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09郭宇盈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

郭宇盈

摘要:目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未来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使许多相关从业人员注意到乡村景观建设。近几年,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大家外出旅游的选择之一,乡村建设为顺应市场需求,对乡村景观进行了改造与设计。由此乡村景观本土化营造成为热点词。而有些乡村景观设计虽挂上“乡土”的名号,但实在是徒有形象,而无乡土味。乡村建设中的盲从、缺少理论指导和激励机制,以及对乡村中的本土元素缺乏调查与研究,导致乡村景观本土化营造困难。为实现乡村景观本土化营造,当前亟须对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中的合理运用展开研究。方法:文章首先以“乡土”为切入点,解释“乡土”“乡土景观”等相关概念,并根据相关文献,提炼乡土元素,明确如何使乡土元素科学应用到乡村景观中。结果:针对乡村景观现状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策略,进而从理论角度增强人们的乡土观,实现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科学应用。结论: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应用乡土元素,有利于延续乡村本土文化及振兴乡村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乡土元素;乡村景观;乡土材料;乡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3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乡村与城市逐步“同化”,人们对乡村的认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强调了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的合理应用如何影响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知,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1 乡土和乡土元素

1.1 乡土的含义

《列子·天瑞》有言:“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此处,乡土的含义指人们出生的故乡。当前,“乡土”是指乡村环境与人产生的衍生物。“乡土”这一词并不是抽象的,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具体表现为当地的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风土人情等。

1.2 乡土元素的含义

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乡土元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源自某个独一无二的地区,反映出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它们的存在使这片区域独具魅力。乡土文化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即乡土元素,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划分[1]。乡土元素通常为当地的建筑、农业用品以及传统的手艺等。此外,还包括当地的民族传统、社会活动、宗教仪式以及艺术品。

2 乡土元素的类型及特点

2.1 乡土物质文化元素

乡土物质文化元素包含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自然景观是由多种自然元素组成的独特的景观,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特征,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土人工元素是人们对自然景观造成的影响表现,是在特定环境内,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并可体现当地特色、传递当地文化的物质元素。

2.2 乡土非物质文化元素

乡土非物质文化元素是指习俗、文化、生活方式等,能够反映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模式的元素。相较于具象的物质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元素往往是无形的存在,但仍能为乡村增添不同的风情,如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是非物质文化元素,还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景观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非物质文化元素,以便更好地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2.3 特点

2.3.1 地域性

乡土元素是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受到特定地域的影响,其中的自然与人工元素也会逐步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如福建土楼“四菜一汤”,其建筑形态及使用材料都与“地域性”密切相关。如今,城市化不断加快,乡村的地域性特征正逐步消失,如何将“地域性”与“现代化”相结合并融入乡村景观建设中,是当前着重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2.3.2 传承性

乡土元素的传承性体现在乡土空间中。在乡村景观发展过程中,在一代代当地人及自然发展的相互作用下,乡土元素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及寓意,由此得到流传,如传统古村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

2.3.3 文化性

乡土元素能反映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的生活环境和物质用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乡土元素的文化性,以便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文化景观,并且能够更好地体验乡土文化,讲述独特的乡土故事。

2.3.4 多样性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每一省份都存在数不尽的鄉村。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乡土元素。同时,由于乡村的人口数量、农作物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所形成的乡土元素也呈现出多样性。在乡村环境中,一块砖、一棵树、一座桥等都属于乡土元素的一部分。

3 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本土植物缺失

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乡村景观的事前设计对当地的植物不甚了解,更多采取“拿来主义”,未考虑乡村的地域特色。目前,在许多乡村景观中,苗木的布局偏重城市化,植物品种的配合、群落组合的层次结构都有城市化痕迹,缺乏乡村特有的质朴韵味,忽视了适合本土生长的树种树苗。

3.2 生活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的大量兴起,许多城市居民纷纷把乡村当作完美的休闲之处。乡村旅游提供的新的旅行体验使乡村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也使乡村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中,从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快乡村的现代化,使乡村传统的手工制造业得以实现从机械到智能的全面改革。但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乡村景观被破坏并逐步消失,城市景观应用于乡村中,导致每一地的乡村都具有“相似性”。

乡村旅游迅猛发展,部分具备自然性和文化性的古村落难逃被现代工业改造的命运。生活背景差异巨大的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频繁,导致多种文化互相碰撞,并有效渗透,潜移默化地使乡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2],乡村原本质朴的氛围受到冲击。

