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题材微短剧前景探究

2023-11-09鞠林轩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短剧题材江南

鞠林轩

摘要:目的:近几年,网络微短剧发展迅速,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平台,都在不断加码微短剧市场。2020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网络微短剧”设为单独类目,将网络微短剧从网络剧中剥离出来。微短剧正由几年前的野蛮生长逐渐走上有序发展的道路。当下的微短剧在题材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大多以都市、古装题材的“爽剧”为主,在深挖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有所欠缺。乡村题材的微短剧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微短剧展现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乡村独有的文化自信。方法:文章以江南地区的乡村为例,以传统的江南影像为切入点,分析江南影像在传统电影中逐渐消散,再到短视频中又慢慢兴起的历史变迁。从江南乡村独特的地域特征与人文精神中找寻乡村民众日用的平淡之美。结果:网络微短剧实现了长、短视频的跨界融合,既保留了传统影片的结构,又具有短视频时长短、传播速度快、叙事节奏紧凑、互动性强、入局门槛低等特点,其单集时长适合展现日常生活,适应当下年轻化、快节奏的趋势。结论:对于江南乡村的展现,应更注重挖掘优秀的民俗文化,重现乡村生活的真实美。通过微短剧展现乡村生活中最本真、最琐碎的原始情感冲动,承载起传统乡俗、文化,传递乡村的价值。克制猎奇心理,完整呈现乡村的主体性。

关键词:微短剧;江南乡村;地域化;文化;真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3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发展迅速,在野蛮生长过后逐渐走上正轨。其政策方面的陆续完善和发布以及各大视频平台的大力扶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的关注,其题材必定由如今的都市、网文题材为主逐渐走向多元化。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题材的微短剧必不可少。讲好乡村故事,展现乡村风貌,有助于展示中国乡村的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江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电影学者倪震曾指出:“中国电影中一直存在着两条文化脉络,一条是西北风情,而另一条就是江南文化。”江南影像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含蓄内敛,展现了真实的生活气息。江南乡村题材微短剧是体现民族美学和文化传统的一个窗口,有助于展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1 影像里的江南

在传统的电影中,江南这一意向在审美上具有强烈的怀旧感。国人对江南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化、感性的认识,是一种集体性心理的体现。在《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一文中,作者将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1949年),江南作为“不变的田园幻象”,大多数电影如《野玫瑰》描绘了浪漫的乡村与现实的都市,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影片触及温柔敦厚的江南伦理;第二阶段(1950—1978年),“十七年”和“文革”电影中的政治江南;第三阶段(1979—2010年),最忆旧江南[1]。作者认为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影锐减,已经很难在影像中找到现实里的江南了。这样的状况持续至今,一是因为乡村题材的影像减少,二是因为现代的江南,城市化进程加快,江南意蕴被大大削弱了。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很多以江南为背景的电影,如刘苗苗拍摄了《家丑》、张艺谋拍摄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陈凯歌拍摄了《风月》、黄蜀芹拍摄了《画魂》等。这些影片中的江南均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无一例外避开了当下的江南。当下的江南景象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身的地方特色,高度商业化的古镇脱离了现实生活。传统电影由于时长和叙事完整性,很难展现江南的韵味,只能选择怀旧。

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地貌特征。“田园幻象”般的江南乡村形象再次广泛出现在大众面前不再是在电影中,而是转到了碎片化、快节奏的短视频中。在短视频流行之初,涌现出了众多乡村题材的创作者,使乡村重新以多元化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如李子柒、念乡人周周、婵子姐弟等,这些博主营造了一种雅致、恬淡的氛围,立足于对传统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感性的认识。这些作品大多是展现做一件事的过程,如制作蜂蜜、采摘野果等,画面内容与现代化设施脱离,刻意营造出乡村平静、自然、与世隔绝的审美意象。这些短视频对展现乡村生活、激活乡村主体性的回归有所推动,乡村不再是被解读和同情的对象,而是能够自我发声。但其并没有发展出成熟的模式,更多的是利用国人的文化乡愁,单纯以画面展现意境,缺少真实的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江南意境的乡村背景是精品化乡村短视频的“常客”,江南作为短视频中的爆款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火爆一次,如“烟雨里的江南”“梦回诗里的江南”“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等。可见对于江南的影像,其典雅的气质、慢节奏的感觉是令人向往的,其题材是很有热度的。短视频的兴起再次使影像里的江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只是片段化地展现江南景色,浮于表面,缺少江南的人和事。实际上,生活在江南的人,才是影像里江南的主体。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文敏认为,短视频的视觉语法正在生成关于乡村景观的雅、俗、朴的三类剧本[2]。李子柒类的创作归属于“雅的乡村”,其未免显得空泛了一些;土味叙事中的“俗”刻意营造乡村落后的底层形象,收割反智、审丑的流量红利,已经成为网络重点整治对象;而“朴”聚焦于日常生活,立于雅和俗之间,在个人化的社会中,日常美学也在被更多人所接受。江南乡村的日常美学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气质,但低门槛、碎片化的短视频要想真正展现江南乡村风貌,需要由个人短视频走向相对专业、成体系的微短剧当中,重新展现江南的乡村、真实的江南意蕴。网络微短剧实现了长、短视频的跨界融合,既保留了剧情片的内容优势,又具有短视频时长短、传播速度快、叙事节奏紧凑、互动性强、入局门槛低等特点,在传统电影与短视频之间能够成为一个折中的选择。

