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Cobb 角的影响

2023-11-17赵永军鲍益中霍伟伟许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经伤椎单节同组

赵永军,鲍益中,霍伟伟,许超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宜兴 214221)

胸腰椎骨折是由于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作为临床骨折常见类型,以车祸、坠落伤等为主要致伤因素[1-2]。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既往以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为常见,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也愈加广泛。经皮置钉技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得到应用[3-4]。但临床对于两种术式在改善伤椎高度、Cobb 角等方面的疗效尚无定论。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 年4 月—2022 年5 月我院收治的76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探讨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6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确诊,且为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同意本研究;(3)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胸腰椎骨折史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3)合并多阶段椎体骨折者。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3 例,女性15 例;年龄28~58 岁,平均年龄(42.38±2.72)岁;致伤原因:车祸12 例,高处坠落10 例,摔跌伤9 例,砸伤7 例;骨折节段:T1211例,L1110 例,T119 例,L28 例。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6 例;年龄28~59 岁,平均年龄(42.41±2.69)岁;致伤原因:车祸11 例,高处坠落10 例,摔跌伤9 例,砸伤8 例;骨折节段:T1212 例,L1110 例,T119 例,L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俯卧位,使用软垫垫高骨盆与胸骨柄,维持腹部悬空;以骨折伤椎为中心,做纵行正中切口,长度约10 cm,逐层剥离皮肤、筋膜,拨开椎旁肌,显露伤椎及邻近椎体;常规放置定位针,确认定位满意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脊椎矫形连接金属钛棒,拧紧螺钉,彻底止血后,关闭切口,完成手术。

1.2.2 观察组

常规麻醉、选取体位后,利用C 臂机定位骨折椎体及上下临近椎体椎弓根,并使用记号笔标记,以椎弓根根部标记点为中心,定位针刺入中心点,置入6枚椎体定位穿刺针,拔出内芯,置入导丝,并以导丝为中心,做1~1.5 cm 长的纵行切口,沿导丝方向置入空心椎弓根螺钉,透视下确认螺钉位置后,通过切口安装纵行连接金属钛棒,连接同侧上、下椎弓根钉,拧紧头端螺帽,确认复位满意后关闭切口。

两组术后均常规应用药物行抗感染治疗,持续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伤椎高度: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

(2)伤椎Cobb 角: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伤椎Cobb 角。

(3)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4)腰椎功能: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5]评价,满分50 分,包含干扰睡眠、疼痛强度、生活自理等10个方面,采用0~5 分评分法,分数越高,腰椎功能恢复越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伤椎高度及伤椎Cobb 角比较

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同组术前,Cobb角水平均小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水平及伤椎Cobb 角比较()

表1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水平及伤椎Cobb 角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间腰椎功能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比较[(),分]

表3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3 讨论

胸腰椎是脊柱活动的转化区域,属于脊柱生物力学的薄弱区域,极易因外力损伤导致单节段骨折的发生,胸腰椎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临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相关研究显示,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矫形复位、恢复脊椎正常形态与序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6]。

既往临床通常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但随着临床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术式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如创伤性较大、脊柱椎旁肌萎缩、出血较多等,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者预后[7-8]。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重点。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其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 角水平,腰椎功能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同组术前,Cobb 角水平均小于同组术前,腰椎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针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具有同样较好疗效。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属于直接固定方式,将椎弓根螺钉系统与微创理念相结合,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后行内固定,并联合矫形钛棒,实施顶压、复位撑开技术等实现伤椎的有效复位,以恢复脊柱稳定性。将其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可直接通过矫形钛棒的顶压予以顶推力完成复位,能够获得、横突之间的连续性,分散钉杆连接应力,增加固定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能够缩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分析其原因在于,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采取导针技术,置钉快捷且准确性较高;同时,手术创伤性较小,对肌肉的损伤较小、软组织剥离较少,能够减少对肌纤维及脊神经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还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微创手术操作复杂,较开放性手术而言,其术中耗时相对较长。

综上所述,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能够改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高度、Cobb 角,促进腰椎功能恢复,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经伤椎单节同组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新知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跨伤椎与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