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不同剂量131I治疗对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清甲成功率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2023-11-15李丽彭德新肖琼高阳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8期
关键词:颌下腺唾液腺腮腺

李丽 彭德新 肖琼 高阳

甲状腺癌是来源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占甲状腺肿瘤的4.8%~16.5%,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一般女性发病较多。近年来,全世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的一种,其为一种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较接近的肿瘤,是一种相对较轻的肿瘤,但易发生淋巴结转移[1-3]。碘与甲状腺的关系非常密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物质。131I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这种放射性物质可以杀伤人体的组织细胞,可以用于消灭恶化的甲状腺细胞,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法。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进行131I 的治疗是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清除体内残余的癌细胞。但用131I 治疗期间,唾液腺可能会摄取少量131I,有可能会损伤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功能下降[4-6],而不同剂量131I 对患者的清甲成功情况及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亦不同。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2021 年2 月新余市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的82 例中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探讨术后不同剂量131I 治疗对该类患者清甲成功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2021 年2 月新余市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 例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纳入标准:①诊断为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②未发生远处转移;③术后行131I 治疗;④行甲状腺全切术。(2)排除标准:①其他重大疾病;②妊娠妇女;③认知功能障碍。按照131I的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45)和高剂量组(n=37)。研究经新余市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全切术,术后3~4 周停用左旋甲状腺素,同时禁止患者摄入含碘药物及食物。术后5 周时给予患者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生产厂家: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248,规格:1 850 MBq)口服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131I 50~100 mCi/次,高剂量组患者给予131I 101~150 mCi/次。间隔6 个月后给予第2 次治疗,每次服用131I 后1 周,所有患者均行131I 全身显像检查,观察患者体内131I 的分布情况。第2 次治疗后随访1 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清甲情况 治疗后6 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并行诊断性131I 全身显像和颈部B 超检查,以评估清甲情况。清甲成功标准:甲状腺球蛋白<1 ng/mL,甲状腺床吸131I 率<1%且131I 显像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浓聚,颈部超声无明显异常。甲状腺床吸131I 率:使用甲状腺功能仪(北京核海高技术有限公司,HH6008 型)测定甲状腺部位放射性计数,与标准原比较并绘制131I摄取率的曲线。

1.3.2 唾液腺功能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腮腺和颌下腺的最大浓聚率(MAR)、酸刺激后最大分泌率(MSR)进行检测,采用Symbias 核素动态显像测定。

1.3.3 预后 随访1 年,统计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清甲情况比较

低剂量组有38 例患者清甲成功,高剂量组有34 例患者清甲成功,低剂量组的清甲成功率(84.44%)低于高剂量组(91.8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腮腺和颌下腺的MAR、MSR 比较

治疗前,两组腮腺和颌下腺的MAR、MSR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腮腺和颌下腺的MAR、MSR 均下降,但低剂量组腮腺和颌下腺的MAR、MSR 均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唾液腺-腮腺MAR、MSR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唾液腺-腮腺MAR、MSR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MAR MS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低剂量组(n=45) 65.85±3.36 61.18±3.24* 65.74±5.42 61.26±4.39*高剂量组(n=37) 65.81±3.48 58.46±3.51* 65.42±5.29 57.85±4.19*t 值 0.053 3.643 0.269 3.562 P 值 0.958 0.001 0.789 0.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唾液腺-颌下腺MAR、MSR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唾液腺-颌下腺MAR、MSR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MAR MS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低剂量组(n=45) 46.71±4.16 42.62±3.41* 53.75±3.48 51.28±3.52*高剂量组(n=37) 46.78±4.38 40.46±3.51* 53.36±3.92 49.43±3.37*t 值 0.074 2.817 0.477 2.414 P 值 0.941 0.006 0.635 0.018

2.4 两组预后比较

低剂量组的无病生存率[93.33%(42/45)]与高剂量组[97.28%(3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病发后对甲状腺损害严重,导致患者产生无痛性的肿块,且伴有声音嘶哑等明显的症状出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术后应用131I,131I 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已有70 余年历史,属于相对安全、无创的治疗手段。131I 治疗利用甲状腺癌细胞具有吸收I 功能的特点,将放射性I 高浓度浓聚于甲状腺癌细胞中,能够达到杀死甲状腺癌细胞的效果,但唾液腺会摄取131I 导致唾液腺功能紊乱,引发放射性唾液腺炎症,从而引起疼痛[7-11]。

张丽莉[12]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高剂量的131I 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损伤较低剂量更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腮腺和颌下腺的MAR、MSR 均下降,但低剂量组以上指标均高于高剂量组,表明使用低剂量的131I 治疗能减轻对唾液腺功能的损伤,与张丽莉[12]研究结果一致。131I 摄取后,会通过唾液腺分泌,会对腺体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损伤,因此,在采用131I 治疗时,需注意保护唾液腺功能。患者可在采用131I 治疗后含服酸性药物、食物或多咀嚼,如维生素C 等,以促进唾液分泌,预防或减轻辐射对唾液腺的损伤[13]。

周影等[14]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低剂量131I 治疗,其清甲成功率及无病生存率均高于高剂量131I。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组的清甲成功率及无病生存率与高剂量组并无明显差异,可能与个体差异性和样本量较小有关。甲状腺癌进行手术切除后大多会有少量的甲状腺癌组织残留,曾有数据表明,术后残留率高达80%以上。有研究报道,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用131I 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可使一部分患者获得治愈。原因为,131I 被甲状腺癌组织吸收后,能够释放一些射线,这种射线主要为γ 射线和β 射线,它们对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可以对残留的甲状腺癌组织进行清除,但由于它们穿透力有限,因此不会对人体的其他器官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且其对于一些复发危险度较高、有转移扩散的患者,均可以起到辅助治疗效果[15-18]。相比于其他癌症,甲状腺癌的生存率较高,是癌症中最温和、恶性程度最不高的一种,且预后非常好,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19-20]。131I 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取决于是否具备摄取131I 的能力,而分化型甲状腺癌能够摄取131I,故其可以有效控制这一部分甲状腺癌的转移和复发。

综上所述,低剂量的131I 不仅可以减轻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损害,且不会影响清甲成功率及无病生存率。

猜你喜欢

颌下腺唾液腺腮腺
犬常见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分析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131Ⅰ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辐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1I“清甲”治疗后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唾液腺动态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中的价值
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检查分析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以单侧下颌下腺病变为首发症状的舍格伦综合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