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调查分析

2023-11-1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职生班干部心理健康

马 艳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0)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生理、心理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发展没有完全成熟,从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处在一个不稳定状态。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导致大学生紧张、焦虑的问题不断增多,这也会影响到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他们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

自我概念是主体对自身所持有特质的看法,包括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自我概念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系统,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征。詹姆斯(1890)最早引入自我概念这个术语,他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1]主我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体验,而客我则是指自我中被感知或知觉到的客体。此外,他还将客我进一步划分为物质自我(躯体和所有物的表征)、社会自我(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的自我)以及精神自我(个体内部的心理品质)。詹姆斯的研究从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自我概念,并为后续对自我概念的结构和内涵建立奠定了基础。自我概念是一种自我知觉,这种自我知觉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这些经验大部分与人际互动、自我在社会中的属性有关。[2]自我概念的内容主要包含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Rosenberg(1986)对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进行扩展,形成一系列自我概念的集合体,包括对生理和身体方面、社会结构、作为社会成员自我、能力与潜能、兴趣和态度的各种思想和情感的总和。[3]可见,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一个保护性因素,其能够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面临着同一性危机,所有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不论男女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如何建立个体的自我同一性,以一种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采取行动,用以维持自我的统一感。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是客观、全面的,能够有效地保持自我统一感。自我概念也是一个归因因素,其决定个体对经验的不同解释,因为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审定之后才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因此,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大学生能够使用更积极的认知策略解释遇到的经验,进而体验到积极情绪,悦纳自我,最终能够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自我概念影响期望,具体表现在会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Burns认为,儿童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积极自我概念的学生更期望自己在学业成绩有出色表现、在社交行为上更加具有适应性,这种期望所导致的适应性行为有助于青少年获得社会支持系统,进而增进心理健康。

学者围绕大学生自我概念问题从不同方面展开研究。Hull和Young(1983)从自我概念图式(Self-concept schemata)的角度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图式会影响社交焦虑水平,自我评价越高,社交焦虑越低。[4]国内学者郑全全等(2006)对自我概念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外显自我概念预测外显幸福感,内隐自我概念预测内隐幸福感,并且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能够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这与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李惠萍等(2005)研究发现,初中生自我概念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显著相关。[6]这说明,自我概念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对学生自身的幸福感造成影响。同时,李祚山(2006)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各因子除与情感平衡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均为显著正相关。[7]张涛等(2006)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其自我概念的关系,可以通过自我概念的构建情况对心理健康进行合理预测。[8]而杨宏飞等(2003)的研究表明,在自我概念的构建中,不同层级会导致个体心理健康的差异,具有较高自我概念构建的个体相较于自我概念构建较低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明显较少。[9]同时,王毅(2011)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国内大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以及外在关系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0]由此可见,自我概念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因此,对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和方面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以往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院校,并且关注的是自我概念与临床变量的关系,如幸福感、社交焦虑等,较少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宁夏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其中大一人数比例为31.0%,大二34.5%,大三34.5%,男生51.4%、女生48.6%,发放问卷共600份,回收问卷591份,其中有效问卷5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二)调查工具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该量表由Fitts(1965)编制。该量表共有70个项目,分为9个维度,分别是生理自我(Physical Self)、道德伦理自我(Moral Ethical Self)、心理自我(Personal Self)、家庭自我(Family Self)、社会自我(Social Self)、自我认同(Identity)、自我满意(Self Satisfiation)、自我行动(Behavior)、自我批评(Self Criticism)及总分(Total Positive),采用1~5点计分。本研究中采用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版本是由台湾林邦杰修订的第三版,Cronbach系数为0.87,信度水平较高。数据整理与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

二、结果

(一)年级自我概念的分析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做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的比较发现如下,见表1。

生理自我方面,三年级与一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二年级也有显著差异(p<0.05),一年级与二年级没有显著差异。

道德伦理自我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三年级也有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不显著。

心理自我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三年级也有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不显著。

家庭自我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三年级也有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p<0.05)。

社会自我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三年级也有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不显著。

自我认同整体方面,一年级与三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二年级差异不显著,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不显著。

自我满意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三年级也有显著差异(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不显著。

自我行动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与三年级也有显著差异。

自我批评方面,年级间差异都不显著。

表1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比较

(二)性别自我概念分析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做自我概念的比较发现,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及总分上,男女生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的自我概念高于男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及自我满意度上男女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比较

(三)担任班干部的自我概念分析

对是否担任班干部的自我概念的比较发现:在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及总分上,担任过班干部的高职生和未担任过班干部的高职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满意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见表3。

