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及方法探讨

2023-11-16孙毅然尚宾

建筑与装饰 2023年19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管理人员

孙毅然 尚宾

广东空港置业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80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业施工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值规模不断扩张,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传统的建筑央企、国企自有职工等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转化为现在的管理分包型,自有职工不再直接从事一线的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施工劳务。管理职能转化为现场管理、协调、监督、检查和计划下达等。由于施工主体变成了以劳务班组为基本单元,一线操作层人员全部转为农民工为主,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在农民工兄弟手里,这就对我们在新形势下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转变观念,强化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层层压实质量责任,激发一线人员的质量创优积极性和工作激情,充分弘扬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实体工程质量,铸造精品工程,打造企业品牌,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和高速发展,是摆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面前新的课题[1]。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建筑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的质量。建筑企业通过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减少返工次数,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处理设计变更和质量问题上,从而确保各阶段的工作能够按照进度计划正常开展。另外,建筑企业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还能够保证施工安全,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人员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质量管理,无法保证质量管理的效果。其次,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高,不能及时发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再次,管理人员对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不够严格,使得质量较差、性能不达标的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使用这些材料和设备进行作业,将会带来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最后,管理人员过于注重施工阶段的管理,而忽视施工前期和后期的质量监管,这也容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监督执法力度较弱,部分单位存在侥幸心理,加上质量管理人员忽视质量检测工作,没有分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最终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2]。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有效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规范,并且参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质量管理规范。同时,企业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确保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如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企业就要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对不同层级的负责人进行处罚。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成立质量管理机构,这样质量管理人员就可以随时到现场监督施工,并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在发现质量问题后,企业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督促施工人员立即整改,以免耽误后续的施工工作。在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及时提出问题,并对各项工作给予指导,对各种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确保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完成[3]。

3.2 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施工单位就要加强技术管理。因为建筑施工涉及不同的技术,所以,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可以邀请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估,以判断所选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在确定施工技术之后,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以确保技术能够得到规范使用。在选拔施工人员时,施工单位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根据技术、资质、经验三个方面的要求来选择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只有通过培训和考核的施工人员才可以上岗作业。如果某些部位施工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那么施工单位就要更严格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审查和考核。施工单位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质量。另外,施工单位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重视对细节的掌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问题。另外,施工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来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从而让质量管理更加精准和高效。

3.3 确保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

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在采购材料时,施工单位不仅要对比多个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还要考虑供应商的资质和实力。同时,施工单位还应注意市场上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尽量不要在材料价格较高时购买材料。在接收材料时,施工单位一定要检查材料的质检报告,并对材料进行抽查,避免受损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在材料存储过程中和使用之前对其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机械设备来说,不同环节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所以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检查和维修,以避免设备在施工期间突然发生故障而引发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对此,管理部门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机械设备,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4]。

3.4 加强各阶段的质量管理

首先,管理人员要做好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由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设计图纸的规范性会影响建筑的质量,所以为避免后期出现设计变更和质量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前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设计人员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并分析勘查结果,然后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在设计初步方案时,设计人员可以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深化设计。所有的设计图纸绘制完成之后,设计人员还要对图纸进行审核,并对图纸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只有设计图纸的质量达到要求,施工人员才能按照该图纸进行施工,工程的质量才能有保证。其次,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都是该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因此,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旦发现损坏或质量问题,就要立即更换,以免耽误正常的施工工作,影响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还要对技术交底的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以保证各项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重点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并且及时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控制。最后,管理人员要做好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工程竣工后,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检查,一旦检查出质量问题,就要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之后,管理人员还要重新检查该部位的质量情况,在确认工程所有部位的质量均符合规范标准之后,才能签署验收合格文件。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后,施工单位还要对工程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护,在此期间,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联系施工团队,对问题部位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工程质量[5]。

3.5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安排专门的工程监督人员监督工程建设,监督人员要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如果建筑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监督人员就要依法对其进行处罚。监督人员可以对违法个人或单位进行罚款,严重时还可以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而如果建筑企业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且工程建设质量较好,那么监督人员就可以对其进行表扬,比如为其提供福利政策等,这样可以树立行业模范形象,有效提高建筑企业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另外,监管部门还要建立监督制度,以约束监管人员的行为,确保质量监督工作能够顺利落实。在一项工程中,如果存在多个责任方(如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监督人员还要了解各个责任方的权责范围,对不同的责任方进行监管,以保证工程质量。

3.6 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要想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施工单位需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而质量检测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建筑结构裂缝。对此,检测人员可以先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来判断裂缝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并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质量检测结果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对裂缝进行处理。由于建筑工程包含多个施工阶段,所以检测人员可以在每个阶段的施工结束之后进行质量检测,及时修补裂缝,从而避免质量问题扩大。施工单位要重视质量检测工作,不仅要对建筑主体工程进行质量检测,还要对材料、设备等进行质量检测,从根本上消除所有的质量隐患。在实际进行质量检测时,质量检测单位不仅要重点检查原材料的质量,还要检查半成品的质量,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检测设备,并且了解质量检测的标准和规范。只有这样,质量检测人员才能准确检测出建筑结构、分项工程、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问题[6]。

3.7 总结分析评比

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和实体工程质量进行总结评价和分析评比,是促进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的有效抓手。比如说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每仓开仓前必须精心制定仓面设计,仓面设计不但要明确仓面的浇筑分区分块、分层厚度和浇筑方向;还要标明完成本仓面混凝土需要配置的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运输车辆、混凝土泵(车)等入仓设备的数量;仓面浇筑人员、浇筑用振捣设备、铁锹、铁桶、保温被、防雨布、降温用喷雾机等配置数量等,同时仓面设计还要明确标明每一个部位负责施工的模板工、混凝土浇筑振捣工姓名和责任范围等。在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拆模允许强度、拆除模板后,一定要把当班的模板工和混凝土振捣工全部召集到现场进行“一仓一总结”活动。根据拆模后的混凝土质量情况,对浇筑质量优良的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对于质量优良部位的模板工和振捣工进行奖励;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对于出现质量缺陷的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做到奖优罚劣,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由此切实压实质量管理责任,让一线的每一个实操者切实承担起创优工作的责任,让他们充分享受质量创优工作带来的红利,使一线质量管理工作由被动管理转变为全员主动作为,进而减轻一线质量管理的责任和压力[7]。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在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之前,管理人员要了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管理人员可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加强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等措施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管理人员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