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中环境美学思想的运用及发展研究

2023-11-09韩悦恒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韩悦恒

摘要:目的:21世纪初,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开启了大拆大建模式,大量历史建筑及古典园林遭到拆除和严重破坏,大量历史保护主义者对此予以抨击。文章以拙政园为例,研究古典园林中环境美學思想的运用及发展,以期为现代园林和环境设计提供借鉴。方法: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美学渊源,集文学、哲学与艺术于一体,因而有必要保护和传承,目前大量研究者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国古典园林,除了研究古典园林的设计表现外,还提出了现代园林的发展策略。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要巧用环境美学思想,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园林空间。文章基于环境美学的概念,针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现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在空间、景观和意境中采用艺术手法,并结合环境美学思想,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研究发现,现代园林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寓情于景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景观。结论:现代园林的设计营造,需要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并创新传统思想,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与提升。文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以期为后续的园林设计与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环境美学;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3

0 引言

“环境美学”这一名词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其产生于20世纪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环境美学的理念,老子主张以自然为美,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提倡自然无为,体现了道的真谛。这就是古人对人与自然的态度,认为自然界的东西才是美的,人为的则是丑陋的。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美学理念在我国早已萌芽。查阅文献发现,从设计美学角度研究园林艺术的文献较多;然而,从环境美学角度切入,将环境艺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将环境美学思想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进行分析,为园林设计提供思路。

1 拙政园介绍

1.1 拙政园概况

拙政园与同样位于苏州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和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其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拙政园在数百年间屡易其主,还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整改、复建。拙政园以植物景观、水石景观为主,建筑密度不高,充满自然野趣。如今,其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1.2 拙政园整体布局

拙政园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属于大型江南私家园林。全园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是东部新园、中部拙政园、西部补园,这三部分的景观各具特色。东部阳光明媚,追求田园情调,以荷香阁、缀云峰和芙蓉亭为主体建筑;中部亭台楼阁林立,建造了许多古典风格的建筑物,其中主楼远香堂富丽雅致,是拙政园的主景区域;西部的波浪形长廊依水而建,蜿蜒曲折,构成“园中有园”的奇观。拙政园内地质松软,湿度很大,不适合建造太多的建筑物,因而园内以水为主体,并用植物补充,在视觉层面增添了诗画的意趣。无论是在景观层面还是在功能协调层面,拙政园都可以说是私家园林的典范,因此其成了古代四大名园之首。

1.3 拙政园风格及设计理念

拙政园注重亭台轩榭的格局。园舍是园林艺术的四大要素之一,在江南私家园林中,亭舍、楼台、阁轩应有尽有。有别于皇家园林规整的建造方式,私家园林的亭舍大多位于市井之中,闹中取静,与周边民居住宅相辅相成,具有小型、精巧、结构紧凑、功能性强的特点。

此外,在植物的搭配上,拙政园也有独特的风格。在园林中,许多景观的构成都与花草树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听雨轩、远香堂、枇杷园、海棠春坞等。植物或烘托建筑物,装点院落,或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拓展景色的广度和深度。

2 环境美学的概念

环境美学是基于深厚文化底蕴的内涵表达,从环境本身出发,着重探讨审美在设计领域的规律,结合有关的审美形式、美学原理以及生产技术,应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产生一种新的美学形式。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探寻和追求美,美学就诞生了。而美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美是何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美”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对此各抒己见,但美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当代,设计与艺术不可分离。由此可知,艺术与园林设计也是不可分离的,环境美学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我国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及独特的民族风格,这和环境美学与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息息相关。

3 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3.1 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

中国古典园林在长期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供后人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艺术融合,创造了许多美学观念,这就是设计美学在园林中的发展。在园林设计创造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认识设计美学概念,并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及审美观念,使园林景观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及功能需求。

中国古典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设计师运用人工的手法对自然进行设计创造,设计排布各种建筑、山石、水渠等,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本文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探讨设计美学在园林中的应用。

3.2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现状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出现了台,但其主要用于祭祀,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相分离。汉代之后,台的祭祀作用逐渐削弱,开始成为观赏风景的建筑。这一功能上的变化对后来的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园囿,其主要是统治者日常居住的场所,同时配备有寺庙、花园以及仆人居住的辅助建筑。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初步阶段,园林的基本形式初步形成。北宋时期的园林建筑以朴实风格为主,但园内的自然景观和植物的设计布局非常独特。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形制基本形成,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将设计美学和园林建造完美融合,造园技艺与造景手法也得到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园林有功能全、形式多、艺术化这三方面特点。

