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江南古典园林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3-11-09王志远王晓冰杨蕊宁汤庆新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承创新文化自信

王志远 王晓冰 杨蕊宁 汤庆新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成就极高的一门艺术,而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繁复的空间体验和精致的造园手法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近年来,国内的建筑学领域提倡从当代建筑设计的角度对古典园林进行重构再认识,古典园林慷慨细致地展示了古人的审美和精神层面的至高追求。在当今世界,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源泉,是应对全球文化多样性冲突的心理支撑,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心理支柱。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庞大体系的一个分支,同样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文章基于文化自信,对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和特点进行阐述,指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整体布局、立意、空间的延伸与渗透、空间序列、审美特点与细节等,试图将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方法合理地运用于当代的建筑空间设计中,同时也根据各方面传承提出一些想法,以此探讨古典园林空间在当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古典园林;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1;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3

1 文化自信相關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表现出了尊崇且坚信的态度。党的十九大将文化自信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1]。如今,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立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标志,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独立性和生命力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建筑则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建筑设计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2 江南古典园林传承背景

2.1 江南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江南地区的造园艺术愈发成熟,涌现出了一批造园艺术家。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最具特色[3],它鲜明的特征折射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鼎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高达300余所,形形色色地遍布古城内外的各个角落,因此苏州也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私家园林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了发展势头,这种建筑形态的出现,是古人追求自然、依恋自然的一种现象,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4]。

2.2 江南古典园林概述

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并称为中国三大园林,它们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高成就的代名词。在古典园林中,四大名园分别是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5]。除此之外,狮子林与沧浪亭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彩佳作。先人们通过对水景、建筑和花草树木的搭配,因景设置园林建筑,使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3 江南古典园林选址

南方的建筑从选址到建造都很注重风水,古人们将水视为财富,园林更是以得水为贵,因此江南古典园林的选址大多靠近有水的地方。如果所选宅院缺乏水源,古人们也常常会挖池蓄水,将所得之土堆砌成山[6]。

3 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3.1 建筑布局

五千年来,这片土地长期处于封建宗族势力的统治之中,这种压迫使中国人民形成了向内的民族性格[7]。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还是亭台廊榭,都是沿着园林的周边建造的,所有的建筑都面向内、背朝外,从而形成了大而聚合的庭院空间,并且大多数园林的庭院空间都以水面或者水池为主,向内汇聚的感觉分外强烈。

建造园林离不开山、水、植物和建筑这四大要素,在建造过程中,古人们通过造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虽然园林的面积不大,但在有限的空间里,古人们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设计的树木花草、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让后人置身园林中乐而忘返,给人以小见大之感。清代钱泳曾提到,“造园如作诗文,比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8],从侧面反映出古人们在建造园林时十分注重意境美。

3.2 空间序列

空间的序列关系到园林的布局和整体性,江南古典园林有多种空间和多个视点变化。空间的纷乱复杂,会让人们很难找到一条明朗的主干道,江南园林的建造手法是一种综合空间的序列方式[9],目的就是达到以管窥天的视觉效果。如果想要到达园林中心,就先要经过园林建筑,再经过蜿蜒曲折的小路,才能抵达园林的主要空间。在空间中,这种抑扬顿挫的建筑表达为展示主空间夯实了基础。

3.3 空间层次

在限定的大小空间中,为了表现出空间的丰富性,空间的延伸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延伸的空间不仅能突破边界,还能拉近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关系,这就是“流动空间”。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将影壁和廊桥融为一体。门洞、窗口的使用,将分割的空间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连通、相互渗透。由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人常常采用含蓄的艺术手法设计园林,古人们通常将精彩的景观置于幽深之地,又或是隐于山石之间。

4 江南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

4.1 叠石理水、花木众多

江南是中国的水乡,古人们擅长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水石相伴构成园林的主体景观。此外,植物也是极其重要的角色,江南气候湿润,非常适合花木生长,在园林中,可以找到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且多奇花珍木。在古人的悉心照料下,园林中四季有花,三季常绿,再加上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的辅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园林的特色[10]。

4.2 建筑淡雅朴素

江南古典园林以淡雅著称,朴素的建筑风格、自由的布局、不拘定式的结构与北方宫殿庙宇的形象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建筑的配色上也以白墙黑瓦为主,将清新淡雅贯彻到底。

5 江南古典园林的细节特征

5.1 花窗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洞窗以漏空图案填心称为花窗[11]。花窗也叫漏窗,不仅用于通风采光,还能渗透空间。通过对花窗的应用,园林建筑的空间能够得到灵活的处理,从而形成景色虚实、色彩和明暗的对比,丰富了观景层次。

