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建筑企业为例

2023-11-15李军桀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6期
关键词:经营体系优化

李军桀

(郑州瑞孚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也在良好的市场氛围中实现了更上一层楼的发展,随着企业不断革新升级,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效果十分显著。然而,在产业规模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市场中同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随之提升。为了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使其能够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内部工作问题进行建设优化。建筑企业属于市场环境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以建筑企业为参考开展管理研究,探寻有效的内部控制优化升级对策。

一、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随着内部控制逐渐优化,各项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在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运转,日常业务执行期间的各项工作能够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顺利推进。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材料和现金流,相应地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借助内部控制手段,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在充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支持下,企业单位能实现良性运转,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有益于优化审核过程

为了维持企业业务执行和经营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在日常工作当中进行及时的经营过程审核,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逐步完善,审核过程的科学性和审核程序的完整性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究其原因,内部控制落实阶段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集中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复杂性较高的现场作业时,内部控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维持现场施工秩序,有助于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运转效率,帮助工作人员在生产流程中做好对接工作,并为监督管理打下良好基础[1]。随着内部控制的逐渐完善,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关系也会更加牢固,工作人员能够在妥善的监管下各司其职,共同为建筑工程优化发展发力。

(三)有助于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因素,为了促进企业实现稳定发展,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使企业能够在经营过程中保持安全生产,同时有效对抗各项风险要素。

在内部控制有效落实的前提下,企业项目运行阶段面临的各项不确定性问题和风险性要素都会得到集中管理,在内部管控力度足够的情况下,企业遭遇的市场风险会大幅减少,整体的运营运转安全性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在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建筑企业可以在风险应对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从而使企业经营期间的业务项目实现健康运转,长此以往,企业的整体效益水平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四)有利于保障信息质量

提高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维持管理有效性、促进企业经营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部控制实践期间,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督系统和权责模式。因此,工作过程中涉及各项数据信息的规范性能够得到保障,在完善的监督系统支持下进行信息录入时,相关操作的真实全面性将会有所提升,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所得的信息数据可以对业务内容进行客观的反映。基于此,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内部风险能够被有效规避,建筑工程项目的推进也会更加高效顺利。

二、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项目信息共享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建筑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落实阶段也会缺乏足够的工作力度。从建筑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实践上可见,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不具备正确的认知,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期间,未能根据职能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科学地进行制度规划,导致内部控制的实践方式存在诸多漏洞,无法对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差异化管理。

与此同时,在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的前提下,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合作时也会遭到诸多阻力,整体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的有效性会显著下降[2]。从建筑企业的项目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项目体量相对较大,并且流动性和分散性较强。因此,在实际经营阶段需要借助信息交流完成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在缺乏制度支持的情况下,相关资源无法得到共享,信息的沟通交流效率也会有所降低,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发展效果不佳。

(二)内控范围局限性

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在内部控制实践过程中未能将管理深度拓展,导致内部控制的实践范围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相关工作无法实现全覆盖。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将内部控制的能力扩散到财务以及日常监督工作当中,对于舞弊和其他微观的日常运营仍然不具备非常强大的控制效力,致使内部控制的实践效果相对衰弱,无法从战略层面对公司治理提供动力。

由此可见,当前的内部控制实践效果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期间的所有者权益损害防范力度相对衰弱,无法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未来发展走向做出及时纠偏补漏。总体而言,内部控制的实践浮于表面,无法真正在建筑企业发展期间发挥作用。

(三)风险评估不到位

风险评估属于内部控制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企业内部开展内控优化工作时,应该立足风险评估进行优化研究。但是在实际的建设效果上,一些建筑企业未能意识到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机制存在诸多漏洞,无法有效为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比如,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部分建筑企业未能紧跟市场发展脚步,对当下市场中的各项外部风险不具备正确的认知,未能及时进行风险防范机制的更新,对于风险评估更是漠不关心,使经营过程存在诸多风险隐患[3]。

(四)内控工作执行不力

建筑企业当中的内控工作执行力度弱,主要体现在治理工作形同虚设、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足够力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上。具体而言,因为内部机构的设计合理性相对较差,所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未能清晰地认识自身岗位职责,实践期间比较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引发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不利的前提下,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热情将持续下降,对于企业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相对较弱,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时无法有力推动工作落实。

