂、40%氧化乐果、20%速灭杀丁乳剂,及灭虫灵、敌杀死等。

4)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菜秧苗3叶期喷施150倍多效唑溶液,可促使油菜秧苗矮壮,根茎粗壮,绿叶多,叶色深。如遇干旱天气,可推迟到4叶期喷施浓度200倍的多效唑溶液。如遇多雨天气,喷施浓度增加1倍。

3.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1)大田整地及按照综合施肥技术重施底肥。要求做到土粒碎,无大土块,平整平细。在开厢的同时,务必开好三沟:围沟、腰沟、厢沟。要求沟深×沟高为25 cm×25 cm,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田(地)干。结合整地,按“3.2.1、3.2.2项要求”,通过堆沤腐熟,准备好堆沤肥1 200~1 600 kg/667m2,均匀施入土壤作基肥底施。

2)移栽。苗龄30天左右进行移栽。油菜移栽要做到“三栽三不栽”,即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紧根苗,不栽高脚苗;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要做到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及返青肥。移栽大田7天后,要及时间苗补苗,发现死苗、缺苗及时补栽,油菜活棵后进行1次中耕。直播田特别注意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播种期4天内保持土壤湿润。

3)栽植密度。种植密度应根据前茬作物类型及土壤肥力而定。为创造适合机收的株型状态,要求移栽油菜要达到10 500株/667m2,肥力高的田块栽植 8 000~8 500株/667m2。直播油菜在早播条件下,定苗密度在18 000~21 000万株/667m2,迟播密度需达到 30 000株/667m2以上。通过适当密植,增加亩油菜一次分枝的占比达75%以上,减少二次分枝占比,控制甚至无三次分枝。

3.3.4 冬前田间管理

1)防止早苔早花。油菜早苔早花的根本原因是部分春性较强的早熟、早中熟品种播种过早,加上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不严格。因此,这类品种在冬前达到一定的营养生长量后就会出现蕾、抽薹开花。苗床密度过大、肥水管理差、菜苗生长不良等也会引起早花。早花植株抗寒性差,在冬季遇低温易受冻害,会影响油菜的产量。示范区通过选用中迟熟品种、全生育期综合肥水管理措施、合理的苗床育苗密度、培植油菜健壮的长势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避免年前现蕾抽薹开花的措施,来防治早苔早花。

2)病虫草害防治。①草害:常宁稻—油轮作田块的主要草害是单子叶植物看麦娘,可用盖草灵喷施防治。②油菜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油菜移栽大田后,在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气温升高,是蚜虫和菜青虫危害最严重的阶段,随时注意防治。防治蚜虫常用药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3]。防治菜青虫,可用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等药剂。③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严重的生殖生长期病害,会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药物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一般在油菜盛花期和终花期各防治1次。喷药时,在药液喷植株各部位的前提下,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茎叶。通过加强田间积水排除、控施氮肥、摘除枯老黄叶及病叶等综合措施,营造不利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间接减轻为害的发生。

3.3.5 适时收割

油菜主花序下部角果颜色开始变为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变黑时,即可人工收割。应可能多留茎秆,以利于油菜后熟。机械一次性收割需待全株黄熟时。

4 产量及效益分析

4.1 增产节肥

一是亩产优势。通过测产,示范区产油菜籽 210 kg/667m2,对照区产180 kg/667m2,按菜籽6元/kg计算,增收180元。二是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通过综合施肥技术,增加了有机肥、土杂肥的使用量,结合水分管理,比对照区减少了10%的2.5 kg复合肥、1 kg尿素和3 kg磷肥。按市场价45%三元素复合肥3.2元/kg、尿素3.6元/kg、磷肥1.6元/kg计算,节省化肥投资16.4元/667m2。三是防止油菜“花而不实”。示范区基本无缺硼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

4.2 出油率高,适合机收

首先,出油率提高。示范区油菜籽颗粒大,饱满,有光泽,出油率普遍在205 g/kg。相比对照区,出油率提高5%,增收成品油4 kg/667m2,价值80元。其次,培植出适宜机割机收的油菜性状。示范区通过综合施肥技术及控制种植密度,茎秆粗壮直立不倒伏,一次分枝达75%以上,适合机收,减少了收割损失。对比收割后散落的油菜籽发芽出苗数量来看,减少损失7.5 kg/667m2。此项技术可增收45元。

4.3 低温冰冻的灾害性天气袭击下,提高了抗冻能力

按照综合施肥技术进行肥水管理,示范区油菜长势茂盛。叶片厚实有韧性,细胞质浓度高,茎秆直立不倒伏,年前很少早苔早花现象,提高了对低温冰冻天气的抗逆能力,同时也减少了二次开花现象。通过推广油菜综合施肥技术,与对照区相比,综合提高了320元/667m2,示范区增收32万元/66.67hm2。由此得出,选用良种及适宜的种植技术法、综合运用油菜全生育期施肥技术,具有增产增收的优势。

猜你喜欢

硼肥苗床示范区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硼肥施用量对浙贝母产量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硼肥的作用及施用方法
硼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