现代园林设计吸设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同时巧妙运用环境美学理念。将现代科技材料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出具有更多功能和更高审美价值的现代园林。在园林建造与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充分掌握园林設计的基本法则及设计美学理念,将其与当前的社会背景、科技手段结合,使园林更符合时代需求。

4 环境美学在拙政园中的体现

4.1 空间设计

造园者在建造拙政园的过程中,将空间设计看得格外重要。空间布局是否成熟是判断一个场景是否具有视觉效果的关键。在拙政园设计过程中,造园者喜欢运用节奏与韵律。在空间布置时运用环境美学的理念进行艺术指导,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植物的布局编排、景观节点的设置以及空间的组合等,最有效果的是空间的组合。运用环境美学手段对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编排,能呈现出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景观空间,创造出具有美学特征的园林空间。

4.2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一种人工造景方法,即借助场地的自然条件,结合艺术设计思想,形成一种主观的造景效果。在拙政园的设计过程中,造园者使用了假山、水景、建筑等要素,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另外,造园者还经常采用借景、框景、漏景等方法来营造不同的景致[2],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达到“移景”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呈现园林之美,造园者将建筑与其他元素搭配组合,如引入山水、植物等元素,为建筑增色。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基本要素是筑山、叠石、理水,因此在设计拙政园时,除了植物这一基本要素之外,山、水、叠石也是必不可少的。造园者依照环境美学理念,结合古典园林设计思路,以达到计成在《园冶》中所陈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浑然天成。高度尊重自然的园林建筑设计理念不仅顺应了当代的环保设计理念,还可以更好地发挥自然景观的作用,突出建筑的生态性。

4.3 意境营造

从古至今,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而意境也存在于环境之中。风景和文化创造构成了意境[3]。在设计拙政园的过程中,造园者不仅通过运用人工手法创造出宛如自然造物生成的景观,还通过不同空间的布局和景观的设计营造,使游园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营造出寓情于景、情景相融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通常是为了使游园者产生思乡之情,从而使人对园林景观产生不一样的感情。

此外,中国古诗词也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园林艺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美学价值。将古代诗词绘画运用到园林设计中,“以画入园,因画成景”,能赋予园林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美学价值。在拙政园具体设计中,造园者常常借鉴诗词中别有韵味的场景,将其呈现在园林景观中,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通过构建月色下喜鹊和鸣蝉的意境,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景观。

5 环境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

5.1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构园得体。”不同的园林对人工和自然要素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在造园艺术中,中国古典园林最注重自然山水、地形地势等自然要素的处理,因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与植物景观的关系[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在不断的实践中创造出类型不同、各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如叠山、理水、借景等。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最能体现环境美学和中国古典园林的结合,并将这种结合发挥到极致。首先,要了解园林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其次,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再次,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做到自然和人工的统一,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与理念。最后,要注意整体设计过程中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形态之间的变化,注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

5.2 寓情于景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下的审美需求,科学借鉴古典园林建筑手法,设计出既有古典园林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园林景观,并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将现代园林内的情与景有机融合。例如,位于上海的松江醉白池作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虽然面积很小,但设计师在外面扩建出的园林结合了中西方的风格。

5.3 生态保护

在园林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可忽略的,古典园林通常按“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原则设计。在建造园林前,建筑师会对周围的土地、景观进行全面的调查,水体、建筑、山石、植物等各园林要素的搭配和设计会最大限度尊重原始状态。同时,重视景观的布置,提倡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5]。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引入了生态驳岸的概念;在绿化上,应增加绿化比重,选用适应力强的地方树种,同时注重乔木、灌木与草的搭配,以形成较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设计要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以生态为核心,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6 结语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元素的不同排列,创造出不同的风景,为以后的园林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设计师造园时,既要把环境美学思想与设计理念相融合,又要把自己的思想、审美理念和意境相融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以达到现代园林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银明,顾鸣,刘素琼.设计美学视域下的艺术染整“文本创新”[J].丝绸,2022,59(9):97-106.

[2] 李超德.接受和体验视角看设计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J].美术大观,2021(10):118-125.

[3] 周玉蓉.设计美学在家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6):182-184.

[4] 亢钰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探讨:以苏州拙政园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5):152-154.

[5] 孙继国,张崔潇,侯梅雪.设计美学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兼容[J].美术教育研究,2022(2):74-75.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浅谈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