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四川,知各地风土民情

2023-11-17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掌故民俗风情物产

李建中

摘 要:一方天地成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一方人民有一方风情。从世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四川风土谚语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四川各地的锦绣河山,感受到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品尝和了解到各地风味独具的美食与特产,聆听到一系列精彩的历史故事和掌故轶闻,领略到四川各地各具特色的风俗民情,体会到四川人民独一无二的浓厚乡情。

关键词:四川;风土谚语;环境;物产;掌故;民俗风情

所谓风土,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地理环境、物产特产、掌故轶闻和风俗习惯的总称。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环境、出产和风土民情。通常情况下,人们想要了解一个地方,重点关注的不是其与别的地方的共性,而是那里的特性,也就是区域性特点。世代传承的谚语,正是四川风土民情的重要载体。

一、四川谚语里的锦绣河山

“不到四川,不知锦绣河山”“巴山锦上锦,蜀水秀中秀”,这两条谚语是说四川山川秀美,绮丽多姿。四川优美的自然风貌,向为历代人士所倾倒、歌颂,同时也被各地流传的谚语所概括。这类谚语,不少是赞颂各地自然美景的秀美、险峻、雄伟等特点的,如“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乐山看大佛,峨眉观日出”“走遍人间奇异处,不到圌山乃虚游”“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藏族)、“游罢黄山不看山,九寨归来不进沟”等谚语。

有一句谚语叫“四川是个回水沱”,“回水沱”本指弯曲河道水流迂回处,这里比喻四川形如盆状,四周高,中间低,长江在盆地内拐了一个大弯。四川盆地内部以丘陵为主,盆地周边多为高山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在高山地区,交通极其不便,直线距离近,路途却非常遥远。谚语“上山入云间,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握手得一天”“喊话听得见,见面爬一天”(彝族),便是“蜀道难”的真实写照。“邛蒲大,鬼都怕”,是说邛崃、蒲江、大邑三县境内多山,交通不便,举步维艰。“藏起的丹棱,摆起的洪雅”,则是说丹棱县城地处低洼,远处难见真容;洪雅县城坐落于盆地中心,一目了然。“大凉山不高,小凉山不矮”(彝族)、“屏山不平,高县不高”等谚语,则用诙谐的语气告诉我们:各地山川地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不能望文生义、听音生义。

不同的山川地势,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气候状况等,对此各地谚语均有描述和概括。乐山谚语“大佛洗脚,乐山出脱”,是说原本高过河对面乐山城的大佛脚面,一旦被江水漫过,即意味着乐山城有被淹之险。“城在水中,水在城中”,说的是乐山市五通桥镇四面环水,风景秀丽,人称“小西湖”。“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是汉源县清溪乡风大,雅安的雨多,西昌(古称“建昌”)的月亮最明亮。类似的谚语还有“康风雅雨灌不晴”,则是说康定的风大,雅安和灌县(今都江堰市)两地雨多。“稀泥烂浆大堡城”,说的是峨边县大堡城地处山区,常年雨多路烂。“扯不湿的古蔺,晒不干的叙永”里的“古蔺”“叙永”,均为川南县名。古蔺隔赤水河与贵州相望,多山,干旱少雨;相邻的叙永县则雨水多,常年阴湿。“冕宁打雷,西昌闪电,德昌遭火”,冕宁、德昌均为凉山州的县名,谚语是说三地紧邻、风雨相伴。

二、四川谚语里的物产特产

四川盆地得天独厚,特别是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土地肥沃,自古以物产丰富著称,名优土特产极多,这在民间谚语中都得到了归纳和传播。“搬不完的灌县,填不满的成都”,说的便是灌县出产丰富,是多种山货的供给地;成都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消费量大。类似谚语,在各地有不同的版本。“金温江,银郫县”,是说温江、郫县物产丰饶、民众富有。“邛海不愁没有鱼,安宁坝不愁没有米”,是说邛海鱼肥虾美,安宁河谷平原气候温暖湿润,盛产稻米。“内地苏杭,关外巴塘”,“关”指川西重要关口飞沙关,谚语以苏杭比巴塘县,是说那里地美物丰。“到了昭化,不想爹妈;到了广元,不想家园”,昭化是川北门户广元市的一个古城,地势平坦,历来以物产丰富闻名。“分水岭的美美伞,花土湾的大酒坛”,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所产油纸伞为当地著名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他相关谚语还很多,如“江津广柑蒲江李,通江银耳金川梨”“自贡是个盐窝窝”“隆昌夏布仁寿棉,涪陵榨菜自贡盐”。