(五)内控实践效果不显

在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阶段,各类项目的周期性往往较长,由于项目体量相对较大,所以资金投入也相对更多。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实践期间的项目执行面临的各类显性和隐性风险众多,正因如此,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才格外突出[4]。基于此,对建筑企业的内控实践进行分析后可见,当下一些企业在立项时存在盲目决策的问题,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被逐渐架空,导致内部控制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浮于表面的内部控制实践效果较差,进而引发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影响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切实可行制度体系

在完善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时,应该注意全面推进制度建设,落实搭建健全的制度体系,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提供有力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的项目施工要求,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制定科学严谨的监督及管理制度内容,提高监控制度的规范性,为项目执行进度的推进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内控人员也应该重视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的制度设计工作,在全面加大内部控制力度的大背景下,针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制定相应的制度内容,提高企业日常经营发展的安全性水平[5]。此外,在具体的制度体系建设期间,工作人员还应该从宏观角度对建筑企业的项目特点进行总体整合规划,进而按照规范要求编制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适当扩大内控管理范围

要想使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践效果得到全面优化,需要进一步扩大内控执行范围,促进内部控制管理作用在企业发展结构中实现深化渗透。归根结底,在促进内部控制工作范围扩展时,应该立足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点,以财务工作为突破点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范围的放大。工作人员在促进职责范围扩大时,应该注意全面掌握各方信息,在具备正确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思想的基础上,端正工作态度,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和实际的风险防范进行多角度评估研究,尽可能将内部控制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的各方各面,有效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和结构优化,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势价值,为建筑企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三)全面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做好风险控制可以使风险评估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进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力度,有助于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为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具体而言,在风险防范控制实践阶段,企业应该基于生产流动性强和产品特殊性显著的基本特点,对自身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内部控制人员应该承担起风险防范责任,进行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对风险预警和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具体的功能模块进行建设完善,提高企业单位的风险控制有效性[6]。

从风险评估体系的优化角度上,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资金消耗情况,设置严格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在建立健全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基础上,合理规划信用标准,提高日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规范性,进而有效采取措施,辅助风险控制工作落实。

(四)加大内控执行力度

1.优化内控结构

在加大内控执行力度时,工作人员应该从内控结构的优化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构进行层次化的优化升级。

首先,应该对内部控制的具体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在完善内部控制的运作环节的前提下搭建完善的组织框架;其次,应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全面更新,确保管理层能够各司其职,提高不同职能机构职责权限设置的合理性。除此之外,也应该编制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图,为内控结构的优化建设提供有力参考。

2.加强人文建设

全面加强人文建设有助于提高内控人员的工作热情,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整体向心力。在实际建设期间,工作人员应该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以及内控体系建设需求,进行综合性的人文建设分析,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本目标,促进文化体系及人文机制的建设健全,充分优化企业的文化基础,使员工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实现思想意识转变,进而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员工行为守则体系,使工作人员可以为内部控制高效执行提供助力。

3.优化人力资源

加大内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内控体系建设期间,对人力资源的架构规划加以重视,秉持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在确保人才能力水平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更加透明的招聘程序筛选人才,通过竞聘上岗的形式,保障内控人力资源质量,有效实现内控人力资源管理的知人善任,通过从根源上提高内控人才团队整体水平,为全方位加大内控执行力度添砖加瓦。

(五)有序推进全过程内控实践

为了改善内部控制的实践效果,内控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全过程的内控实践优化研究。相关人员应该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时期入手,进行内部控制实践,为整体的内控措施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在招标阶段发挥内控作用,保持招标的公平透明性。与此同时,应该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推动造价阶段的内部控制实践强化,为工程建设时期的内部控制落实打好基础,结合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需求,井然有序地进行全过程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质量。

四、结束语

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在新的社会发展情形下,促进建筑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单位应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重视内部控制的优化升级,针对性地设计内控优化方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做大做强,为市场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增添助力。因此,从业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必要性,在明确内控工作潜在价值的基础下,根据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实践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内控问题,进而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内控研究,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扩大内控管理范围、加大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力度、加强内控执行有效性、实施全过程内控等方式,从根源上提高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经营体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