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造车:一键提速之忧

2023-11-11刘珊珊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39期
关键词:大众汽车造车新车

刘珊珊

在前不久的慕尼黑车展上,大众汽车不仅带来大量电动化产品,更反复提及两个字:提速。

按照计划,大众汽车新车的开发周期将从54个月缩短到36个月,原因是为了跟上中国竞争对手的开发效率。“从中国竞争对手可以看出,这是可行的。”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董事会成员、技术研发负责人Kai Grünitz表示,“我们有具体的想法如何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在中国一款电动汽车的上市周期比大众给出的时间还要快。

百度智能驾驶总经理苏坦感慨,过去一款车的上市周期是48个月,后来提升到36个月,或者稳定在24个月,到今年很多车型从立项到上市只有18个月,非常激进的厂商甚至14个月或12个月就完成了新车上市。

按照一般进度,一款新车完整研发周期约为4到5年,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一切都像按下了快进键。

即便是大众这样的传统汽车企业代表都在不断加快新产品推出的步伐。以即将推出的大众ID.2为例,该车采用的正是36个月的开发周期。去年12月完成第一张设计草图之后,今年3月ID.2all概念车就已发布。按照计划,其量产版将于2025年年末正式推出。

路透社报道称,特斯拉在一体化压铸上取得技术突破。通过这项技术,特斯拉可将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车身底部零件压铸成一个整体,而非仅压铸约400个零部件。该技术将令特斯拉生产成本减半,或改变传统的电动汽车制造方式。消息人士称,全新的制造技术意味着该公司可以在18至24个月内从头开始开发一款汽车。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车企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市场中涌现出的造车新势力更是成为推动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由于造车新势力本身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基因,他们如今也把互联网企業高速产品迭代的模式搬进了汽车产业,而在与传统汽车企业的竞争中,快速迭代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优势之一。

2023年4月,小鹏汽车发布了实现无人驾驶前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终极技术架构——SEPA 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在其加持下,小鹏汽车未来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从而实现效率的全面提升。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此前表示,以往国内汽车企业一般是四年更新一代产品,国外可能要六年。而智能电动汽车则是两年更新一代,原因是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电子产品。朱江明直言,从成本看,智能电动汽车的60%~70%是电子零部件,包括电池、电驱、电控以及智能座舱,所以电动汽车未来也要遵循摩尔定律,降价的空间非常大,速度非常快。

“我们将传统的‘整车一体式开发’升级为‘上下分体式开发’,重新定义汽车研发的顶层逻辑、技术形态和供应链,赋能更多场景拥有者造自己的车。”悠跑科技创始人、CEO李鹏此前表示,通过“软硬分离”的模式,新车开发周期可以缩减至12个月内,开发成本缩减至1亿美元。而传统汽车的开发周期通常要48个月,开发成本数亿美元。

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加速,整车制造商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意味着对配套零部件企业研发响应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成本把控、合作开发及快速响应方面有显著优势,也因如此,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倾向于与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的重构为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中国汽车公司非常能‘卷’,这是国外的公司没办法比的。”芯片公司爱芯元智创始人仇肖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全行业的内卷状态下,中国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公司对中国的车企贴身服务,带动了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我国汽车产业不仅要保持电动化的先行优势,还要通过加速智能化的发展形成新的竞争力,只有“两化”同步,甚至更快转向智能化,才能继续保持领先。

“智能汽车对其他技术领域和其他产业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让汽车产业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先导性产业。”张永伟称,“发展智能汽车是一个战略性选择。”

猜你喜欢

大众汽车造车新车
优雅有型,智享科技 大众汽车发布ID. AERO概念车及“大众IQ.科技”标签
大众汽车顺利实现欧盟2021年发布的CO2减排目标
国外新车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热辣新车
大众汽车召回逾180万辆汽车
被偷率最高的新车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