“穿在杭州,吃在成都”“锦城小吃甲天下”,单是反映四川饮食方面的谚语便数不胜数。先说川菜,品种繁多,滋味无穷,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说到吃川菜的馆子,有“四川名厨店,首推荣乐园”的谚语。荣乐园是20世纪的川菜名馆,其前身为川菜包席馆子“南堂馆”,始建于1909年,以“正宗川味”名噪成都。说到四川的名菜,当首推回锅肉,谚语说:“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到四川走。”作为四川最有名家常菜,回锅肉是将肥瘦相间的猪肉煮至七八成熟,晾凉切片,加豆瓣、豆豉、白糖、料酒与尖椒或蒜苗烩炒。麻婆豆腐也名噪天下:“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麻婆豆腐于清咸丰末年由陈富春所创,其妻面部有几颗麻子,人称“陈麻婆”。再说茶和酒。四川是茶的故乡、酒的王国,相关谚语很多,如“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天下茶馆数中国,四川茶馆数成都”“磨油燃面金芽菜,五粮液酒香飘外”“泸州名酒多,老窖数大哥”“绵竹有泉皆化酒,剑南无酒不成春”等等。

四川各地的美食非常多,在谚语中均有总结和概括:如“峨眉豆花饭,好吃又划算”“川北凉粉数遂宁”“泸州白糕,纳溪泡糖”“雅州贡鱼蒙山茶,荥经笋子汉源椒”“峨眉白蜡汉阳鸡,夹江宣紙雅河鱼”“潼川豆豉保宁醋,安岳乐至豆腐乳”等。“天回镇的豆腐当肉吃”,说的是位于成都市北郊的天回镇,豆腐以鲜嫩、味美享有盛誉;“到过邛崃,口味全开”,是说邛崃历来多小吃,奶汤面等美食尤为食客称道;“白鹤山的泡菜,南河坎的锅魁”,是说位于邛崃县境的白鹤山泡制成的酸味腌菜和位于新津县南河坎镇的锅魁(烧饼)闻名遐迩。

三、四川谚语里的掌故轶闻

四川谚语中,有一类故实谚语,蕴含和传承着一些历史事实和掌故轶闻。比如“栈道千里通蜀汉”,说的是秦国灭蜀后,修筑了千里栈道直达蜀中。“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说的是三国后期,蜀国大将关羽、张飞、赵云等先后辞世,至姜维九伐中原时,蜀中已无大将,须靠年近百岁的廖化披挂上阵。“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云阳为川东(今属重庆市)县名,阆中为川北县名,传说两地分别为张飞首身分葬之地。“湖广填四川”,是指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两次大规模地向四川移民活动,从今湖北、湖南、广东、陕西、江西、福建等省招徕移民(主要是两湖人,而以湖北人最多)进川立户,开耕就食。清初移民延续至乾隆中叶,历时百余年。“游倮子,黄苗子,何家挂岩子”是珙县等地所传当地姓氏与族属来源的古谚,“挂岩子”指岩壁悬棺。谚语告诉了我们一些独特的信息:当地姓游的是彝族后裔,姓黄的是苗族后裔,姓何的是僰人后裔,真实情况已难详考。“要吃革命饭,请到努力餐”,则说的是1929年中共地下党员车耀先创办的、旨在解决劳苦大众吃饭问题的“努力餐厅”,当时成为革命人士秘密聚会的地方。

成都谚语“三桥九洞石狮子,青羊宫内会神仙”,其中的“三桥”是指成都市三洞桥街,因南端跨二道河有一座三孔石拱桥而得名;“九洞”指九眼桥,位于成都市东门,因有九个桥眼俗称“九眼桥”;“青羊宫”在成都市西隅,始建于唐,每年农历二月有传统花会。“华蓥宝顶中间站,一脚踏四县”,是说位于广安市的华蓥山。它的主峰之一的宝顶峰,位于川渝地区的华蓥市、邻水县、渝北区和合川区的交界处。“洪雅台会自贡灯,秀山花灯五通龙”,洪雅、自贡、秀山,均为县市名;五通为乐山五通桥镇;四地民间分别以台会、恐龙灯会、三月三的跳花灯和龙舟赛闻名于世。“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正月二十三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生日。旧时川北广元一带将此日定为武则天会期,要在嘉陵江畔举行“游河湾”活动。妇女于这天盛装出游。

