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无闻先生旧藏《晋杨世明阙》拓本考释

2023-11-17陈光建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

陈光建

摘 要:晋枳杨府君碑(即杨世明阙)立于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出土于晚清,时拓本甚多,惜今仅见一页,为徐无闻先生收藏。上有一百五十年间若干学者考证题签,殊为珍贵。

关键词:戴正诚;易均室;徐无闻

偶见拍卖公司目录,有徐无闻先生旧藏《晋杨世明阙》拓本图片,经辨识整理,特还原此拓本流传梗概。《江北县志·金石志》载:

晋枳杨府君碑

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杨府君之神道。

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年,岁在己亥十月十一日立。

戴正诚记:

此碑立于隆安三年己亥。隆安为东晋安帝年号,距今约一千六百余载。按《晋书·职官志》:“武帝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三都尉而奉朝请焉。”碑上枳杨府君官衔为察孝骑都尉,未知是否宗室、外戚。“骑都尉”上冠“察孝”二字,或如古察战、察警等官,表示职掌之类。枳杨府君,枳示籍贯。乐碛,春秋时枳国。杨是姓氏,府君当系其子为之立石。《考阁帖》高宗称汉王为汉王元祥,滕王为滕王元婴,以国呼诸父,即此义例。此碑字体在隶楷之间。吾叔问外舅,尝谓楷法仿于晋末,为隶变体,至隋益盛,而波磔终不逮古,以体异而法不异也。洎唐摹晋迹,赝本流传。论作俑之罪,厥为怀瓘。宋取入石,益以驰逐。本碑字體,确属晋末笔迹真面。康南海《广艺舟双楫》评:“其体出谷朗,丰茂浑重,列为妙品。洵稀世之珍也。”

此碑在吾乐碛鹿背溪,晚清出土。吾家椎拓甚多,今仅存此一页。原碑被川东道宪姚彦侍载去,颜其室曰“宝晋斋”者以此。姚罢官侨居吴阊。殁后,其家收藏为两江总督端午桥囊括而去,此碑当亦在内。端殁后,不知碑又流落何所也。

戴正诚(1883—1975),字亮吉,乐碛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重庆府中学校资送留学日本,毕业于山口高等商业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选充省议员;民国4年,经留学生甄拔试验,以荐任职分发财政部任用,次年补主事。民国6年,其奉派为津海关货价调查特派员;民国8年,奉派为四川盐务调查特派员;民国9年,任财政部佥事;11年,被委为上海修改税则委员会委员,会毕,由部呈准以简任职升用;12年,调充财政整理会秘书;14年,充特别关税会议专门委员;16年,荐补编纂及任关盐两税抵借外债审核会委员;17年,任中比庚款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委员,获三等嘉禾勋章;18年,荐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科长。抗战时期,他返回故里闲居。

《杨世明阙》又名《枳杨府君碑》,清末同治年间出土于江北乐碛乡鹿背溪(徐无闻先生题记作“洛碛”“六步溪”,皆为谐音)。同治九年(1870年),川东兵备道姚觐元赴任,在任期间发现此碑。其因酷嗜金石,离任时将碑运回苏州,自题斋号“宝晋斋”。姚去世后,流入端方之手。端方殁后,由周季木收藏。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拓本为原石未出四川时所拓,上钤“唐鸿昌印”,“少坡见碑版记”等印,为其旧藏。据徐无闻先生题记所述,杨世明阙原石流落北京时,唐鸿昌曾打算购买后运回四川,因故未果。此拓递藏者为徐无闻先生舅氏崔之雄,拓本上钤有“崔之雄印”及“潜斋收藏”印。崔之雄去世后,归徐氏歌商颂室,上钤“徐无闻校读金石刻辞”,“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等印。1950年,徐无闻先生请老师易均室先生为此拓题记后,即藏于成都玉局邨寓舍。1990年,岁次庚午,七月既望,徐无闻先生将此拓检出重装,题记于上,记述与此拓因缘,后并携回重庆西南师范学院寓舍,于十月再次题记。

“晋杨世明阙”初拓本存世极少,为研究晋代书法隶楷演化的标本。此拓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年,历经战乱鼎革,仍保存完好,流传脉络清晰。加之学者递藏考证,至为宝贵。徐无闻先生去世后,此拓流出拍卖,现藏者为古籍碑帖收藏家孟宪钧,著录于《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萃编》。

沈渻葊(一)先生题签:

巴郡察孝骑都尉枳杨阳神道阙(缪篆)。

丁卯夏四月十一日,潜斋(二)二兄于成都城南衡湖别墅,因出此阙共赏,即为题签。明日潜斋将与任父北游新都桂湖避暑,并访王稚子阙。惜余以病不获偕行,然神往矣。山阴沈慤题记。

钤印:丁卯 郧斋 沈慤 省庵审定

(一)沈渻葊(1894—1960),原名策,后改名悫(亦作慤),原字少成(亦作绍成、绍臣、少成),后改字渻葊(亦作渻庵、省龛、渻弇、郑庵、损葊),号会稽山民、鉴湖居士、冰壶后裔、冷红室主、石琴居士、沧公、南海甦生、窅翁(窅公),斋号清远堂、均花簃、意莲居、拜石轩、守约堂、埃文室、冷红室、目耕堂、灵芸别馆、郑盦、近宛楼,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绍兴。其以“渻葊”字行。

(二)崔之雄(1898—1981),字龙潜(泉),号潜斋,晚号潜叟,斋号谦益堂、清标阁、清标行馆,安徽太平人,早年留学日本,金石古籍版本学家。其系徐寿先生内兄、徐无闻先生舅氏,与唐鸿昌、沈中择、曾延年、沈渻葊、林思进、严谷声等友善。