表3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担任过班干部与否差异比较

三、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支持。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高职生的自我概念明显高于高年级,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黄君(2011)对高职生的自我概念进行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高于二年级。[11]究其原因,新入大学的高职生刚刚结束沉重的高中生活,学习任务相对轻松,有更多意愿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收到来自他人的积极正面的评价,自我概念也更积极。而随着大学生活的新鲜感降低以及对未来工作等现实问题的考虑增加,高职生退出以往参加的社团活动,对探索自我的愿望不再强烈,更多地考虑实习、就业等外部现实,在面临这些现实要求时可能会遭遇挫折,自我概念会降低。

另外,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在性别变量上,女生的自我概念水平高于男生。这与姚计海等(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12]。这可能是男性感兴趣的是社会地位和权利,而女性更关心人际关系。[13]这与社会学的研究也是一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社会文化作用的结果。我国传统文化对的男女生性别角色有明确定位。社会要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家庭,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这一价值观普遍被内化为女性的自我概念,因此她们更关注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更愿意承担家庭中的劳动和事务,因此女同学在家庭方面比男同学有更高的自信。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高职学生自我概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刘力新等(2007)对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14]。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定义更加宽容和多元,男女生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更加均等,女性的角色不再仅限于家庭,社会也更加鼓励女性在职业上发展,使得男女生自我概念更加趋向平等,所以二者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并不明显。

本研究的一个新发现是,担任班干部的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各维度均高于不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如黄君发现担任班干部的高职生的自我概念要低于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对自我有更高要求,选取的参照系与同上高职的同学不同,总是拿自己和本科同学比,觉得“低人一等”。而事实上,在班级或学生会任职的高职生与老师、同学接触的机会较多,这会增加互动过程中积极反馈的可能性,而积极的反馈有助于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再加上班干部角色本身要求任职人员只有与同学保持团结协作,依靠集体智慧,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为了保持良好的自我概念和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谦虚谨慎、彼此协作,在平时就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平。当行为出现偏差时,也会根据社会要求调整,以期满足社会对自我的期待,而且,在不断的互动中,其社交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提升,自我概念进一步加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年级、性别和是否担任班干部等,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心理育人、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时,要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创造多方平台让学生担任干部职务,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而维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了探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的取样范围比较小,取样主要来自省会城市的高职学校,未能将省内其他地区的涵盖其中。其次,此次研究数据依靠被试者的自我报告,这种主观报告会导致一定的误差,比如说社会赞许效应。如果从同伴、老师等多个来源收集数据,将会得到更客观的数据。最后,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横向研究,仅对人口学变量进行了分析,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相关或纵向研究,考察自我概念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扩大研究范围。

四、对策

(一)学校层面

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利用不同途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校园氛围。本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这进一步说明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与活动的必要性。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与活动中,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开放性的讨论来鼓励大学生积极交流,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并分享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方式和手段。这种讨论提供一种机会:让大学生可以在不同思想碰撞的环境中,帮助他们理解自己与他人在对待事物上的差异,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理论课程,以帮助大学生发展客观、全面的自我,承认个体的差异性,提高接纳自我的能力。同时,鼓励大学生在个人能力和素质等内在因素方面进行比较,而不仅是在物质等外在层面进行攀比,提高自我心理的完善。此外,积极为大学生提供认知和探索自我的平台,以助他们找到自身的定位,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增设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平台,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支持。还可以定期进行走访和谈心,掌握大学生的情绪健康状况及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纠正他们不合理的自我认知。

(二)个体层面

学生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本研究表明,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高职生的自我概念明显高于高年级,这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或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体现在积极的自我概念能够指导个体的行为,解释个体的经验,并影响个体的期望,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仍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真实自我的全面客观认知基础上的,因此大学生群体应该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接受自身的不足并不断超越自我。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来了解自己,思考“我是谁”的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可以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活动,通过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接受自身的不足,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消极地逃避自身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信心,设定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并不断更新自我,进行自我教育。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现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将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同人群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成为学生和教师获取知识的新媒介。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格外依赖,这一行为对学生的认知、性格、情绪和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互联网本身具有双向平等、互助和隐蔽等特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辅导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以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辅导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辅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心理教学和心理辅导咨询,定期进行心理测评,这种网络测评较现场测试来讲,更无压力且轻松愉悦,能更真实地展现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种方式也更及时地帮助心理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由于互联网上存在不同价值观,言论、信息繁杂,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适当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增加其识别能力。

(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对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联。他们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在新的环境中,旧有的人际支持降低,新的人际支持系统还未建立,学生需要与新环境中的不同主体和相关元素进行互动,合理的社会支持程度将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社会互动。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知。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应从小教育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首先,给予情绪价值,提供关怀和关爱,不剥夺孩子自由发展和自我反思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其次,意识到他人的评价对孩子成长发展的意义,意识到外部评价对孩子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作用,将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态度和评价纳入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认知的结构中,在父母对孩子适时、积极的评价中,促进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的形成。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广阔、平等和和谐的交流平台和学习平台。其次,在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建立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专题的形式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认知。还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引导渠道,促进大学生实现积极的自我认知。

猜你喜欢

高职生班干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竞选班干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