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过伸体位复位联合术后康复锻炼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2023-11-17张根源张金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体位

张根源,张金涛

(淄博市中医医院(淄博市骨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淄博 2551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腰背部疼痛、椎体塌陷及腹痛腹胀不适等,发病群体多为老年人[1]。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术式,其能快速缓解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改善术后骨折椎体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2-3]。但椎体成形术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方面仍不十分理想,体位管理的方法或可弥补椎体成形术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探讨术前过伸体位复位对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 年2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新鲜骨折(1 周以内);(2)单阶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包括爆裂性骨折及库莫氏病);(3)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4)椎体成形术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排除标准:(1)手术采用全麻者;(2)伤椎椎体后壁破裂不完整者;(3)存在异常辅助检查结果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63~76 岁,平均年龄(69.73±3.39)岁。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4~78 岁,平均年龄(69.87±3.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均由同一主诊组主任医师完成。

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康复锻炼:(1)手术结束后,叮嘱患者在床上平卧6 h。(2)康复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的动作要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3)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康复锻炼指导,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逐步加强锻炼强度,以帮助患者促进伤处愈合及腰椎功能的恢复。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术前过伸体位复位:入院后根据患者X 片及MRI 片,确定伤椎,记录好伤椎的楔变角及脊柱的后凸角,并在体表标记好伤椎位置,将塔形垫最高平台放于伤椎体表位置处,嘱咐患者平卧位,躺于塔形垫之上,进行体位性复位。于复位3~5 d 后复查床旁X 片,再次记录伤椎的楔变角及脊柱的后凸角。然后进行椎体成型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于术前、术后1 周,采用VA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2)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5]:于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ODI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分数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腰椎功能越差。(3)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6]:术后3 个月,采用SF-36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2 两组ODI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D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D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SF-36 各维度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段,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的椎体稳定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7]。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往往伴有椎体后凸畸形,所以单纯的椎体成形术并不能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8]。有研究指出,将体位复位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帮助其更好地恢复脊椎功能,进而提高整体临床疗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单纯术后康复锻炼干预相比,在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引入术前过伸体位复位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减轻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疼痛。究其原因为:过伸体位复位作为一种中医正骨手法,具有成熟、安全的治疗流程,在椎体成型术开始之前进行过伸体位复位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椎体稳定性,从而有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进而起到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单纯术后康复锻炼干预相比,在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引入术前过伸体位复位的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椎功能。究其原因为:术前过伸体位复位使患者的维持背伸状态,加上适当牵引,可以有效地复位患者椎体,减小后凸角度,进而起到加快腰椎功能恢复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SF-36的各个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单纯术后康复锻炼干预相比,在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引入术前过伸体位复位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为:通过术前过伸体位复位对患者伤椎进行了专业的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为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预后水平,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

综上,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引入术前过伸体位复位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体位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