4 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4.1 保护

乡村景观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乡村景观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自然界增添独特的色彩,并且有助于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在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存乡土元素本身的特性,尽量少修正。此外,更接近自然和生活的材料更有可能被乡村居民和游客接受。

4.1.1 保护与尊重乡土原貌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景观的建设都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息息相关。乡村景观是依附地势、水文气候等因素形成的。因此,每个地区的地质地形、土地条件均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也反映在地区的命名上,如山、峰、岛、屿、岭、冈、源、丘、坪、甸、坝、坡等[3]。乡土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稳定地貌是为了使土地与村民的生活相协调。

4.1.2 水体元素的保护

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其物质环境设计中的本土元素除了会应用于乡村环境的整治中之外,其相互关系也十分密切。针对水体元素,应用时需要考虑与水边植被的协调性。同时,村庄水域四周的连续空间是村民运动和休息的地方,要注重水域环境的自然美。在青海省白杨林沟村的水体改造中,采取一种以睦邻为基础的设计策略,通过3次集中的行动,使水体形成一条充满跌落感的开合水溪。在水体原始的基础上设计,既保护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又增加了具备复合功能的亲水公共活动场地。

4.2 再现

以保护为主要目的,利用乡土元素营造富有艺术气息的景观氛围,是乡村景观建设科学应用乡土元素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乡土元素特点,结合乡土因素与乡村景观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而非复制粘贴。

4.2.1 乡土材料运用,展现乡土色彩

乡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村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使这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经验得以传承。这些建筑和材料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展示乡土风情的重要媒介,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更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

在广阔的乡村环境中,乡土材料是最为常見、最方便、最易利用的本地资源。随着全球范围内气候差异的加剧,当地的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地的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景观不断演变,从“火炕”到“青砖黛瓦”再到“白墙”,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因此,在规划乡村景观时,必须考虑当地的色彩基调,以确保其统一性。

4.2.2 乡土事件提取,塑造乡村景观

当地的风俗、文化和传统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可运用名人和文化景观,如具体相关的历史和模型,以传统的场地为基础,以恢复和解释历史表征的形式,唤起表征和尊重当地历史人物的事件,激发村民的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地与参与互动。

4.3 活化

乡土元素的激活意味着保护和繁殖。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乡土元素被新的技术净化和激活,乡土元素的外形被改变,新的景观被发现,再运用于乡村景观中。此外,新材料可与传统的乡土元素相结合。

4.3.1 乡土人文元素创新

在建设乡村景观之前,设计师必须在相关的村庄亲身体验、观察。在设计初期,须对地理位置和地形进行仔细的评估分析,掌握地理、水文等方面的情况。此外,还必须注意人文元素的融入,如古迹、农业遗产、民间传统等。因此,设计师及相关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尽可能了解乡村中的文化。

此外,要特别注意乡村体验,考虑到每个乡村节日。农业是农村的试点项目之一,所以在实践中,相关人员可以将乡土元素与时尚景观相结合,运用具有地理特征的漫画吸引大量的注意力,增强当地乡村景观的交互性体验。与此同时,元素的形式化至关重要。传统的乡村文化应由设计师及相关人员在村内发展和传播,由此可将当地一些隐藏的文化碎片变成有形的符号,科学组合与呈现这些符号,形成“活化”的乡村景观。

4.3.2 创新乡土材料的应用

对于乡村景观设计而言,“混搭”是乡村景观建设中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其中包含本土与外部、原始与创新等相关联的元素融合与搭配。利用元素之间的混搭,增强美感,让乡土材料在“混搭”中营造乡土景观意境。

例如,每个村庄都会出现的陶罐、瓷碗等,可用于种植当地特色植物、作物等,摆放在村民自家的庭院门口,这是对当地的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保留了当地的原始材料。

5 结语

随着我国对美丽乡村及乡村建设的逐步重视与推进,目前乡村建设层出不穷,这一举措有利于乡土元素在乡村中的复苏与传承,需要相关从业者对乡村景观设计有较好的把握尺度。在充分利用当地地域性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性挖掘与搭配当地人文、自然资源,形成“古为今用、协调美观”的乡村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鹏波,雷大朋,张立杰,等.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7):224-227.

[2] 徐雅.乡村景观建设中乡土元素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1,28(12):175-178.

[3] 王萍.论空间维度下语言景观的历史变迁[J].求索,2013(6):156-158.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乡村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