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两个“我”的周旋

2023-11-09刘芳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立论自我野草

刘芳

摘要:目的:直到今天,“野草”在中国吹拂了将近百年,阐释延伸也步履不停。《野草》作为极具张力的象征主义诗学的散文诗集,《立论》平淡朴实,更像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或开放性结局的论说文。词句上的相对平实使鲁迅一贯的思想缠绕显得举重若轻,甚至让人疑惑它和其他晦涩艰深的篇章的共通性何在。学界更多从对外部世界“瞒和骗”的反对及对中庸主义的批判角度解读。但这种外部阐释更像是“执象而求”,似乎只能见“肉”不能见“灵”,只能看到尖锐呐喊的鲁迅,而忽视了沉默彷徨的鲁迅。文章不满足于仅对文章进行对外批判的解读,而要挖掘鲁迅对内自省反思的维度,总结出更丰富和全面的主旨和意蕴,对鲁迅深沉而驳杂的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文章以文本细读为基本方法,使用相关文学批评学理论进行佐证,通过对谈话逻辑的拆解、文本角色的不同代入,挖掘鲁迅向内自我解剖的维度。结果:鲁迅文章中两个角色的“立论”,更像是作者灵魂分化出的“听将令”的鲁迅和充满“鬼气和毒气”的鲁迅在互相辩诘、撕扯。结论:把《立论》作为作者内指灵魂的辩论,文本呈现的是鲁迅反复进行自我辩驳和否定的思想拉扯,呈现出两个“我”的痛苦挣扎,是“灵魂深处闹革命”。

关键词:《立论》;  《野草》;自我;鬼气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以往学者对《立论》的研究,多从鲁迅对外界批判的角度进行解读,如李何林认为鲁迅借本文讽刺了“哈哈论”或“骑墙派”的国民性弱点[1];胡尹强则认为该文是鲁迅与许广平共同规划爱情生活后出现了分歧后所做的梦[2];亦有论者认为,此文凸显了“言志”的艰难性和“真”的现实悖论性[3]。这些论述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尚有值得深挖的点,比如通过对谈话逻辑的拆解,对学生、老师及婴儿角色的代入,凸显了真与假的困境,两个“鲁迅”的互相辩难,最后能确信的只有对希望和绝望持同样的怀疑。

1 标题及“梦”

文章的标题“立论”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意味,因为“我”只提出了意愿,老师也只示范了“打哈哈”,都未给出确切的论点,这就构成了一种“反立论”。况且,谁对谁立论?立了什么?又如何论

猜你喜欢

立论自我野草
小心野草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
从“分离论”到“中立论”——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分离
胡永盛教授从脾胃立论辨治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