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剧电影的叙事技巧与风格探究

2023-11-09郭琪鑫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

郭琪鑫

摘要:目的:喜剧电影不只有喜剧性元素,也常常带有悲情色彩与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笑中含泪、悲喜交加。对以戏剧冲突为主导的喜剧电影而言,黑色幽默是非常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绿皮书》讲述了黑人谢利博士和白人托尼从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到建立友谊的故事,反思了种族歧视这一现实问题。探究喜剧电影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和风格,能为喜剧电影的发展以及影视创作探索新的方向和表现形式。方法:文章从电影主题、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出发,分析文化符号与喜剧创作的关系,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该片在具体叙事背景下设定的喜剧人物、独特的叙事风格等进行剖析。结果:在喜剧电影中加入对社会阶层的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其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俯视人和人类社会的丑恶和缺陷,从而成为主体的一部分。结论:喜剧电影的创作者利用这种“超越”来让观众发笑,不仅是为了克服现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为了表达他们作为人类的自由和自我意识。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事技巧;种族文化;黑色幽默;喜剧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3

喜剧电影的叙述结构与风格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不同国家与民族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也与大众的观影口味息息相关。喜剧电影起初被视作人们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内容,后来,叙事手法的扩展使喜剧电影的类型与主题意蕴更加丰富,其不单单含有喜剧元素,还以黑色幽默为切入口,不通过故意夸张或惊奇来表达情感,而是以滑稽的叙述方式讲述冲突的故事。当前,喜剧电影的叙事技巧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利用多种手段突出各种喜剧元素。《绿皮书》的成功不仅与优秀的导演与演员有关,也离不开其故事性和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

1 选题背景和目的

传统漫画通过夸张和故意制造惊奇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融合了夸张元素,从而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而《绿皮书》以黑色幽默为切入口,以滑稽的叙述方式讲述冲突的故事。在制作电影时,编剧和导演都面临着如何将电影与主题、类型和经典“前文本”联系起来的问题。当今喜剧电影的创作,不仅仅要融入黑色幽默元素,还要兼具痛苦和快乐、离奇的真相和平静、不相称的反应、残酷和温柔[1]。喜剧创作者利用这种“超越”来让观众发笑,不仅是为了克服现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为了表达他们作为人类的自由和自我意识,因此喜剧电影的叙事与风格值得细细品味。

2 影片《绿皮书》概述

2.1 主题

《绿皮书》讲述了黑人钢琴师谢利博士雇佣白人托尼作为自己的专职司机后,两人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故事。整部影片对赤裸暴露的种族问题进行了温和的描述,有笑有泪,人物生动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一开始身为白人的托尼扔掉黑人用过的杯子,可以看出其对黑人极度排斥的心理。在整部影片中,随着黑人和白人之间种种矛盾情节的展开,种族歧视的紧张呈现在观众面前[2]。从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到二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影片在建立戏剧性张力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轻松和凄美的场景,并影射了种族偏见、性取向和阶级差异等社会问题[3]。二人诙谐而真诚的互动中透露出一种讽刺感,这反映了影片的主题:面对种族差异需要保持尊重和自尊。

2.2 人物设置

在身份形成、人物维度和情节走向的明确叙事层面上,《绿皮书》与《为奴十二年》中自由黑人所罗门被白人困住并获救的情节截然不同,也与主导电影的黑人和白人角色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如《不可饶恕》《肖申克的救赎》等,它似乎扭转了电影中传统的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关系,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如果細心观看这些电影并研究其潜台词,就会发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被友情所取代,但主题仍然暗示着种族不平等[4]。

《绿皮书》中,谢利博士虽然是黑皮肤,但想跻身上流社会,并且有着改变种族歧视现状的内心需求,他行事谨慎,自信的背后却隐藏着自卑与不安,与托尼相处久了之后,其幽默与洒脱的性格逐渐显露。例如在影片最后,谢利博士带托尼去都是黑人的酒馆进行弹唱时,所获得的乐趣与自由是平时为白人演奏所不能感受到的。托尼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中年男人,他性格直接,同样也喜欢耍点小聪明,身上暗含喜剧元素,这点从他评价食物的用语和语气上就能看出来。正是因为两人性格特征、处事方式、学识涵养存在差异,所以路途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才让人啼笑皆非。例如,谢利博士受到不公平对待时,选择过度饮酒,最后与另一个白人赤裸着身体在监狱中等待托尼的到来,喜剧风格的叙事中透露出悲剧色彩。可以从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中逐步挖掘出电影的喜剧元素[5],使人物角色更加饱满,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也使影片更加跌宕起伏,吸引观众观看。整部影片中充斥着种族不平等所带来的无奈气氛,两人渐渐变化的关系也成为黑人与白人对话的桥梁[6]。

2.2.1 “救猫咪”式叙事特征

“救猫咪”是个比喻,即一个人观看救猫咪的行动,随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驻足观看,也就是激发观众对这一现象的认同[7]。这一叙事特征同样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诙谐元素与温情色彩。影片中托尼这个人物的设置正是借用了此方法,托尼写给妻子的信可以印证这一点。托尼大大咧咧的性格和浅薄的文化内涵使得他的文字粗俗简单,无论是交代自己吃的食物,还是描绘谢利博士弹钢琴的情况,其都使用一些极其粗鄙的文字。第二封信仍是描述自己的饮食与接下来的行程,第三封信则由谢利博士帮忙润色,内容与托尼的笔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真挚的情感注入字里行间,这种“救猫咪”行为使观众更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认同感也更加强烈,末尾托尼妻子悄悄感谢谢利博士也印证了这一切,这给予了观众极大的幸福感、满足感。谢利博士帮托尼写信早就被妻子识破,而托尼却蒙在鼓里,颇具喜剧意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从未相互接触或互动的文化往往有共同的原始观念,而在这些共同的原始观念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心灵基础,它们就是从这里产生的[8]。