对于不同功能的需求,花窗在形式、位置、大小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花窗可分为洞窗、景窗、漏窗等种类[12],它们被使用在游廊、院墙、亭、台、楼等各种建筑物上。花窗的图案大致分为几何、树木花卉、动物、山水风景、人物神仙、故事戏曲、博古杂宝等[13],在中国造园艺术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假如园林似一首好诗,那么花窗就是它的字词佳句。古人们在园林建筑中融入了吉利祥和的主观愿望,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祈盼,传递着天人合一的希冀与慰藉。

5.2 雕饰

“雕梁”是指在建筑构件上进行雕刻,雕刻工艺可分为木雕、砖雕、石雕[14]。这些雕饰出现在建筑物上,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给人带来的重压感,同时也是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建筑雕饰的内容题材宽泛,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有山水风景、奇珍异兽、花卉植物、人物故事等,古代的工匠们通过比喻、借喻等手法,雕刻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6 江南古典园林创新之处

6.1 建筑

对于新的建筑,在配色和风格上可以延用原有的白墙青瓦,但在材质上要有别于古典园林,具体可以选择新型材料,如花岗岩、混凝土等。在建筑的耐用度上,可以考虑在墙角等脆弱的地方用石材加固,起到保护的作用。在延续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可以融入现代建筑材料,如玻璃或者钢结构,引入现代的几何语言。

6.2 庭院

6.2.1 叠石建山

在古典园林中,匠人们为了追求山水画的意境,常常在池边堆叠石块、造假山来营造艺术美感。为了表现石头的特殊纹理,往往会将一个石块打造成心仪的形状之后置于湖中,经过数十年的洗礼后再收回,使其展现独特的魅力。而在现代,可以选择新颖的技术,通过人为的创造、打磨或燃烧等技术,使其展现独特的面貌。

6.2.2 理水

园无水而不活,水已是江南古典园林中血液般的存在[15]。在古代造园过程中,古人们通常将水面的形态作为园林造园的基础,在对水面形态的处理上,通常遵循以曲辅方和似方若曲的设计法则。

在现代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在秉承传统理水法则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驳岸去柔化池岸,增加曲折意味,丰富流线的变化。运用现代手法对传统造园要素进行加工处理,不仅具有人工的稳定特性,还能够迎合现代审美。

6.2.3 曲桥

桥在古典园林中具有交通功能,不仅可以连接景观节点,还可以增添审美意味。在现代园林建造过程中,除了要延续曲折蜿蜒的特征外,还可以创造不同的形状。在材质的选择上,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也让桥的面貌变得更加多样。

6.2.4 植物

在古典园林中,匠人们会选择更多复杂的植物,如松、竹、梅、柏、莲等。在现代设计中可以选择同样的植物,在种植与生活的过程中,加以人工辅助,呈现优美的曲线,同白墙一起,展现植物工笔画的秩序感和韵律美。

7 结语

如今,古典园林已然是江南地区最明显的地域性符号,要以遵循传统文化法则为前提进行创新,在建筑上采用现代几何语言,将现代材料与传统造园法则相结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风格纷纷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同质化问题的加剧。在往后的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将传统符号和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创新,是当代设计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千姿百态的面貌向世界诉说着它们的美,不断推动着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2] 赵斌.论文化自信[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82-86.

[3] 江南建筑艺术的精华:苏州园林[J].青岛画报,2020(7):24-27.

[4] 上官永吉.江南园林空间在当代博物馆中的传承与转译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5] 方茜.苏州四大名园中的景名文化[J].建筑创作,2004(10):116-121.

[6] 潘毅斌.传统风水思想在江南园林要素中的应用探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

[7] 尚大为,吴晓君.透过中国民族性格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J].山西建筑,2009,35(32):41-42.

[8] 张胜利.清代乾、嘉、道时期江南地区私家刻帖活动探究:以钱泳为中心[J].中国书法,2019(20):124-126.

[9] 蔡云飞,梁明捷.小中见大:解析网师园的空间营造手法[J].建筑与文化,2021(5):109-111.

[10] 王爱敏.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美學特征的比较[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9,2(10):181-182.

[11] 叶永,闫爱宾.引景·入景·入境:试析上海古典园林洞门花窗艺术[J].工业设计,2019(1):100-104.

[12] 施济光.江南园林与哥特建筑的花窗艺术比较研究[J].美术大观,2020(10):120-121.

[13] 任国亮,张磊,丁鼎.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华器物文化研究:以江南园林花窗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58,263.

[14] 陈圣泽.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雕饰之美:以上海豫园为例[J].汉字文化,2020(16):150-151,162.

[15] 赵二保.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安徽建筑,2021,28(5):17-18.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传承创新文化自信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园林艺术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