“成都人动口,重庆人动手”说的是成渝两地人性格的差异:成都人爱辩理,重庆人火辣、冲动。谚语“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该怎么理解呢?四川和湖南都是中国吃辣椒特别厉害的地方;不过从谚语看,四川人唯恐不辣,似乎“更胜一筹”。“犍为老子乐山妈,成都龟儿重庆崽儿”,说的是四地民众交谈时常用的口头禅。“过了赤水河,姑娘儿喊太婆”,“太婆”通常指老太婆,但在川南赤水河沿岸却有将“姑娘”称“太婆”的。

四、四川谚语里的民俗风情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四川各地风俗民情各具特色。“正月十六游百病”是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民俗。过去人们纷纷于这一天到四十里长的成都城墙上走动,以祛病消灾。“正月十五闹元宵,五月初五溜石包”里的“溜石包”,是流行于泸州的健身习俗,用采自百家的布条做成小布袋,内装碎布或沙土,互相投掷,现亦流行。“春节踩山换腰带,二月七月赶苗场”,是川南叙永县正东一带的苗族传统节日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和七月赶苗场时,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如双方中意,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信物。

“中秋打糍粑”,四川各地有中秋节打糍粑、吃糍粑的习俗。“十月初一牛过年”,这是成都地区旧俗,在十月初一这天让牛休息,并将糯米做成糍粑,粘在牛角上。此外,当天还给牛吃一些大米鸡蛋等食物,人们认为此举会让牛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且少患病。“腊月好打亲家,六月莫生娃娃”,打亲家指嫁娶,腊月农闲,粮肉准备充足,所以四川农村都有在年底集中举办婚礼的习俗;农历六月,不但天气炎热,而且水稻也还没收割,所以人们认为不宜生孩子。“腊月三十守田坎”,宜宾地区农村旧时习俗,腊月三十夜要给田坎守岁。“龙狮相遇龙先行,狮不让龙起是非”,这是春节期间舞龙舞狮的规矩。

婚俗方面,有“花轿遇棺材,官也来,财也来”的谚语,棺材谐音“官”“财”。结婚的队伍遇到出丧的队伍时,人们并不认为不好。关于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年龄,民间谚语有“男大好”和“女大好”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男大三,做高官;女大三,披烂毡”;“女大三,抱金砖”“有福气,讨姐姐”。四川人历来重视葬礼:“死得好不如葬得好”。“阴对包,阳对凹”是过去不少人择坟地的标准,山凹地称“阴”,前方要有山头;山岗谓“阳”,前方要有山凹。

“打谷子的饭,栽秧子的酒”,说的是请邻里亲朋栽秧子、割稻谷时,要让大家吃饱饭、喝好酒。“杨柳青,放风筝;杨柳黄,扯响簧”,这是过去成都地区的风俗。春天时,老成都较场坝等地,儿童们聚在一起比赛放风筝;秋天柳叶变黄时,儿童们喜欢聚在一起扯响簧。“拜个好保保,平安活到老”,过去,四川各地广泛流传拜干爹娘(保爷、保娘)之俗,希望孩子多得到一层保护,能平安长大。“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则说的是旧时四川民众发生纠纷时相约到茶馆评理的习俗,称“吃讲茶”。输理一方支付一应茶钱,占理一方自然是“说得脱来走得脱”。“有酒歌儿多,无酒难起歌”(羌族),是说羌族同胞每逢喝酒必唱歌,每逢唱歌必喝酒。“口弦会说话,月琴会唱歌”(彝族),是说彝族同胞喜欢吹奏口弦和月琴。

过去,许多人是相信命运的,认为命是早就注定了的。相关谚语非常多,如“命里九升九,走遍天下不上斗”“运气好,不用起早”“人倒霉,吃豆腐也塞牙”等。那命运是否能测算呢?四川谚语主要的倾向是否定的:“算命若灵,世无穷人”“算命推八字,疯子骗呆子”“算命先生不讲好,饭钱无处讨”等谚语,把算命的本质都说得非常明白。

