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漆器的历史演变与审美特征研究

2023-11-09吴永强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漆器

吴永强

摘要:目的:研究并掌握传统漆器的历史演变及审美特征,为漆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鑒。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传统漆器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具体的漆器分析传统漆器表现出的审美特征。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漆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原始先民时期,根据考古资料,我国最早发现的漆器距今已有8000年。漆器最初以实用为目的,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努力,漆器逐渐绽放出艺术的光芒,成为体现人们精神追求的载体。另外,不同朝代的漆器技艺存在一定的独特性,漆器发展传承有序。同时,研究发现,传统漆器具备的审美特征主要为传承之美、天然之美、髹饰之美以及造型之美。结论:人类依托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物质基础等创造出灿烂的器物文化,满足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漆器表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漆器艺术是实用功能与审美艺术的高度融合,并以传承之美、天然之美、髹饰之美和造型之美展现独特的东方造物智慧、艺术价值和不竭的创造力。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传统漆器的人文内涵与工艺技术不断提升,并且蕴含独特的传统造物理念,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特质,拥有独特的生活美学意义、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

关键词:漆器;造物智慧;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漆器即髹漆之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它与陶瓷、丝绸并称我国三大民族文化瑰宝,体现了东方审美和造物智慧。漆器艺术源远流长,历代能工巧匠留下数以万计的精美漆器,呈现出令人震撼之美。

1 传承之美

原始先民很早就发现生长在黄河流域与秦岭山区的漆树汁液具有高度的黏结性,将其涂于木器或陶器之上能起到防潮、隔水、耐磨、耐高温等作用,并渐渐掌握了漆的特性和漆器制作技术。查询考古资料可知,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桑木残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实物。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陶胎漆艺,即以生漆描绘图案或大面积涂饰在陶器上,器型古拙质朴,漆饰增加了陶器的美感。殷墟早期商代遗址发现的漆器残片不仅雕刻了花纹,还在漆器上镶嵌贝壳、绿松石、玉石等[1]。

春秋战国时期,漆树作为重要的经济植物被广泛栽培。《庄子·人间世》中有语,“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为最早关于采割生漆的记载。同时,漆器制作得到推广,除雕刻木胎以外,开始采用棬木和夹纻成型工艺,形制也更为丰富。由于漆器轻便、坚固、耐热、耐磨、防潮、防腐、造型多样、装饰美观,因此在许多领域逐步超越了青铜器,成为上层社会主要的生活用品。

秦代漆器工艺继承了战国遗风,被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到了汉代,漆器不再被贵族阶层独享,逐渐进入中小贵族阶层。漆器工艺得到突破性发展,无论是工艺、数量还是品种都远超前代。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生活器具、建筑装饰抑或是祭品,都制作得华美尊贵、极具装饰性,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此时,漆器艺术走向繁荣鼎盛时期,开创了“漆器时代”。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工艺承前启后,随着佛教的兴盛,漆艺服务于宗教信仰,促使夹纻造像兴起,斑漆和绿沉漆、金银镶嵌等工艺得到广泛使用,漆器逐渐走上成为工艺美术精品的发展道路。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富丽堂皇、装饰精美绝伦,最突出的成就是工艺技术的进步,以稠漆堆塑成凸起花纹的堆漆,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以及末金镂、百宝嵌、雕漆工艺的兴起,使材料及漆器制造工艺变得愈发丰富多彩,为后世漆工艺的发展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宋代城市商业和市民文化的发展,漆器逐渐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注重实用性,较为生活化的民间漆器大幅增加,如花瓣形碗、盘、瓶、盒、奁、盏托等朴素大方的日用器皿,多为素髹一色,造型洗练流畅,呈现出典雅的特征;二是以艺术欣赏为主的宫廷漆器,较唐代更为精致唯美的薄螺钿镶嵌、雕漆作品为世人赞誉。宋代漆器甄于极境,在不断发展螺钿镶嵌、描金工艺的同时,创造性产生了犀皮和戗金工艺。

