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肩三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3-11-17窦杰纪睿许军林范月媛陈春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活动度肩关节证候

窦杰,纪睿,许军林,范月媛,陈春花

(1.泰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江苏泰州 225300;2.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泰州 225300)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临床症状主要为手腕部肿胀、手部疼痛、手指外展受限等。目前,SHS 患者适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合理用药、物理康复干预等[1]。管华等[2]研究证实,阶段性抗阻训练等疗法均有良好疗效,可提升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临床结局。中医认为,SHS 的病机为“本虚标实”,病证多与气滞血瘀、营卫失调等有关。温针灸是将艾灸与针刺进行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脉、通络止痛等多种功效。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药物离子透入仪输出的直流电,将药液中的药物离子透入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证型、病机等确定治则,选择恰当的中药方剂,可发挥抗炎镇痛、活血化瘀等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 例脑卒中后SHS 患者为对象,对温针灸肩三针与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联合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对SHS 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SHS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3 例;年龄39~74 岁,平均(58.67±6.14)岁;脑卒中类型:脑梗塞28 例,脑出血17 例;SHS 分期:Ⅰ期25 例,Ⅱ期20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37~72 岁,平均(58.16±6.94)岁;脑卒中类型:脑梗塞29 例,脑出血16 例;SHS 分期:Ⅰ期26 例,Ⅱ期1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院内救治解读》[3]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恢复期并发SHS,分期为Ⅰ~Ⅱ期;(3)气虚血瘀证[4];(4)年龄18~80 岁;(5)生命体征基本稳定;(6)不伴有认知障碍、失语症等,可正常沟通,并配合完成研究;(7)病程2 周~6 个月;(8)取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肩痛归因于其他疾患;(2)存在其他可能影响疼痛评分的因素,如合并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治疗期间需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等器官疾患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内容包括肩部松动训练、被动运动、常规主动运动、阶段性抗阻训练等,以有效活动肩部、肘部、手腕、指间关节为主,期间注意控制训练的强度,以不产生明显疼痛及疲劳感为度。早期被动运动与肩部松动训练15~30 min/次,1~2 次/d;常规主动运动10~20 min/次,1 次/d;阶段性抗阻训练10~20 min/次,2~3 次/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与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温针灸:选用0.30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取肩三针(肩髃、肩前、肩后),直刺入穴,快速捻转约2 min,得气后于针柄之上套入约2 cm 艾条,要求与皮肤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3 cm,避免烫伤。30 min/次,1 次/d。使用离子导入仪(江西晋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赣械注准20172200020,型号:JR-4AS)进行中药离子导入。20 min/次,1 次/d。组方为鸡血藤20 g、透骨草15 g、姜黄15 g、威灵仙10 g、红花10 g、地龙10 g,局部疼痛严重者加草乌10 g、细辛3 g,肿胀严重者加泽兰10 g、茯苓皮10 g,水煎30 min,取汁约200 mL,无菌纱布蘸取适量药液并贴敷于电极片上,根据患肢情况,选择患侧上臂、肘部、前臂等作为治疗部位,温度40 ℃,强度20 mA/cm2,必要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疗效标准:SHS 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未见肌肉萎缩为显效;症状、体征改善,肌肉萎缩不明显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明显肌肉萎缩现象为无效[5]。(2)治疗前后,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7]评分。FMA 分为上肢功能10 大项、33 小项,共66 分,下肢功能7 大项、17 小项,共34 分,总分100 分。本研究只对比上肢功能评分,得分与运动障碍程度呈负相关。(3)治疗前后,评估中医证候积分,主要观察肢体疼痛、肢体肿胀、身倦乏力、舌紫脉涩等证候,按无、轻、中、重计0、2、4、6 分[4]。(4)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上肢肩关节活动度,由专业康复医师记录患者上肢外展、上举活动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VAS、FM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FM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VAS、FMA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VAS、FM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4 两组脑卒中后SHS 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SHS 的防治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难题。脑卒中发病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可受到损害,并伴有多种后遗症风险,包括偏瘫、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SHS多见于脑卒中后1~3 个月内,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急性表现以患侧手指、肩部疼痛与手功能受限等为主。随疾病的发展,SHS 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可加重。目前,西医治疗SHS 的方法以口服止痛药、物理因子疗法等为主,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长期康复锻炼,可缓解患侧肢体症状,促进手功能的恢复。但对症治疗的意义主要是缓解病痛,康复训练的效果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单独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具有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血运等多种作用,经历代医者的实践,以及现代研究证实,针灸疗法对功能障碍有着显著的干预效果[8-9]。温针灸将艾灸与针刺两种特色疗法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改善肢体运动障碍。中药离子导入则整合了电刺激、中医药物治疗、穴位刺激等治法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外敷疗法,选择前者能够更快促使中药活性成分进入机体,以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持久发挥镇痛、通络等作用。

本研究对温针灸肩三针与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增用上述中医疗法,可改善SHS 患者的临床结局。陈颖等[10]对SHS 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汤联合温针灸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与常规治法比较,联合治疗对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优势;李俊霖等[11]研究发现,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与生活活动能力,与本文结论相似。分析中医治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原因,可能与穴位刺激、艾灸的独特功效,以及中药离子的药理作用有关。根据中医对SHS 的认知,脑卒中多在内伤机损基础上发病,病后气血津液运行受到损伤,则变生痰浊、瘀血。若瘀血停留于关节,可见活动功能异常,并可影响气机郁滞,最终发展为瘀血、气滞的恶性循环。因此,对气虚血瘀证SHS 患者,祛瘀、补气应是治疗的重点。温针灸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改善局部血液供应,达到减少组织损伤、加速功能恢复等作用,并与常规康复训练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影响患侧肢体的功能康复效果。中药离子导入方法中,所选的组方具有镇痛、祛瘀等功效,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加减治疗,疼痛严重者加用草乌、细辛,肿胀严重者加用泽兰、茯苓皮,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为进一步了解中医治疗方的优势,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与关节功能恢复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疼痛与运动受限是SHS 患者的主要症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针灸、中药离子导入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12-13]。不仅如此,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发现,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上述结果提示,本研究所用中医疗法,不仅能够对患者的主要症状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助于改善身倦乏力等其他证候。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与患肢功能康复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患者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发现,经持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提示康复训练对SHS 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有良好改善作用,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观察组肩关节外展与上举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中医疗法能够进一步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14]。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中医疗法在镇痛、促进局部血运改善等方面的优势有关。在联合治疗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受限问题得到改善,可为后续康复训练的进行提供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SHS 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训练的作用效果有限,增用温针灸肩三针与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根据患者的证型合理选配穴位与中医组方,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镇痛与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仅从单一证型分析两种中医疗法的临床价值,而不同证型SHS 患者可供选择的中医疗法仍较多,故后续可扩大治疗方法的选取范围,在SHS 中医认识与既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SHS 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肩关节证候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肩关节生物力学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