易均室(三)先生题记:

晋楊世明阙(篆书)

隆安三年十月十一日 清季,石出巴县。时,归安姚彦侍(四)观察川东得之。后入浭阳端氏(五),著录《匋斋藏石记》。嗣闻,再归析津周氏(六)百二汉晋石斋矣。此本为尚未出蜀精拓。嘉龄新获石墨之一,为喜而识之。 上章摄提格之黄钟月 潜江易忠箓

钤印:静偶轩 我贵知希 易忠箓读过

(三)易忠箓(1886—1969),字均室,号稆园,湖北潜江人,少时肄业于武昌经心书院,光绪末,赴日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科,并参加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先生在潜江响应独立。讨袁事息,先生因厌恶官场污浊,遂回乡,闭户十年,博览群书,尤致力于文字学、金石学和诗词戏曲,1929年出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后执教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31年,先生创办了金石书画篆刻刊物《艺甄》,与北平《艺林》、广州《艺彀》相鼎足。抗战期间,先生漂泊宜昌、重庆,后去陕西城固任西北大学教授。全民族抗战胜利后,先生流寓成都,任四川大学、成华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四)姚觐元(?—1902),字裕万,号彦侍(念慈),晚号复丁老人,浙江归安人,道光癸卯(1843年)举人。同治九年(1870年),先生由户部郎中出任川东兵备道,光绪年间任广东布政使。其家学渊源,好金石,工小篆,兼工古文辞,旁及印刻绘画之事,搜集古书不下数万卷,多宋元刊本及名人精校之本,建“咫进斋”藏书楼。他晚年侨寓苏州,专以校刻书籍,钩摹金石为娱,刻书逾千卷,均古本中罕见之书,手写付梓者有《缪篆分韵》《续复古篇》《笠泽丝书》三种。其著有《集韵校正会编》《急就篇校勘记》《金石苑目》《弓斋杂志》《灯窗拾慧》《大垒山房诗文集》等。

(五)托忒克·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金石学家。他于宣统三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其著有《匋斋藏石记》等。

(六)周进(1893—1937),字季木,室名居贞草堂、百二汉晋石斋,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寓居天津,为著名收藏家、考古学社社员。其著有《季木藏印》《贞居草堂汉石影》等。

徐无闻(七)先生题记一:

此阙出土后,光绪八年杨惺吾(八)缩印于《环宇贞石图》。光绪十五年,康长素(九)撰《广艺舟双楫》,复盛称之,谓其“笔法之佳,固也。考其体裁,可见隶楷之变;质其文义,绝无谀慕之词。体与元常诸帖近,真魏晋之宗风也”。由是,此阙广为世知。但拓本流传甚尟。此初拓乃大关唐少公(十)先生旧藏,近年见张彦生《善本碑帖录》云:石今藏故宫,成都唐少公云,四川巴县原阙处有石人,双手头顶阙,今仍留此石人。唐来京时,适由端方家散出此石,唐欲购回川未果。余童子时及见少公先生,一九四七年先生卒,殁年六十有七。迄今四十余年,方知先生与此阙有此一段因缘。此本贮玉局邨舍多年,遭屋漏污损。今检出重装,遂识数语以告后之同好者。庚午歲七月既望,徐无闻,年五十有九。

徐无闻先生题记二:

谁收六步石碑去,书屋欣颜“宝晋斋”。

何日文姬才续诗,临溪渺渺悄余怀。

六步溪旧有枳杨府君墓碑,纪元隆安,是东晋安帝年号。清季,姚彦侍将碑运去,自号“宝晋斋”。姚殁,碑归浭阳端氏。端死,不知流落何所。

右诗并注,见民国二十八年戴亮吉自印《碛乡杂咏》卷上。戴氏,江北洛碛人。中年值抗战,自外地归里闲居。熟于掌故,终为北京文史馆员。世之言枳杨阙原址者,当以戴为端。

庚午岁阳月北碚寓舍无闻。

(七)徐无闻(1931—1993),原名永年,字嘉龄,四川成都人。其父徐寿(字益生)先生博学多才,于儒释之学、经史百家、诗文书画、金石篆刻、考古等无所不通;且好收藏,常与文人雅士、金石名家唱酬来往。徐无闻幼承庭训,7岁就读于成都市实验小学,8岁始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12岁时始习篆刻。正因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以及父亲的影响与教诲,徐无闻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扎实而深厚的基础。13岁时,他跟随父亲拜师周虚白先生,十五六岁起从学于潜江易均室、成都周菊吾等先生,为今后在文学、书法、篆刻等领域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1954年,先生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分配到西南农业大学工作。1955年,他调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后成为唐宋文学(1984年)、书法篆刻(1987年)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与荀运昌、秦效侃先生最早在西南片区建立“书法专业硕士点”,培养了一批书画篆刻优秀人才,是“西师书派”的缔造者和奠基人。

先生30岁患耳疾后,更字“无闻”,室号守墨居、烛名室、歌商颂室等。

(八)杨守敬(1839—1915),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字鹏云,号惺吾、星吾、心物,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四年(1865年)考取景山官学教习,十三年(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光绪六年(1880年)年至九年(1883年),他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宣统元年(1909年),他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杨守敬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藏书家,著作等身,《环宇贞石图》为其一。

(九)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广艺舟双楫》等存世。

(十)唐鸿昌(1880—1947),字少坡,号少公,家族排行第九,亦称“唐九”。四川大邑县人,祖籍云南大关。其痴迷古籍字画、金石碑拓,倾其家产,广为收集,成为当时四川著名金石书画、古籍善本收藏家、鉴定家。他晚年寓居成都,以鉴定字画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