元代官方及民间漆器作坊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类已基本齐备,漆器制作的中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江南。剔红、剔犀和戗金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精品涌现、巨匠辈出,如张成、杨茂漆器制品举世闻名,日本称雕漆匠人为“堆朱杨成”,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漆器制造业迎来了千文万华的繁盛局面,但由于瓷器的普及逐步取代了日用漆器,因此漆器由实用功能转向艺术欣赏为主。明代官方漆器作坊收揽众多名匠,集历代髹饰工艺之大成,品类繁多、装饰百端奇巧,将漆器推向新的发展高峰。清代更是将漆器装饰艺术的繁华绚丽推向了极致,如彩绘、描金、雕漆、百宝嵌、嵌螺钿、嵌瓷、嵌珐琅等都被用于器物家具上,成为竞新斗巧的奢侈品。除皇家御用的北京果园厂的雕漆外,各地漆器作坊如扬州的螺钿镶嵌、福州的脱胎漆器、平遥的推光漆器、新绛的云雕、成都的雕填和嵌锡丝光、宁波的泥金彩漆和朱金木雕、大方的皮胎漆器、潮州的金漆木雕等工艺大放异彩。可见,清代又是宫廷漆器、文人漆器、民间漆器、少数民族漆器百花齐放的时期。

漆器艺术历经几千年发展,造就了举世瞩目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造物智慧,正如明代名匠黄成、杨明所著的《髹饰录》中对历代漆器工艺的盛赞:“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2 天然之美

漆器的美是自然赋予的,可谓“择于自然”(赫胥黎《天演论》),也“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其中,材质美是漆器艺术重要的审美范畴,古人匠心造物对材料美的极致追求,充分反映在漆器特有的髹饰技法和效果上,只有充分整合不同材质的物质属性,才能发挥材质的独特美感,彰显其个性与内涵。

传统漆器所用的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汁液,又称大漆、国漆、土漆等。古时写作“桼”:上部从木,中间从人,下部从水,形象地表明漆树、人、漆液的关联。漆液的主要成分是漆酚、漆酶、树胶质、氮、水分及微量的挥发酸等物质。漆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防潮、防腐、抗菌、附着力强等性能,漆器耐磨、硬度高,可打磨抛光至与瓷器、玉器相媲美。在世界上,生漆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

“漆黑”一词道出了漆最本质的美学特征,它是黑的极致,这也是对漆的赞美[2]。经过推光后的黑漆可产生一种隐在水面之下的莹莹光泽,深邃无限、雅致隽永、含蓄柔和。朱漆之色(大漆与朱砂混合),典雅华美、艳而不躁,历经千年不褪色,“中国红”就是源自漆的红。漆有一定的通透性,色泽耐久且保光性能优越,随着岁月变迁,每一层漆都有不同的状态,正因这一特性,漆器能够凝练时光之美,历久弥新,焕发艺术魅力。

作为自然界中黏结性最强的天然材料,漆在将干未干时黏性最佳,凝固之后具有不可逆性。传统家具、古琴还有建筑装饰合缝、加固等都会使用大漆粘黏。除常见的木胎漆器外,因地域差异、需求差异和时代变迁等因素,胎骨的材质种类增多,如陶胎、夹纻胎、竹胎、藤胎、蔑胎、金属胎、纸胎、皮胎、绳胎、玻璃胎、植物果壳胎等。众多良材赋予漆艺天然之义:螺钿、金银、玳瑁、玉石、角骨、蛋壳、玉虫翅等镶嵌材料是天然的,竹木、丝麻、土粉、碳粉、瓦灰等辅助材料也是天然的,富有魅力的天然材料自带美感。此外,不同质地还能給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如木质流畅舒展、自然真切;螺钿的光芒清雅、如霞似锦;金银典雅高贵、灿然生辉;玉石晶莹透亮、纯如凝脂;蛋壳古朴淡雅、温和含蓄,不同个性特征之间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大漆的本质和包容性成就了漆器的天然之美。

3 髹饰之美

漆器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质及潜在的美,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挖掘,漆工艺的魅力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髹涂到描饰,从罩明到磨绘,从粘贴到镶嵌,从戗金到填彩,从堆漆到雕镂,从木胎到脱胎,从生活器物到建筑艺术,变者皆是髹饰之法。明代《髹饰录》中记载的技法就高达497种,可谓品类繁盛。

