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鸳鸯未必不分离

2023-11-17牧之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鸳鸯自然界文学作品

牧之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鸳鸯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把这鸟儿作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但文学作品里的鸳鸯与自然界里的鸳鸯还是颇有些距离。自然界里的鸳鸯,对爱情并不很专注,生活也并没有那么浪漫悠闲。

关键词:鸳鸯;爱情;文学作品;自然界;距离

鸳鸯为雁形目鸭科鸳鸯属游禽。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又称之为“匹鸟”。

鸳鸯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羽,直立如帆;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

鸳鸯每年春暖陆续迁至东北及内蒙古高原繁殖,秋末集群离开繁殖地南迁,每群七八只到十来只,有时也多达数十只。在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亦有部分鸳鸯不北返而为留鸟。

鸳鸯生性机警,极会隐蔽也颇能飞行。它们常活动于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与溪流中,善游泳和潜水,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它们在冬季和春季,主要以草根、草籽、草芽、草叶、树叶、树果、苔藓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玉米、稻谷等农作物;繁殖季节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蚂蚁、石蝇、蜗牛、蜘蛛、螽斯、蝗虫、蚊子、甲虫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也吃虾、蝲蛄以及蛙类和小型鱼类。

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鸳鸯,不过对鸳鸯的命名方式却有些特别。正如传说中的凤凰雄者为凤雌者为凰,鸳鸯也是雄鸟与雌鸟的合称。南朝梁陈间的顾野王《玉篇》便载明:“雄曰鸳,雌曰鸯。”

由于《诗·小雅·鸳鸯》有“鸳鸯于飞”、东汉王逸《九思·怨上》有“鸳鸯兮噰噰”、汉佚名《古绝句》(其四)有“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長交颈,欢爱不相忘”的描述,鸳鸯齐飞和鸣,雌雄恩爱已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加之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把鸳鸯作为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化身进一步渲染,说是焦刘死后,合葬华山傍,两侧墓木“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鸳鸯遂成为爱情的象征。于是织锦的图样、绘画的题材、歌曲的内容等等,往往都以鸳鸯为主角。

唐人吉师老《鸳鸯》:

江岛濛濛烟霭微,绿芜深处刷毛衣。

渡头惊起一双去,飞上文君旧锦机。

杜牧亦有《鸳鸯》:

两两戏沙汀,长疑画不成。

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

鸳鸯还被绣到枕头上,被面上或做成各种各样的饰物。

温庭筠《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宋人朱埴《点绛唇》:

绣被鸳鸯,宝香熏透蔷薇水。枕边一纸。明月人千里。 宿洒初醒,全不忺梳洗。抬织指。微签玉齿。百色思量起。

宋人史达祖《眼儿媚》:

儿家七十二鸳鸯。珠佩锁瑶箱。期花等月,秦台吹玉,贾袖传香。 十年白玉堂前见,直是翦柔肠。将愁去也,不成今世,终误王昌。

鸳鸯为人们青睐,是因为它们形影相随,不离不弃。唐人吴融就以《鸳鸯》为题赋诗道:

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

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

在诗人看来,黄鹄虽能高飞远举,然“爱分飞”却不是什么好兆头,夫妻要过日子,就得有家的观念,可不能效仿黄鹄;还是“双双去又归”,“死生无两处”的鸳鸯最值得称道和羡慕。

对鸳鸯的羡慕是一回事,能不能像鸳鸯那样长相厮守则是另一回事。人的无奈是多半身不由主。社会所制,环境所限,生计所迫……命运哪里由得自己安排!宋人祖无择的《鸳鸯》乃从另一个角度立意:

水宿云飞无定期,雄雌两两镇相随。

到头不会天何意,却使人生有别离。

诗人说,鸳鸯能两两相随,双宿双飞;人却不受老天眷顾,偏偏会有别离,真搞不懂上天这样安排是什么意思。拿人与鸳鸯对照,可谓人不如鸟!

昔人谓鸳鸯“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崔豹:《古今注》)“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宣扬鸳鸯的恩爱与忠贞。但实际上,鸳鸯的爱情并不那么稳定。鸳鸯并不长久地保持固定的夫妻关系,只有在当年配偶时才会表现出形影不离的亲密姿态;但今年的丈夫未必能入妻子来年的法眼。况且雄鸳也算不得雌鸯的好丈夫:繁殖后期对卵的孵化,雄鸟从不过问,抚育幼鸟的工作也完全由雌鸟担任。

由此看来,文学作品里的鸳鸯与自然界里的鸳鸯还是颇有些距离。自然界里的鸳鸯,对爱情并不很专注,生活也并没有那么浪漫悠闲,何况它们还有天敌。

猜你喜欢

鸳鸯自然界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欢天喜地配鸳鸯
自然界的一秒钟
绣鸳鸯
例说“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鸳鸯跳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