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和平与发展》教学路径探析

2023-11-11敬菊秀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探析四史教育

敬菊秀

摘要:《和平与发展》是高中思政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四史”主要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非常优质的育人资源,在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知,还能使其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根据《和平与发展》一课的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论述“四史”教育融入的有效策略,旨在发挥“四史”的教育价值,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中思政;“四史”教育;和平与发展;教学探析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史,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程,能够使思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鲜活,同时帮助学生汲取思想和精神的精华,促进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为此,教师应该深化“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意义,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学情,加强开发“四史”教育资源,采用情境创设、故事讲述、议题探究等手段,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学有机整合,全面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从而实现以史化人、以史育人的教学目标。

“四史”主要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着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发展历程。实施“四史”教育,是新课改对高中思政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平与发展》一课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包括时代的主题、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蕴含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四史”元素,这些元素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适宜应用在课程教学中(见表1)。因此,教师应该立足《和平与发展》的三维目标,深入开发“四史”资源,在课堂上科学地渗透“四史”教育,开展丰富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一、导入:基于“四史”创设情境,沉思历史、呼唤和平

新课导入是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平与发展》一课的导入目标是引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索动机。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我国抗美援朝时期,在经济、工业、军力方面的发展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当时的国家发展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学生能够得出“拖慢了经济、工业、军事的发展进度”的论述。随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2017年叙利亚北部遭受疑似化学武器袭击”的新闻,并揭示新课题:和平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学生结合“四史”资料和新闻材料展开讨论: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创造。当今国际和平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包括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频繁发生局部的动荡,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

在此环节中,学生普遍期待通过具象化的学习资料,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新中国史资料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是优化课堂导入方式的最佳素材,巧妙地利用相关史料,创设导入情境,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带领学生沉思历史、呼唤和平,探讨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发挥“四史”的导学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在“四史”情境的带动下,学生对思政新课题建立了初步感知,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体会到维护和平的重大意义[1]。

二、新授:基于“四史”提出问题,促进思考、构建新知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及近年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教师借助改革开放史资料,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项原则,以及与国际反恐合作、驻派维和部队、发展“一带一路”、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等方面的资料,并提出研讨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请大家结合史料,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学生思考和交流后反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反映出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始终坚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都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驻派维和部队等,也说明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和平与发展》一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把“四史”资料作为探究依据,意在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感悟知识的机会,使其经历合作交流、构建新知的过程。通过史料分析和问题解决,学生体会到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形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2]。

三、拓展:基于“四史”设计练习,居安思危、崇尚和平

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培养学生运用思政理论解释、辨别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教师依托于新中国史,播放电影《长津湖》的片段,引出拓展议题:电影《长津湖》还原了70多年前的那场史诗战役,电影对战争的恢弘呈现,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相信看过的同学都深受感染,大家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集思广益后回答:因为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和平有利于发展。教师追加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一障碍?学生研究后回答: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解决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深化拓展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采用以“四史”为背景的影片,设计练习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探究动机,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以致用,夯实对和平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树立忧患意识,以及维护和平的理想信念。通过对“四史”影片素材的应用,以及参加研讨练习活动,学生懂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并懂得居安思危、發奋图强,吸收历史教训的道理[3]。

思政课是实施“四史”教育的主要平台,教师应该从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利用“四史”资料创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回溯历史,了解和平的重要性,基于“四史”开展问题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构建新知,应用“四史”实施深化拓展,引领学生居安思危,立志为和平与发展付诸实践,从而达到“四史”教育的有效融入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秋会.“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3(4).

[2] 令润岗.“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3(3).

[3] 陈秀迪.政治认同视域下“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思考[J].广西教育,2022(5).

课题项目:2022年甘肃省教育规划课题“‘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课的实践研究”(GS[2022]GHB0012)

编辑/王波

猜你喜欢

教学探析四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导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跨栏跑教学浅探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