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省“农超对接”发展对策

2023-11-16陈雨轩沈鑫怡陈柯橙范彩玉曹纤纤

南方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超冷链

陈雨轩,李 琦,沈鑫怡,陈柯橙,范彩玉,曹纤纤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现代化极为艰巨且关键的一环。为了让农业发展更有前途、农民收入更加稳定、农村成为更美丽宜居的家园,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江苏省人民政府据此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市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行“农超对接”模式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农超对接”模式是指在农产品生产销售中引入现代流通方式,通过分析“农户”与“超市”两个方面的信息需求,将小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市场有机结合,从而在市场经济中实现一体化生产与完整性流通的统一。对农民而言,该模式可有效减少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利于稳定、增收;对销售商而言,该模式可加强城乡的信息沟通与监督管理,对于稳定货源、吸引优质客源具有重要意义;对消费者而言,该模式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利于其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

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受到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江苏省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受阻,鲜活农产品的产销对接、物流配送面临较大困难,出现了滞销难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超对接”模式的发展进程。鉴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归纳分析江苏省“农超对接”模式的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该模式在江苏省的普及率。

1 发展现状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是党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如今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响应号召,切实加强“农超对接”工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提升销售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了明显成效。2022 年,江苏省全系统实现农副产销售额3 019 亿元,实现对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 659 万hm2。省内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省级单位综合业绩考核中连续18 年荣获第一等次。农产品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绿色食品企业2 600 多家、产品5 700 多种,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规模全国第一。

调查资料显示,早在2009 年,江苏省就在财政部与原农业部联合指导下,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农超对接”模式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1 年,商务部与财政部拨款6.4亿元,支持江苏等省份开展“农超对接”工作。2022 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在省内多地举办了多个“农超对接”培训班,对参与此次对接的农户、销售商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1]。

江苏省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可观,农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江苏省紧跟数字化潮流,积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省内“互联网+”新技术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电商与地方人文、特色农业相协调的新发展模式,为数字化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商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江苏省“农超对接”模式在探索中实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实现“农超对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2]。

2 存在的问题

“农超对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难题,有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深入推动了农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随着“农超对接”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超市与农户迎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2.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江苏省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如相较于“农超对接”模式起步较晚的苏北地区,苏南地区的辐射范围更大、对接面更广。在参与对接的过程中,超市往往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而小规模的合作社通常处于被支配地位,农民则处于产业链最底层。调研发现,江苏省大部分个体农户为分散经营,自负盈亏,单户生产量较小,低至几十千克,高也不过几百千克。而超市的收购量较大,平均单次收购可能在500 kg 以上。因此,超市常为了获取足量农产品而跨户、跨村,甚至是跨地域收购农产品,这可能会造成采购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参差不齐,无法进行规模化收购。

为了保证被收购农产品的质量达标和供应稳定,超市往往会要求农民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规模经营,这对于江苏省内的个体农户无疑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农超对接”的推广严重受阻,直接导致对接模式还是以发达的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主,真正参与对接模式的农户占比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符合条件的农户的市场稀缺性,不利于农民的致富增收,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此外,超市并非是农产品生产环节中的直接参与方,农产品经检测达到安全级别后,能否同时满足超市售卖要求仍是棘手的问题。

2.2 冷链设施矛盾突出,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整个社会对新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江苏省内缺乏同时具备电学、化学及物流管理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的培养以“以老带新”的学徒制模式为主,专业人才的培养时间过长,技术传承中也难以改进创新,致使冷链环节技术要求和标准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迟迟未跟进,省内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短缺,难以为服务保障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江苏省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导致城市配送的保障体系与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蔬菜等农产品从田间种植、加工、配送直至到消费者手上的全程冷链体系还不够健全。省内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偏少,冷链物流体系存在断链情况,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此外,江苏省多数大型超市虽然拥有物流配送中心及运输体系,但缺乏冷链物流体系,并且我国冷链技术的创新研发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冷链智能技术、全自动温度控制技术等尚不成熟。而“农超对接”模式的开展对生鲜物流体系要求高,现阶段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水平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

2.3 对接模式不够规范,长效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农超对接”过程中,由于缺乏合同契约意识和诚信意识,农民和超市之间未建立起长期合作共赢的机制,双方都存在违约的可能。例如,突发自然灾害导致产品不能按时交付、农产品市场饱和、农户缺乏法律意识不按时交货等,均会增加双方违约风险,导致整个供应链脆弱性增强。在销售过程中,农民与超市尽管已经签订合同,但当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增加时,农户可能会因想要获取更多利益而反悔,要求加价卖给其他收购商从而打乱超市的销售计划;当农产品价格降低时,农民则会要求继续按照合同价格售卖产品,这样超市就会产生亏损。另外,传统交易的支付方式通常为现款现货,农民在卖出农产品的同时能很快收回投入的资金,为下一期生产做准备,而在“农超对接”中,超市一般采用销后付款的方式,较长的结算周期难以确保农民有足够的现金投入下一期生产中,易挫伤农民参加对接模式的积极性[3]。

3 对策建议

3.1 构建“以点带面”的辐射圈,拓展“农超对接”的覆盖面

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是推动“农超对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构建完善的农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扩大“农超对接”的覆盖面,要从以下方面努力。1)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形成规模化种植,从而满足超市进购量的需求。同时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进程,扩大品牌效应[4]。2)政府加大对农户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合作超市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检测中心等设施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以构成“农民放心,超市省心”的双赢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高水平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帮扶,聚焦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超对接”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3)以健全各环节的利益保障体系为支撑,使得对接模式下的参与方获得公正的收益,保障“农超对接”模式的可持续性与平稳运行。

3.2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生鲜农产品和流通量快速增长,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加快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则是重中之重。1)结合各地实际需求,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冷藏运输网络的功能和布局进行优化,在大型农贸市场及大中城市周围规划建设有能力在低温下加工中转农产品的配送点,以便高质量完成肉类、水产品、果蔬的分拣包装和配送工作[5]。2)提出以更新理念、创新技术、全新方法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积极推选优秀大型商超或合作社通过加盟等形式,扩大网点布局与经营规模,奠定网络销售的基础。大力发展新鲜果蔬物流链,助力“冷链物流+商贸”“连锁直营+冷链配送”“网状型冷库+农副产品精加工”等新兴冷链物流运营手段。3)积极与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结合,主动构建生鲜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资源共享平台,并逐渐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将生产与流通联系起来,使供求关系达到平衡,对整个企业的冷库和运输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达到精准配送和有效营销的目的。

3.3 探索多样化的产销对接,赋能新型“农超对接”模式

“农超对接”的实质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和流通方式的变革。作为对接农户和超市的“直通车”,只有发展多样化的产销对接模式才能为农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1)重点推动发展农产品电商,着力推进常态化产销对接,坚持以“数字+农业”化方式纵向深入发展,推进省内农业大数据资源共享[6]。2)注重对接主体的培育,以大型连锁商超和农副产品流通企业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在信息流通、配送体系上的优势,主动延伸产业链条,立足于各式各样的对接方式,形成企业与合作社发展的良性互动。3)除“农超对接”外,大力培育“农企对接”“农厂对接”“农社对接”等模式,积极向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拓展,在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的同时,促进农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4 结语

“农超对接”对提升农户生产质量、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制、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具有积极意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但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面对着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挑战,仍需要针对“农超对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与策略,提升农户与商户的质量与经营意识,并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为“农超对接”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多方保障。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农超冷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
“农超对接”背景下浙江省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