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木灌区河湖巡查制度规范化探索

2023-11-19李永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管理站专职河湖

李永杰

(武威市凉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 733000)

0 引言

水乃生命之源,河湖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确保其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事关民生福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这就给我们水利工作者做好水生态安全和河湖管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河湖管护进位升级和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此,杂木水管处结合灌区实际,在推进河长制工作巡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深入的探索。

1 杂木河基本情况

杂木河又名闸渠河,是武威市凉州区境内第二大河流,位于武威城区东南,源头在祁连山冷龙岭东端,以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多年平均径流2.57亿m3,主河道两岸有牛头沟、车龙沟、小毛藏河、马蹄河等多条支流汇入,自南向北最终汇入石羊河干流。出山口以上干流长70 km,流域面积851 km2,出山口以下凉州区境内干流长64.17 km。杂木河流域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158.4 mm、平均蒸发2 021.0 m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上游系洪积-冲积扇倾斜平原,下游为冲积扇平原。现状水质考核目标为Ш类,评价结果为Ⅱ类。凉州区段涉及一级水功能区、二级水功能区各1个,其中,出山口至古城镇部分河段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近年来,通过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落实河长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两山”理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三水”统筹“五水”共治,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里的水”,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水生态、水环境需要为出发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探索河湖保护治理制度新模式、新范本,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力服务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灌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2 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保护为重。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维护河湖生态功能,促进河湖休养生息。

2)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杂木河水环境现状、流域生态特点,注重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创新机制,探索可行可操作的管护体系和管理制度。

3)河长主导、多方联动。各级河湖长牵头抓总责任,相关镇、部门和单位各尽其能、协调联动,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强监管,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4)探索创新、示范引领。紧扣灌区河道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亮点,推动河湖管护工作进位升级。

5)明晰责任、奖优罚劣。科学划分河湖管理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区域,明确具体责任,落实任务到人。建立有奖举报、勇于负责、敢抓敢管的激励机制。同时,对不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依纪依规实施问责。

3 杂木灌区河道巡查制度化建设现状

凉州区杂木水利管理处是杂木灌区河湖管理机构,在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扩大管理保护效应。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通过夯基础、严督察,抓好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不断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河湖长制“有名”“有实”,在建设幸福健康河湖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辖区范围主要有杂木河、马蹄河、黄羊河(杂木段)3条河道。水管处管理灌区河道全长57.1 km,其中:杂木河30 km,马蹄河15 km,黄羊河(杂木段)12.1 km。水管处设置定人定责定段落,将河道管理工作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制定《杂木灌区河湖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以制度管理,以制度约束。灌区逐步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水管处、站、巡河员巡查管理体系,形成处领导牵头负责、管理站负责人领办、专职巡河员日常巡查管理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河道巡河人员APP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巡河轨迹实时化、巡河数据电子化,不断提高河湖巡查管理水平。

4 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强化灌区河湖管理力度

在河湖管理工作中,通过网格化的模式,主要将水管处、下属管理站、专职巡河员纳入河道日常管理与保护管理体系之中,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从单位到人员,形成目标一致、责任主体明确、上下联动协调、资源配置优化等优势,河长制落实、河道管理、网格化达到深度融合,构建河湖管理保护资源共享平台,把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河湖健康的重要生产力。

4.1 网格划分

水管处河湖管理工作网格按三级划分,一级网格为水管处网格,总体负责灌区各河道管理工作;二级网格为各管理站工作网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网格划分,实现河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线”的监管;三级网格为专职巡查人员管理网格,划段包干责任监管。通过以上三级网格的划分,保障河湖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层层靠实,逐级负责,压茬推进。

4.2 各级网格职责

1)水管处网格职责:总体负责本灌区三条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河道的巡查,实现对灌区河道“点”的监管,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河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协调解决专职巡河人员发现的具体问题,落实乡镇村河长整治清理等情况。

2)管理站网格职责:负责本管理站区域内的河道行洪安全、河湖工作的全面落实,实现本区域内河道“线”的巡查,协调解决本区域村级河长、专职巡河网格长、网格员的问题处置。管理本区域专职巡河网格人员的考勤考核等,负责向河湖股按时上报巡查台账等报告文件。

3)专职巡查人员网格职责:全面巡查本段区域内河道的日常监管及保洁。按规定的频次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责任段落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等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落实整改,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并制止。

4.3 网格员工作要求

1)水管处网格员:水管处网格员严格按照本级网格长的要求开展工作,下情上报及时准确,汇总报表严格细致。及时处置各级网格员的汇报和问题的协调,做到不误时,不模糊,勤报告。做好与下级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联系,及时传达并督促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和要求;做好网格点内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上报,做好河湖保护的宣传等工作。

