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长江流域水文化地标

2023-11-17李忠东 王晓沛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

李忠东 王晓沛

摘 要:作为我国“五岳四渎”中“江、淮、河、济”四大渎庙之首的成都江渎庙,在历代王朝的名山大川国家祭祀中,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堪与“五岳”齐名。可惜,曾经辉煌的成都江渎庙已不复当年,并在1966年最终退出了成都的历史舞台。虽然在清代、民国时期的成都地图上,还有江渎庙的标注,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成都通志·文物志》中,已经找不到“江渎庙”的只言片语。作为一个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成都确实需要像“江渎庙”这样一个代表长江流域文化和精神的地标。

关键词:成都江渎庙;四大渎庙之首;辉煌不在;文化地标;恢复重建

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兴盛、交融、积累、传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成都2300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丰富的治水史;“天府之国”的富庶与繁荣,也得益于先辈对岷江、沱江的有效治理和科学利用。悠久的蜀文化宝库中,水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极具光辉的文化财富。已故四川大学教授、水利专家熊达成先生曾精辟地称,成都“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因水而困,因水而为”,精炼地概括了成都城市发展与水的关系。

成都有一批极具价值的水文化遗产,其中有位列“五岳四渎”中“四渎”之首的长江的祭祀地——江瀆庙遗址。

一、成都江渎庙是“江、淮、河、济”四大渎庙之首

古代有四大渎庙,分别祭祀长江、淮河、黄河、济河这四条与古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河流。然而并不位于长江之滨的成都,却成了四大渎庙之首,专祀长江。为什么要把祭祀长江之祠——江渎庙设在成都呢?

在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亲身考察之前,古人一直认为岷江是长江正源,到徐霞客时才查出金沙江一支为长江正源。所以,在徐霞客之前的历史长河中,岷江就是长江,它所滋养的重要城市乃拥有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成都。它也自然就成为祭祀长江的地方了。

历史记载很清楚,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重序天下名山大川,建立了“五岳四渎”的国家祭祀制度。所以,从秦汉开始,确定了朝廷遣官致祭江渎的制度,而江渎致祭地就是成都。

唐代规定“四渎,年别一祭”,江渎祭祀于益州成都。宋代规定,每年“立夏日祭江渎于成都府”。清《四川通志》就载有唐玄宗所撰《祭江渎文》:

惟神包总大川,朝宗于海,功昭润化,德表灵长。今因夏首,用率常典,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明荐于神。

唐之后的宋、明、清各朝,均坚持对江河加以隆重的祭祀。康熙帝曾九次亲自主持祭祀,足证对此祭祀的重视。作为四渎之首的江渎更得到了特别的重视。清雍正三年(1725年),封江渎之神为“南渎涵和大江之神,所冀波澜永息,蒸黎获利济之安,风雨以时,稼穑享永丰之庆”。

因为长江流域的富庶,是国家重要财政来源,后来的江渎之祭,除了在成都举行外,在扬州、宜昌等地也举行过,但大多数时候仍在成都。康熙帝在位时,就亲自撰写江渎庙祭文,专门派出官员,携祭文前往成都祭奠,规格是非常高的。

二、成都江渎庙的发展沿革

从历史记载来看,从秦代开始,岷江流域的蜀地便修建有江水祠或江神祠,但史籍中没有记载具体位置。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天彭门(阙)考察水势地貌,“仿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珪璧沉”,就是说李冰曾经建有三所江渎神祠。可惜的是,史籍中没有记载这三所江渎神祠的具体位置,致使今日难考详细地址。

唐人李泰撰有《括地志》,其中说:“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江渎祠就是江渎庙。这座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的江渎庙位置在当时的检江(今称南河)岸边。《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成都,次赤。有江渎祠。”

进入宋朝,成都江渎庙渐入鼎盛期。之后的岁月,江渎庙几毁几建。

明成化七年(1471年),重建江渎庙时,在庙中用铜铸造了江渎神及他的两个妃子的塑像,并铸造了“铜钟、铁炉、铁香鼎、铁花瓶、铁莲炬”等。

明末,在张献忠起义军和清军的战争中,成都沦为焦土。江渎庙在覆巢之下,未能保持住真身。

清代,虽然尊崇汉文化的康熙帝多次隆重祭祀江渎神,但江渎庙的辉煌已不复当年,江渎庙所在区域,一度变为了清兵的“南校场”。

在清代、民国时期的成都地图上,还有江渎庙的标注。到1966年,残存的江渎庙被完全拆除,彻底退出了成都的历史舞台。

三、成都江渎庙的文化价值

(一)成都江渎庙是“五岳四渎”中长江的祭祀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在“四渎”中,长江之神“江渎”为“四渎”中的“首渎”,对它的祭祀更是关乎国祚民殷,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

由于古代一直视岷江为长江正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岷江就等同于长江。因此,位于岷江上游,有着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成都,就成为“五岳四渎”中长江的祭祀地。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便有“江水,祠蜀”的明确记载,而《汉书·郊祀志》更是清晰记载:“秦并天下,立江渎庙于蜀。”

