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风萧瑟》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2023-11-09陈喜红王洁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美声演唱技巧音乐

陈喜红 王洁

摘要:目的:《风萧瑟》是我国早期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歌剧《伤逝》中的唱段之一,该唱段使用美声的演唱形式,对演唱者的演唱与表现技巧有极高的要求。文章对此唱段展开深入分析,结合笔者的演唱实践,探索美声演唱技巧,以此加深音乐爱好者对中国歌剧的了解。方法:文章主要从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唱分析这三个方面对歌曲《风萧瑟》展开研究,使笔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能有效代入歌曲的场景,同时为其他声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结果:歌剧的表演不是一股脑地乱唱,而是要从作品的细节入手,保证歌词的准确性,把作品的情感传达出来,了解作品的曲式、情感的递进,精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结论: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唱者,要从上述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演唱技能。

关键词:《风萧瑟》;音乐;美声;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1 歌曲《风萧瑟》的创作背景

《伤逝》是由施光南作曲,王泉、韩伟编剧的经典歌剧,其题材来源于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伤逝》[1]。《伤逝》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第一部以新青年的爱情为主线的歌剧,区别于当时大部分以鞭挞旧社会为题材的歌剧。歌剧《伤逝》讲述了五四运动期间两个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相爱但遭受封建礼教及冰冷现实残害,最终以悲剧结尾的凄美爱情故事。歌剧唱段主要由女主人公子君演唱,子君是一个有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的进步青年,歌剧刻画出一个对爱情、生活有美好的追求,敢于和封建体制作斗争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五四青年的荼毒和封建体制的弊端。

在歌剧《伤逝》中,音乐家施光南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为主线,打破了五四运动前歌曲以从日本传来的校园歌曲为主的现状。主人公子君和涓生都是新思潮影响下的“五四青年”[2],他们的眼里只有彼此,别人的冷眼一点都不被放在心上。起初,他们生活得很甜蜜,认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但时间久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当时的大环境使他们的生活支离破碎,整部歌劇的转折点就是歌曲《风萧瑟》。子君的形象由最初追求自由和平等爱情的小女生,变成了对生活和爱情绝望的人。最后子君用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整部歌剧通过子君遭遇的人生挫折带给观众巨大的震撼,使观众思考人生。《风萧瑟》这首咏叹调描述了子君和涓生婚后破碎的生活,承接了歌剧《伤逝》前面表现的在旧时代子君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结尾引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2 歌曲《风萧瑟》的音乐分析

2.1 曲式分析

歌曲《风萧瑟》为降G大调,曲式结构为“A+B+C+A”的复三部曲式,曲调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表达了主人公子君对生活感到迷茫,被生活压迫,从而出现迷茫、痛苦、挣扎的情绪。

呈示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25小节)为降G大调,开始的“风萧瑟,叶飘落”旋律以力度mp弱起,用三连音加长音的组合方式暗示秋天的到来,“人生是这样地令人迷惑”节奏徐缓,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为子君接下来的诉说奠定了背景基调。

呈示部第二部分(26~39小节)为降G大调,“你突然袭来暴风雨”一句,不仅歌词带给人急促的感觉,而且伴奏织体突然加快,加上了一拍的休止,伴奏声部用和弦加强,密集连续的三连音作为伴奏织体,与歌词“暴风雨”相呼应。“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旋律和伴奏织体都重复了上一句。“那斑斓光彩的理想,在你怒吼中剥落”,伴奏声部改用四分和二分音符,与歌词“剥落”相呼应。

呈示部第三部分(40~63小节)可分为两个小段,“秋风啊,请你告诉我……漩涡”是第一小段,这一小段的伴奏织体用大量的连续性八分音符模仿秋风吹来的凄凉感觉,与歌词呼应;“落叶啊,请你告诉我……苦果”是第二小段,这一小段的旋律声部与第一小段一样,但伴奏声部与第一小段相比,节奏更加密集,力度越来越强,伴奏织体基本以柱式和弦为主。

中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64~78小节)旋律声部的节奏以切分音加三连音节奏型为主,用休止符弱起,与歌词“苦苦地思索”相呼应,表达了子君对生活的无奈。

