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内涵及体系构架的思考
——以宁夏开放大学《中医药学概论》课程为例

2023-11-10蒋卓言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医药学概论药学

蒋卓言,袁 婵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开放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1)

近十年来,我国将德育改革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不断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自上海开放大学牵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便出现在各种场合以凸显它的重要性。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随即各种文件、政策出台,全国的教育者都走向了“大思政”教育时代。

在教育正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今世界,为全民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为全民多样化教育服务的开放教育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和潮流。为实现教育机会公平、高等教育普及化,为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开放大学应运而生,同时也在思政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各专业课程,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使思政教育切实成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职能作用,也成为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教学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开放大学药学专业的《中医药学概论》一课也必须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注入,从而使医德医风、医者仁心教育悄然扎根于药学教育之中,实现“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的有机融合。

一、《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内涵

《中医药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承担着一门专业课程的主旨导向和育人导向、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养成等等,均需要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相融相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与作用。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聚焦开放教育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深入研究药学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提升课程的人文与思政“温度”,从课程所涉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视角,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强化他们学术诚信的职业素养,进而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开放教育新格局。[2]从思想深处保障和实现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任务——这便是《中医药学概论》中“课程思政”内涵的核心要义。

具体而言,《中医药学概论》中的“课程思政”,是从中医药学概论课程中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政治元素,结合开放教育药学专业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需求,针对药学课程的特殊性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使《中医药学概论》教学课堂成为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锤炼心智、提升道德修养的共同载体,有效发挥“三全育人”的功能。

开放教育体系药学专业中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是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中医学、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属于自然科学,同时兼具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其中的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3]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态观、生命观、疾病观、养生观、防治观等,都富有大量“思政教育元素”,因而这也成为《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能够进行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理论源泉,理应在教学中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和滋润,潜移默化地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达到增强开放大学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深层次教育内涵,实现全方位、大思政的教学目标,不断推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的体系构架

深入挖掘《中医药学概论》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分析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内涵,只是实现专业课教学“立德育人”目标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则是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些“思政教育元素”组织起来,形成科学、系统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要构架上述教学体系,首先要把握开放大学的教育特点。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平台,开放大学的学生群体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基本定型,并且以网络在线学习、自主学习为主。面对学习具有自主性、碎片化特点的成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思政方面的“教”和“导”更需要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和艺术。并且开放教育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已经比较成熟,有教、学、管、研、服一体化运行的远程教育“一网一平台”教学平台。因此,《中医药学概论》的“课程思政”难度显得更高,更具有挑战性。故而,构架《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必须从成人学生群体、开放教育学习方式这一特殊实际出发,探索“大思政”背景下,适合成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的新路径、新教学方法和新策略,建立起思政目标与开放大学《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相融合的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方法,并辅以与开放大学《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效果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标准和程序。

其次,开放大学《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结构,应当以挖掘《中医药学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基础,归纳概括其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具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内容中的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元素,全面分析这些元素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归纳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观点、理念,尤其应注重收集整理反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生动案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文献,以讲述中国故事的体例,列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架构,进而形成科学、完整、生动、鲜活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再次,开放大学《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模式,应分析新形势下药学行业需求、专业人才要求及当前开放教育成人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强化《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掌握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遵纪守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升服务基层、农村、边疆和民族地区的意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育人内涵进行顶层设计。[4]应探索适合成人学习者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途径,“课程”与“思政”的辩证关系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按照“与专业育人内涵相结合、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新时代开放教育学生心理特征相结合”的要求,在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融入育人元素。应通过一定的教学实验,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诸种因素,确定其中的主导性、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而选定、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案及教学目标实现路径。

三、《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围绕“课程思政”这一目标,以《中医药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为例,在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以不同方式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教学设计。

(一)在教学过程中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中医药道路自信意识

中医药学是迄今唯一基本保留的古代生产实践方式的科学,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思想内涵,如五行生克制化、亢害承制理论背后所体现的“和”思想,“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的人体主体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高下不相慕”的淡薄情怀等,都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和道德操守的体现,体现了追求和谐、节制适度的精神境界。[5]

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属于自然科学,同时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在讲授“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概念及构成”时,通过对“中医药是否是伪科学”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中医药学理论的整体性、恒动性、系统性等特点进行思考和分析,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育新时代有觉悟的、具备中医药知识的中医药人才,坚持走好中医药道路,帮助学生树立中医药道路自信意识,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二)教学中讲述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文化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在讲授“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通过讲解古代先贤防疫治疫的事迹,引发学生思考古代防疫治疫对现代防疫的启示,并结合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思考中医药文化对“健康中国”的有效构建和早日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古代疫病防治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是一代代医学先贤在疫病中挺身而出,通过医疗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他们身上的奉献、担当精神是对医学道德的生动诠释;防疫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古人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体现了辩证思想,坚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古代防疫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抗疫防疫过程中,中医药以独特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与科技的双重实力。我们要坚定中医药理论自信,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让学生认知中医药的先进、中医药的魅力、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医德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三)学习中医药发展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树立高尚的医德,增强人文道德修养

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先贤的事迹发人深省、感人至深。《黄帝内经》里的岐黄之术、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等典故,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阐发的学医著述初衷,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的“大医精诚”医德要求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文字,都是教育学生的经典材料。

学习和接受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人格思想,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能真正继承祖国医学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医德传统,真正对患者有同情、救助之心。[6]传统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钟南山院士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这一案例,引发学生对医术、医德问题的深度探讨,对仁心仁术的思考,增强学生人文道德素养。

(四)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临床诊治的基本方式。既然中医药学的特点就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那么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对待疾病的方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中医看的是有病的人,而西医则看的是人的病。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中医药学在考察人体的时候始终将人放在浩大的宇宙和自然界中,综合各种因素来阐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理上、病理上、诊治上都要坚持这种整体观念。通过讲授“整体观念”,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大家与小家的关系,理解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新冠病毒肺炎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场重大传染性疾病,在疫情应对中,以中国为代表的集体主义精神较强的国家和国民表现出了惊人的集体行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而集体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防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内在驱动力,对全人类具有重大意义。

四、《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为检验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校开设本课程的9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涵盖健康管理、药学专科2个专业。请学生线上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之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一)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率

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学概论》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影响力,影响率达95.95%,见图1。

影响率=(有很大影响问卷数+有一定影响问卷数+影响较小问卷数)/有效问卷总数×100%

图1 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率

(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中医药学概论》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能够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兴趣的促进、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人文素养的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改进,93.18%的学生认为在《中医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中合理实施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学习《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兴趣,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表[n(%)]

(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思政学习内容类型及融入方式

问卷结果显示,92.05%的学生对“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88.64%的学生对“专业伦理和道德法治”的学习内容感兴趣,84.09%的学生对“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学习内容感兴趣;87.5%的学生对案例穿插式的融入方式更喜爱,其次是专题嵌入式,占比为73.86%。此结果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事例、案例类课程思政资源,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见图2、图3。

图2 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思政学习内容类型

图3 学生喜爱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五、结论

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药学教育内涵的全部,教”在于“业”,“育”在于“德”,开放大学药学专业的《中医药学概论》应以“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将医德医风教育、医者仁心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植入专业教育之中。因此,药学教育的内涵有必要从专业教育拓展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并重,充分挖掘《中医药学概论》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构架、组织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这对于新时代开放大学药学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医药学概论药学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