2.2.2 社会地位的颠倒

《绿皮书》以几个简短的场景开始,描述了白人托尼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托尼是白人,但生活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一个贫困地区,他在一家夜总会工作,收入不高。无论是其说话风格还是行为举止,托尼都不符合大众印象中的白人形象,其常常引人发笑,营造一种欢乐的氛围。他试图通过小把戏和小聪明跻身社会上层[9]。与托尼不同,谢利博士虽然是黑人,但他住在纽约市第七大道卡内基音乐厅的顶层,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摆放着雕刻品、象牙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一个仆人照顾他。虽然谢利博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巡演中却处处遭人冷眼与贬低,就连在演出的地方上厕所都被禁止,而被要求去外面的草丛,这样的要求可笑又可悲,也造成了极强的反差效果[10]。服务员指着草丛说:“它只是看上去有点破,从来没人抱怨过。”在这里,黑色幽默达到极致。两个人社会地位的差异偏离了通常的角色定位,令人耳目一新,能引起观众极强的好奇心和窥视欲。影片通过社会地位的颠倒,打造具有强烈反差的喜剧效果,更深刻地凸显了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

3 喜剧电影的幽默风格分析

3.1 黑白反转催生黑色幽默

人物的选择是影片的出彩之处,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在大众印象中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或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截然不同,但是《绿皮书》却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黑人不再是只属于下层阶级的人,也可以是有学识、有涵养的钢琴家。无论是整洁干净的穿衣打扮,还是言谈举止的进退有度,都印证了谢利博士骨子里其实有“白人的韵味”。同样,谢利博士居住的地方也非常豪华奢侈,巨大的象牙令托尼惊讶,也让人感受到了这种反差所带来的趣味性。而托尼虽然是一个白人,却是社会地位不高的人。影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刻画了托尼的性格:他很长时间没有稳定的工作,靠吃26个汉堡和别人竞争来维持生计,这段竞赛场面所营造的激烈氛围,以及人物狼吞虎咽的表情都极具喜剧效果,能刺激观众的感官。但托尼也有自己的原则,永远赤忱,其正是通过诚实与谢利博士建立了真正的友谊。

3.2 动静元素升华主题意境

电影中色彩的使用、道具的设置、人物行为动作所创造的动静元素都创造了独特的喜剧氛围,营造了欢乐的气氛。

首先,“在移动中”使用的色彩大部分比较活泼跳跃,这样也能增强喜剧效果。例如《绿皮书》使用了一个大的绿色空间,即他们开的车,作为影片中行动的主要背景,通过绿色来凸显影片欢快愉悦的气氛。

其次,道具的使用也能带来极强的喜剧效果,不仅能够辅助人物形象的塑造,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谢利博士和托尼停车加油时,托尼走进礼品店,随手捡起店里的石头放进了自己口袋,店主看到后告知了谢利博士,托尼还不知情地把苹果给谢利博士。同时,炸鸡也是一个极富喜剧效果的元素,托尼不拘小节地将炸鸡递给谢利博士,但谢利博士却有点抗拒,在托尼的再三坚持下,谢利博士还是勉强接受了,只是翘起兰花指,一脸嫌弃。炸鸡道具的使用也让这一段剧情极富喜剧意味。

4 结语

喜劇电影一直都在突破,不再是之前简单的逗人发笑的影片,而是融入了其他元素,从题材的选择、人物的设计,再到内涵文化的表达,都触及社会发展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病,运用喜剧化的讽刺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国内,喜剧电影融合社会性元素,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从而不断向前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而叙事技巧和风格的独特性更是提高了影片的关注度。在影视制作中,无论哪种类型的电影都具有独特风格,只有叙事技巧运用得当,突出自身的风格,电影创作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于佳惠.《绿皮书》中的人物符号和叙事主题[J].戏剧之家,2021(36):172-173.

[2] 万曦.解析英美文学中黑色幽默作品的叙事技巧[J].校园英语,2020(34):255-256.

[3] 夏茵.叙事学理论与一场有关认同的斗争:《绿皮书》[J].新闻传播,2019(10):24-25.

[4] 周杰.超越意识形态的黑白反转:探析电影《绿皮书》叙事艺术[J].声屏世界,2020(4):53-54.

[5] 孔博.《绿皮书》的“窘”与“囧”[J].电影文学,2019(22):150-152.

[6] 张春蕾.多模态隐喻视域电影《绿皮书》的主题表达[J].现代交际,2021(19):88-90.

[7] 李力,胡漪.《绿皮书》:“伙伴之情”的叙事策略与节拍表[J].电影文学,2021(5):136-140.

[8] 寇晓玮.荣格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理论批评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2009(11):36-37.

[9] 于晓童.评《绿皮书》叙事空间变换下的多层冲突[J].今古文创,2022(25):7-9.

[10] 高红梅.喜剧电影《绿皮书》黑色幽默风格解码[J].电影评介,2020(14):76-78.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
黑色幽默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黑色幽默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