2)管理站网格员:管理站网格员在本级网格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日常河道的检查和对专职巡河网格人员的监管。协调本级网格长安排处置专职巡河网格长、网格员汇报的河道情况的处置工作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责任区域网格负责人处置,对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相应河长或者上一级网格协调解决,并配合处理处置。

3)专职巡查网格员:专职巡查网格员要根据主管部门强化河湖行业监管的要求在个人手机上安装河长制APP后开展巡河工作。每周定期巡查各自划分的段落,周一发现问题,周五巡查整改落实情况。巡查中及时向本级网格长及河湖股反馈巡查情况,本级网格长做好巡查台账,及时收集整理网格区域内的河道情况。网格员第一时间报告发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分类分层解决的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性问题,由网格员及时联系村级河长及村专职保洁人员清理处置;较大问题需汇报本级网格长或本区域管理站网格长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报告本级网格长的同时直接报水管处网格长进行处理。

5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巡查队伍建设

1)专职巡查网格员的考勤由各网格长负责,每月经管理站审核后报送河湖股,由水管处河湖股负责监督、汇总并上报水管处。

2)专职巡查网格员应在第一时间发现河道“四乱”问题,实行“首问责任制”,若是被上级部门督察或巡查人员先于本网格员发现问题,将记录一次慢作为,年内若被记录超过3次,扣发一季度绩效工资。

3)专职巡查网格员巡河轨迹由河湖股定期进行后台统计,统计结果作为该巡河人员全年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全年缺巡6次以上扣全额绩效工资,每缺2次扣一季度绩效工资。

4)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各网格长将本网格本月河道巡查台账报管理站,由管理站汇总后报河湖股。管理站不及时不作为一次扣除该管理站年底综合考评成绩中河道相应分值,专职巡查网格长不及时不作为一次扣发一季度绩效工资。

5)年底核查各管理站及各专职巡查网格巡查台账,一般性问题和较大问题自行处置率要达到50%,不达标扣除所在管理站和该专职巡查网格年底综合考评成绩中相应分值。

6)水管处网格员定期将各网格巡查工作情况汇总,逐条进行处置,一时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或典型问题需提交水管处处长办公会议研判,分类报告区河长办或书面反馈相关乡镇等方式解决。出现慢作为或有较大失误的,依据水管处年终考评考核办法进行处理。

7)对工作不力的区域,由水管处约谈相关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员。

7 灌区河道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管理责任网格化在灌区河道管理中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不容忽视。

7.1 群众及社会参与度不高

灌区、乡镇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河湖长制工作方面还存在不足,群众对于河湖长制的认知广度和参与深度还不高,部分群众保护水环境意识不强,尤其是部分群众仍然保持原有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占河道等生活习惯,河道环境整治难度大,易反复,增加了河湖管护的阻力和成本。

7.2 联动机制不完善

对河长制落实仍停留在巡河、查河的阶段,巡河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护河、治河的意识不强,造成问题发现和解决不及时。各部门统筹治水的合力还不够,河湖管护执法各管一块,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完善。河长办的牵头协调、监督作用有待加强。一些河段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畅、配合不够,协调配合机制有待完善。

7.3 问题销号力度不大

对河长制工作落实的主动性不高,工作重点没有放在河道管护整治上,对河湖管护存在被动“推着走”现象,存在形式化现象。乡镇河湖长往往把河道管护职责交给下级村组,村级河长对河道巡查只是走马观花图形式,图APP巡河次数达标,对存在大的问题视而不见,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7.4 河湖管护基础薄弱

目前,灌区虽然初步形成了由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水利业务应用和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等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但对照国家、行业部门的要求,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潮流相比,河湖智慧监管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薄弱,河湖巡查监管主要依赖人力,管理成本较高,效能不显著,成为河湖管护的短板弱项。

8 建议措施

8.1 加强组织领导

灌区水管单位和镇村河长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河湖管理的重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分工抓好河湖管理具体任务落实。沿河镇、村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抓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8.2 加大宣传力度

河道管护,重在群众自觉维护,广泛宣传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总结推广河湖管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8.3 落实联动协作

加强河湖管理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全面建立河湖岸线巡查检查制度和违法行为报告制度,实行河湖动态监管。按照“河(湖)长制”区域划分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下沉到底,严格问责问效,对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不作为、慢作为、履职不力的责任人予以通报。

8.4 力促问题销号

做到常巡视、严销号、回头看、严查处。各级巡查人员持续加强辖区内水体的日常巡查及管护,加强问题摸排,细化解决方案,严格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做到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对已整治的实施“回头看”,促使河湖问题真正销号。

8.5 落实管护经费

建立完善河湖清洁工作经费管理使用绩效评价机制,监督落实河湖管理保护专项经费,将河湖巡查保洁、岸线维修养护等日常管养经费使用纳入考评考核。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严格监督管理使用河湖清洁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真正将经费用到实处,促进清洁经费使用发挥应有效率。

猜你喜欢

管理站专职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