(二)成都江渎庙对长江的祭祀已延续2000多年,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财富

山川崇拜,几乎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早在尧舜时期便开始了巡狩五岳四渎,望秩于山川。作为“五岳四渎”中首渎长江的祭祀地,成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江水祠蜀”在历史上一直是一种稳定的制度安排。从秦汉,中经唐宋,直至清代中叶,君王在成都的江渎祭奠,规格同于祭社稷坛,礼仪高于祭孔庙的礼仪。

总之,成都以及成都江渎庙对长江的祭祀已延续2000多年。成都江渎庙实乃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珍贵的文化财富。

(三)成都“江渎庙”在古代便是成都的文化地标,名人诗词多有赞誉

成都江渎庙,作为我国“五岳四渎”中“江、淮、河、济”四大渎庙之首,它在文化上价值并不亚于同样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本身。不仅如此,这里还曾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凭吊游玩、诗词唱和的一处名胜。

四、成都江渎庙的主要文化遗存

(一)江渎庙遗址

江渎庙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现下汪家拐街原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内。那里曾留下一块“江渎庙旧址”的牌子,悬挂在与西汉文翁所创石室中学相邻的一堵墙上,现已不存。

根据光绪三十年(1904年)成都地图,在这面积约60亩的地段上有江渎庙、华阳文庙、昭忠祠。

(二)江渎神及妃子铜像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江渎神及妃子铜像收藏于四川博物院内,共有三尊,明成化六年(1470年)铸造。江渎神处正中位置,两侧为其妃子。主神像高近3米,束发金冠,蟒袍玉带,为明代亲王装束。二妃像亦有近两米高,霞披凤裳,端庄娴雅。其铸造工艺精美。

五、挖掘“江渎庙”文化遗产,

恢复长江流域成都历史文化地标建筑

作为我国四大渎庙之首的成都江渎庙,在历代王朝的名山大川国家祭祀中,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能不能挖掘“江渎庙”文化遗产,恢复成都历史文化地标建筑呢?

作为一个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成都确实需要一个代表长江流域文化和精神的地标。有了这个新地标,成都才能与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地位相匹配。为此我们建议:

(一)开展江渎庙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

一是由考古部门牵头,系统开展江渎庙文化考古。围绕江渎庙遗址、张仪楼遗址、华阳文庙、文翁石室等开展文化考古,合理确定考古挖掘范围、面积。江渎庙作为考古挖掘重点,要力争全面了解其建筑布局,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地下文物遗存。

二是由文史研究、水利部门牵头,协同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开展江渎庙遗址、遗迹、遗物的调查、整理研究,进行抢救性保护。

三是深入挖掘天府水文化精神内涵,深入研究以天府水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特征及传承,挖掘江河治理保护历史经验与时代价值。

四是将成都江渎庙、文庙、文翁祠、张仪楼的重建纳入长江国家公园四川段规划,并作为重要内容。

(二)高标准重建成都历史文化地标

一是繁荣水文化,恢复重建与成都水文化有关的江渎庙、张仪楼、文庙、文翁祠等著名历史景观,结合上莲池,将其打造为成都历史文化地标。

二是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作为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成都市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市井文化等为文化支撑,打造的太古里、宽窄巷子、锦里等步行街区已成为成都旅游的代表;但作为天府文化之源的水文化,目前还没有一个以此为主题来打造的街区。为弥补这一文化空缺,建议以“水”为主题,整合文庙西街(文翁石室)、汪家拐街片区,新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等一系列城市水文化旅游景点、步行街区,使之成为继太古里、宽窄巷子后成都的又一文化旅游热点街区,推动“长江国家公园四川段”“世界顶级的水文化旅游区”建设,让游客在城区内有集中场所感受独特的天府水文化。

三是依托江渎庙等众多水文化遗产、河流湖泊等开展创意水文化旅游,推动水文化元素融入成都城市空间等,增强天府水文化利用活力。

(三)开展“水文化”传播弘扬工程

江渎庙作为“四渎”祠庙之首,拥有厚重的水文化内涵,是天府水文化的象征,因此要让江渎庙成为长江流域文化的标志景点,彰显天府水文化持久影响力,营造与时俱进的、健康向上的水文化新局面。一是要树立敬畏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珍惜水资源的现代生产生活新观念;二是整理编撰水信仰、水崇拜文化的影视剧本,拍摄电视剧;三是定期举办天府水文化节(或与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合称为天府水文化节,由省水利部门和省文旅部门主办),将成都的天府水文化推向全國;四是推进博物馆等水文化展示场馆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成都市水文化遗产普查报告》,2021年。

[2]周久香:《江渎崇拜与西蜀文明》,《文史杂志》2006年第1期。

[3]尹玲玲:《论江渎庙的地理分布及其流播过程》,《城市都市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4]干鸣丰:《长江之神“江渎”祠庙勾沉》,《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