2 江南乡村地域化特征

江南地区属吴文化地区,水系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拍摄江南乡村题材应重视江南乡村的地域化特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微短剧的创作由于时长的原因,所以存在碎片化时长和叙事完整性之间的矛盾。乡村题材微短剧应回归乡村的主体性进行创作构思,以江南地区的乡村风土、乡村人文为重点,摆脱传统电影中的叙事结构的束缚。江南乡村的生活风貌与微短剧是切合的,如今的江南乡村题材鲜少再有如《焦裕禄》《红旗渠》等连续性的宏大叙事,碎片化、日常化的叙事节奏更符合当下趋势。如今,以乡村为背景的微短剧,很多以乡村背景为噱头,旨在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是走不出“俗”的范畴,忽视了乡村文化的真正内涵。乡村题材微短剧应深入挖掘乡村的传统文化、乡风乡俗,完整呈现乡村的主体性。

就江南地区而言,乡村题材微短剧应突出“清丽本真”的特点。“清丽”作为一种美学特征,是指人物、叙事、语言、情境等均与日常生活氛围、内容相符,舒缓平淡地展现真实的乡村。“本真”是指描绘生活原貌与自然生态,不需要过分雕琢,将创作冲动根植于百姓日用[3]。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等这些琐碎中,提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江南乡村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轨迹,冷静而不乏细腻地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受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哲学本体论的影响,江南乡村生活的日常切合了微短剧碎片化的特征。以日常的小人物为叙事主体,以小见大,从烦琐的现实生活中窥探社会的变化,流露生产劳动中的自然本性,更能深入探寻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韵味。汪曾祺的小说对旧时江南的乡村和小城有详尽的描写,给人以自然和谐之感。比如《受戒》中,庵、水、岛三个元素被描写得如诗如画,营造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感,不仅其中的景很吸引人,景中的人也很能打动人心,其以人名为题的短篇小说就有不少,如《侯银匠》《祁茂顺》等,均以日常生活为脉络,透视人物命运的变迁。展现江南乡村的微短剧可以向其中的“清丽本真”的韵味靠拢。

江南的景色永远能够触动国人的文化基因,雾蒙蒙的山、成片的荷塘、流动的溪水、雨后的湿润、交织的河道是对江南乡村的第一印象。江南的水不似大江大河般汹涌,乡村纵横交错的水网是静谧平缓的,给人以宁静、平和之感。江南的山也并不巍峨壮阔,大多是丘陵地带,山体海拔只有几百米高,更像是整体环境中的那一抹点缀,山水之间呈现出阴阳调和之感。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其对乡村的影响是巨大的。小说中的景色难免有些变化,但其景色中所蕴含的意蕴根深蒂固。所以江南地区的新农村并没有打破传统江南乡村内敛的气质,而是需要从人出发挖掘其意蕴。针对江南乡村的地域化特征,微短剧应从百姓日用出发,展现江南乡村独特的韵味,展现生活中的平淡之美、真实之美。关于这类影像,如今在短视频中比较流行,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富含韵味的景色和生活日常创造了较高的播放量。但由于其盈利模式过于注重流量,因此大多缺少生活中真实的交流感,而且一定程度上受到观众猎奇心理的限制。所以,要想展示江南乡村的全貌和现实生存状态,微短剧这一形式更为适合。