中部第二部分(79~92小节)歌词“我想虔诚地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反复两遍,旋律声部节奏越来越快,伴奏声部以柱式和弦为主,最后用高音保持“过错”两个字,伴奏声部上行快速推动,既能表达子君对生活的无奈之情,又能起到引出高潮的作用。

中部第三部分(93~103小节)伴奏声部依旧采用三连音加长音的伴奏方式,旋律声部用“啊”带出一连串的三连音,表现了子君对生活有困惑却得不到答案的感叹。

再现部(104~117小节)材料来源于呈示部,该部分是原曲一部分小片段的再现,起到与呈示部首尾呼应的作用,最后伴奏声部用四小节的高八度结束,与全曲的引子相呼应,完全终止。

2.2 和声分析

和声具有陪衬主旋律、增强歌曲表现力的作用,并且对不同的歌曲能起到不一样的作用。和声还能避免旋律声部显得单调,在歌曲《风萧瑟》中,为了不使歌曲显得空洞,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和声和高八度音程来丰富歌曲,也起到了推动伴奏织体的作用。

在《风萧瑟》全曲一开头用一个二级和弦来起到延伸的作用,把秋天来临的迹象用二级和弦延伸出来,呈示部第一部分(14~25小节)“风萧瑟”中的“风”字是从主和弦开始的,该和弦是降G大调的中心和弦,具有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全曲描述秋天的基调,中间用了二级、四级等和弦过渡,最后的“惑”字结束在主和弦上,表示这一小部分的结束。展开部第一部分(26~39小节)开始用下属音降C弱起,表明了与呈示部的不同,接着用属音上的离调和弦暗示“暴风雨”的到来,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上,造成不和谐的现象,强调属音,营造紧张的气氛。展开部第二部分(40~62小节)从主和弦开始,伴奏织体加密到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六级和弦,一系列和弦的运用使伴奏织体以线性进行,把全曲推向高潮,最后用一个属四六和弦营造不终止感,推动故事继续发展。展开部第三部分(63~103小节)使用下属和弦、三级和弦、六和弦等推动整体旋律,其中“我想虔诚地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用了四度模进的手法,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上,半终止。再现部(104~117小节)是再现段,和声与呈示部基本一致,最后在主和弦上完满终止。

3 咏叹调《风萧瑟》的演唱分析

3.1 咬字、吐字技巧的把握

要把歌曲唱好,咬字非常重要。歌词本身就有一种力量,能给听众带来想象空间。语言不同,对应的咬字重点也不同,中文讲究字正腔圆,咬字正确了,唱歌的腔体也会随时保持打开,这是正确的演唱方式。

咬字的第一点是注意字头发音的准确性,字头一共有21个声母,咬字时要轻,不能太死板,如《风萧瑟》第一句“风萧瑟,叶飘落”的“风”字,辅音要轻咬“f”,发辅音时气息通过鼻腔的传递就可发声。

咬字的第二点是注重字腹,重点抓住五个元音字母“a、e、i、o、u”,这几个字母在发音的过程中,口腔中震动的气流不会受到阻碍,并且在遇到长音时注重字腹,以便更好地把声音传递出去。如《风萧瑟》高潮部分“啊”字较多,在演唱时注重“a”音即可,比较容易抒发情感。又如歌词“秋风啊,请你告诉我……漩涡”中的“漩”字,在演唱时要咬得轻一些,注重元音“a”,嘴巴打开,不能咬得太短,归韵到“涡”字[2],咬字时应注重元音“o”,甚至可以向“a”靠拢,这样更能把子君困惑、不解的情绪唱出来。歌词中“暴风雨”“甜蜜的笑声”等对比强烈,更容易突出子君激动的情绪。“剥落”“过错”中的“uo”是双元音,因此在演唱时需要兼顾两个元音,这样能更好地把声音送出去,也更利于强弱的处理。这些词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子君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能更好地体现子君对生活苦难的控诉,直到展开部的最后两个小节,诉说对象转向主人公子君[2],子君还是无法找到答案,内心无法释怀,子君的情感在这里也表现得最为具体和深情。特别是“你突然袭来……”,在咬字时要迅速准确,更能表达出子君强烈的情感,演唱者在把握好咬字的基础上要以悲戚、哀怨的情感来演唱。