漆液既可髹物又可兑色罩金,于是有了素髹、彩绘和描金等技法。素髹漆器犹如玛瑙、琥珀、羊脂玉,具有含蓄蕴藉、淳厚朴素之感,雅致脱俗、亲切温润之美。在宋代称为一色漆器或无文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表面不加任何华饰的器物,崇尚质朴自然,更重视器物本身的材质、造型和色彩,追求天然质朴、典雅静谧的艺术效果。战国时期的彩绘漆器尤为突出,多以黑色为底的朱漆彩绘,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器物更加醒目。比如,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夹纻胎彩绘凤纹盘,以朱漆为底施黑漆彩绘。盘心的圆形纹饰互为反转构成凤鸟形纹样,形式感强,营造出相应的视觉空间,突出了楚国彩绘漆器的纹饰特色。

漆液黏稠时可嵌贴各类材料,如螺钿、金银箔片、玉石、角骨、蛋壳等,构成了漆器特殊的装饰意趣,螺钿镶嵌、金银贴花、金银平脱、嵌金戗银、百宝嵌等技法应运而生(见图1),或金光银辉,或奇异斑斓,或质朴含蓄,在漆的映衬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漆膜固化可雕、可磨、可刻。如雕漆工艺在厚髹多层的器物上,雕刻出立体装饰纹样,根据不同的漆层色彩可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复色雕漆等多种,且剔彩又有重色和堆色两种[3]。雕工也千变万化,如平雕、深浮雕、浅浮雕、镂雕等技法,呈现出立体、生动、饱满的层次。以元代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为例,花叶翻卷舒展自然,柔曼婉转漆光莹润,令人叹为观止。罩漆打磨可出现明暗深浅不同、层层交叠的朦胧之美,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还可镌刻出日月天象、山川树木、花鸟人物等,达到无法比拟的效果,非画笔所能及。

漆器的髹饰之美是材美工巧的结合,只有心手相应,巧法造物,才能“由物至境”达到“器以载道”的审美境界[4-6]。

4 造型之美

漆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造型之美,器形之繁、纹饰之秀、色彩之盛、技艺之精,大气磅礴、典雅高远。在形制设计上,有以实用为主的各类器物,如碗、盘、豆、盒、卮、樽、奁、匣、柜、几、案、榻等,也有强调观赏性的各种漆器工艺品,造型上既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棱形、锥形,也有圆形或方圆等组合造型;即使是同一型制的器物,因使用需求不同,在样式上也千变万化。漆器上的图案有取材于自然的飞禽走兽、日月天象、花鸟虫鱼;有曲直刚柔富有变化的抽象线条,如云雷纹、水波纹、龙凤纹、几何纹等,有的柔和婉转,有的挺拔秀丽。巧妙运用粗细、重复、曲折等线条,达到或均衡对称,或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的效果。在色彩设计上,漆器常用朱黑两色相配,雅而不俗、密而不繁,再辅以其他天然材料,令漆器呈现或清秀飘逸,或古朴浑厚,或轻盈明快,或粗犷素雅之美。漆器造型的形、神、气、态,均体现了造型之美。

5 结语

漆器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它的创造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活器具、家居物品、乐器、文房甚至交通工具、建筑装饰等,几乎渗透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使人们得到了心灵慰藉,陶冶了艺术情操,升华了审美境界。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漆器的人文内涵与工艺技术不断提升,蕴含“取自然之材,顺自然之身,赋自然之道,予物以自然而然”的传统造物理念(李渔《闲情偶寄》),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质,拥有独特的生活意义、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 范友芳.漆画的艺术魅力[J].美术大观,2009(7):32.

[2] 张飞龙.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9.

[3] 黄成.髹饰录图说[M].杨明,注.长北,译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52.

[4] 张健.《髹饰录》原典、解说与图说:读长北修订版《〈髹饰录〉图说》[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2(5):64-67,75.

[5] 陈厚娟,陈文苑.基于《髹饰录》的徽州髹饰技法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22,24(4):36-41.

[6] 李莎.我国传统漆器中的彰髹工艺及其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4):134-137.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