3 微短剧表现江南乡村内核

随着微短剧的快速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于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须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意识到网络微短剧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向。加大精品扶植力度,强化内容审核[4]。当下的微短剧在题材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2023年5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拍摄备案公示情况》,5月共备案266部,其中都市题材117部,传奇题材32部,农村题材9部。当前,微短剧还是以都市、古装的“爽剧”为主,在深挖现实题材方面有所欠缺。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这方面的题材是必不可少的,以江南乡村为背景的乡村题材微短剧是展现新农村风貌、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变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和传统电影相比,微短剧或许能够更好地表达江南乡村的意涵。传统电影受制于时长,通常有完整的戏剧性叙事结构。江南不同于北方的宏大景观和奔放的民俗,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温婉、平静的特性。其并不适合剧烈的矛盾冲突,而是更适合平和的表达方式。相比传统电影,微短剧的创作比较自由,不必纠结于完整的叙事结构,一集微短剧可以围绕夫妻、父母、孩子之间的一件小事展开。微短剧可以积蓄生活中最本真、最琐碎的原始情感冲动,承载起传统乡俗、文化,传递乡村的价值,见证乡村居民作为乡村主体的能量,完成文化到影像的转换。

微短剧的受众趋于年轻化。乡村题材微短剧应深入挖掘优秀的民俗文化,重现乡村生活的真实美。其不仅是对现实世界和物质空间的真实再现,更要求真实再现生活气息和心理空间。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压力,人们强烈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生成了中国人的“桃源情结”,在微短剧中真实再现江南乡村的田园生活是符合人们向往乐土的集体无意识的。在微短剧的创作上,当下追求的是快节奏、高反转的剧情,头部内容大多是重生、复仇、逆袭、甜宠等“爽文”类型,其剧情走向同质化,这也导致微短剧的受众范围有限,俘获的永远是同一批受众。因此,微短剧不论是在内容、叙事风格还是在题材上,都急需建立差异化的创作风格,增强普适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用微短剧讲述江南乡村或许可以另辟蹊径,丰富微短剧的创作思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展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的电影,如《百鸟朝凤》《清水里的刀子》等电影。这些影片更多展现的是民族文化受到现代化冲击后的迷茫和窘迫,但这类电影基本没有以江南为背景,有高原,有山区,有西部,有草原,但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江南地区的乡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江南地区的乡村并未被城市覆盖,其耕地面积严格守住了红线,但貌似陷入了无事可讲的境地。在当下乡村现实中,城市和乡村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乡村不再是贫困、混乱的代表,而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江南的乡村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温婉、美好的,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江南乡村逐渐找到了各自存在的方式,两者的联系越来越多,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同样,微短剧并不一定要立足于各种矛盾展现江南乡村,而是可以将清丽本真的气质植入剧中,更多展现“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体现江南乡村独有的气质,以精品化的创作模式扩充微短剧的内容。

在江南乡村,小城和乡村是割舍不开的,太多的人频繁地在小城与乡村之间往返,要想讲好乡村的故事,就要深入挖掘小城与乡村之间的纠葛。小城里的人大多有自己的乡村记忆和乡村情怀,乡村对于他们来说是家乡,虽然这个家乡在地理意义上距离很近。江南的乡村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同样面临年轻人快速流出的问题,但其特征是年轻人的流出距离不远,很多人只是到了距离不远的小城。很多小镇居民在退休后选择返回乡村生活。乡村题材的微短剧可以从这一点深入挖掘创作灵感,而不是拘泥于“任务式”的创作题材。

如今,乡村题材主要反映两个主题:一是反映农村底层的困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等这一类反思题材;二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宣传式的题材。这两类题材都很难体现乡村这一重要角色,自古以来所属的真实地位,构建不出精神故土,无法满足中国人对乡村的真实想象。乡村不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江南的乡村与小城更像是一种相守相依的关系。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大多在就近所属的小城镇就可以满足自我的生存需要,从而少了很多“出走”与“回归”的矛盾纠缠。出走是对理想的追求,回归是与自己的和解,江南乡村走出来的人大多没有远赴千里外谋生的经历。在江南乡村可以呈现的生活更为丰富,老、中、青三代人在乡村与小城中的联系更加密切,微短剧能够展现出这种平凡而又美好的生活,不必再老生常谈,把聚焦点放在城乡差距和矛盾上。

4 结语

乡村题材电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电影文化的重任,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电影版图和电影体系。新时期江南乡村电影的缺位或许可以利用微短剧这一形式得到弥补。江南影像不必再迷恋于表现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可以将目光聚集于百姓日用,展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意识。时长作为微短剧区别于传统电影最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日用生活中的琐碎与感动,传达江南乡村的魅力,体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1.

[2] 陈文敏,杨瑾.俗雅之间:乡村短视频叙事的三重景观及其文化生态[J].传媒观察,2023(4):97-105.

[3] 温潘亚,刘满华.清丽本真与百姓日用: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作品质及其哲学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2021(4):217-223.

[4] 本刊編辑部.从“短、平、快”到“短、快、精”:对《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解读[J].影视制作,2023,29(3):15-16.

猜你喜欢

短剧题材江南
短剧暴富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