咬字的第三点是归韵,做好归韵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字字意的正确表达。例如歌词“秋风啊……”中的“秋”字,“iu”是复韵母,咬字时,口型向“ou”上咬,这句歌词表现了子君的情感处于有苦不能说的状态,这时演唱者要把子君追求爱情无果却又无法向人诉说的凄惨境地表达出来。演唱者在演唱时应熟练掌握咬字技巧,咬字发音时动作要迅速灵活,字头必须咬得短促有力且准确,但又不能咬得过于死板。咬住字头后,舌尖及时过渡到字腹,字腹要饱满,字尾要清晰,不能吞字。总之,咬字要保证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的衔接过渡自然顺畅,含糊不清的咬字不利于发音。

3.2 演唱气息的把握

在《风萧瑟》中,作曲家精巧地把音乐作曲手法与人物心理完美融合在一起,使这首咏叹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戏剧性[3]。《风萧瑟》作为一首咏叹调,演唱者在扮演子君这个角色时要满怀深情,塑造抒情女高音角色。同时,在歌曲的高潮处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刻画女主人公子君的心理活动,因此需要有充足的气息和高超的气息运用技巧。在我国传统唱法中,历来有“沉于底,贯于顶,声音立住,气息落肚”的说法。在这首作品中,子君的情感变化巨大,因此要把气息的控制和演唱力度的把握做到极致。

歌词“风萧瑟,叶飘落”描述了秋天来临的场景,演唱者要把秋天到来且萧条凄凉的感觉唱出来,要做到“低音高唱”,不能因为是低音而松懈,这样唱出来的声音不会散,还会把声音的美感唱出来。“人生是这样地令人迷惑”,这句歌词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子君的苦恼,用“惑”来表示子君对生活的不解,演唱时要把这种困惑感唱出来。紧接着,歌词“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用弱起引出,节奏紧凑,这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歌词“暴风雨”“笑声淹没”等描述了生活的困境。下一句是“那斑斓光彩的理想,在你怒吼中剥落”,在唱这句歌词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均匀地运用气息,并且歌词描述了子君生活现状的不幸,在子君和涓生的婚后生活中,激情早已被柴米油盐等琐事冲淡,因此演唱时要用诉苦般的感觉唱出子君现在的生活。下一句“秋风啊,请你告诉我”呼应了第一句,用中弱引出,演唱者要唱出子君的无奈之情。

3.3 演唱音色的把握

音色在演唱中是很重要的,由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他们所作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风萧瑟》作为一首咏叹调歌曲,演唱者在扮演子君这个角色时要满怀深情。同时,在歌曲的高潮处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展现子君的心理活动。在《风萧瑟》中,从缓慢地描述秋天到急促询问秋风,再到怀疑自己却没有得到答案以及最后的缓慢诉说,演唱者保持收放自如的状态,对整首歌曲的音乐表现非常重要。《风萧瑟》这首歌曲的篇幅较长,需要演唱者的音色具有浑厚、有力等特性。

“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地令人迷惑”,这一段的音区有些许跨度,演唱者要巧妙运用歌唱方法,以充足的气息唱出秋天来临、秋风瑟瑟的感觉,用秋天的到来暗示子君生活的惨淡;“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这一段的旋律急促,演唱时要用暗淡的音色表现出子君人生的悲痛与苦闷;“啊生活,啊生活,我为你苦苦地思索……”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把音色亮出来,唱出荡气回肠的感觉,用充足的气息把浑厚的声音由弱到强地推出来,加上头腔共鸣和气息的结合,就可以把全曲带到高潮,带给听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的结尾部分,全曲高潮结束,“啊生活,啊生活……”旋律声部到了女高音的中声区,音色柔和暗淡下来,回归平静,唱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象征着子君重新思考人生。

4 结语

咏叹调《风萧瑟》作为歌剧《伤逝》中的唱段之一,创作者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进行创作,从缓慢地描述秋天到急促询问秋风,再到怀疑自己、苦苦哀求却没有得到答案以及最后的缓慢诉说,重新思考人生。要想唱好这首作品,演唱者必须从作品的背景、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做到人声合一,体现歌曲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小群.子君的彷徨与呐喊: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8.

[2] 廖学秋.歌剧《伤逝》中子君的音樂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以《风萧瑟》为例[D].成都:成都大学,2020.

[3] 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美声演唱技巧音乐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
音乐
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