对于民间禁忌,谚语一方面主张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又主张不用忌讳。所以,既有“正月初一,扫地不宜”“男不鞭春,女不看灯”等谚语,又有“百无禁忌,黄金铺地”“不忌不忌,大吉大利”“丙寅丁卯,今天就好”这样的谚语。

四川是道教的发祥地,也是佛教的盛行之地,所以与宗教信仰相关的谚语不少。“人有诚心,神有感应”,说的是心诚则灵;“做贼不会富,烧香不会穷”,这是劝人行善;“不到西天,取不到真经”,这是说只有坚持才有收获。与此同时,许多人却是不信神灵的:“不积罪孽,不怕阎王”(藏族)、“不信神的地方,从来不会有鬼”(彝族)、“巫婆跳神,自欺欺人”“世上無鬼神,都是人哄人”之类的谚语流传甚广。

五、四川谚语里的浓厚乡情

相对封闭的的地理环境,一方面使人们很难走出四川,另一方面却使走出家乡的人们形成了极其浓厚的乡土情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自家屋顶月最圆,自家井里水最甜”“我看我的妈妈美,我赞我的家乡好”(藏族)、“儿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好穿还是粗布衣,好吃还是家乡饭”“不怕鸽子满天飞,打几个漩漩要回屋”等谚语,便表达了这种浓浓的乡情。后一句谚语里的“漩漩”,本指漩涡,这里指绕圈儿;“打几个漩漩”是飞来飞去的意思。

四川人的乡土情结,还表现在顽固的乡音上,无论走到哪里,也不愿改掉家乡话。我们来看谚语是怎么说的:“离土不离乡,离祖不离腔”“离开了家乡,忘不了乡音”(藏族)、“家乡的树最绿,家乡的话最亲”“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四川话,最好听,说一句,记一生”。直到今天,四川人的普通话还被许多地方的人们称为“椒盐普通话”。“椒”指花椒,四川汉源花椒闻名遐迩;“盐”指井盐,历史上四川自贡等地的井盐举世闻名。在中国,不怕辣的地方很多,但不怕麻的地方只有巴蜀,“椒盐”堪称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标签。“椒盐普通话”中的“椒盐味”,其实就是四川人难以改变的乡音。在说着同样口音的乡亲之间,自然是要互帮互助的:“土帮土成墙,乡帮乡富强”“笋子靠竹竹靠山,禾苗靠水水靠源”“人情不如乡情好”。

这里需要特别讨论一下四川谚语里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关于“家支”的谚语。家支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联合体,是彝族历史上的特有产物,深受彝族同胞重视:“人类栖息处,家支居首位”。个人是不能离开家支而生存的:“少不得的是牛羊,缺不得的是粮食,离不开的是家支”。同一家支之间,不可相互伤害,尤其不能做拐骗家门妻子媳妇的事,否则要遭到重罚和诅咒:“拐骗家门媳就遭滚石打,杀害家族子将遭雷神劈”。彝族待客的最高礼节是杀羊、杀牛,“家门到来不煮酸菜,亲戚到来不杀鸡”,家门和亲戚都是贵客,酸菜上不得台面,鸡也上不得台面。亲戚很重要,家门比亲戚更加可靠和重要:“管亲戚的事,像云雀般快;办家门的事,如旋风般快”“再亲的亲戚,闻到哭声便躲身;再远的家门,听到哭声赶着来”“走家支地方,不带干粮;依靠家门,三代人都平安”。家支是不分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的:“家门不分远近,居在彝区是家门,居在汉区也是家门;家族不讲长短,相隔一百年是家族,相隔一千代也是家族”。家门也不分富贵还是贫穷:“头戴黄金是家门,身披蓑衣也是家门;骑骏马的是家门,手挂拐棍的也是家门。”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谚语集成·四川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编纂,中国ISBN中心,2004年11月北京第1版。

2.《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谚语·四川卷》,2023年3月送审稿,本卷编委会编纂。

3.四川省各市(地、州)县(区、市)20世纪80-90年代编纂的谚语集成卷本。

作者: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掌故民俗风情物产
飞速发展的顺平县物产有限公司
物产环能:净利润两版本 业绩陷“罗生门”
文坛三掌故
知青文学中的陕北民俗风情
“掌故”原本是古代官职
电视剧《三国》中的酒韵与民俗风情
物产美食
“掌故”的掌故
贝锦三夫《武陵王》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蕴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