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研究

2023-11-09徐艳芳赵迅王浩天张婷婷吴亚伟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价值评价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徐艳芳 赵迅 王浩天 张婷婷 吴亚伟

摘要:目的:位于贵州省的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最大的苗族村寨,是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的综合体。科学评价文化遗产价值是保护苗寨文化遗产的首要和核心任务。文章旨在为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本研究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D-AHP),构建了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并对其历史文化、建筑、社会、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西江千户苗寨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建筑和科学价值。结论:根据评价分析结果,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西江千户苗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应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制定保护规划策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注重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第二,举办吊脚楼建造技艺专题展览,建立吊脚楼建造技艺研习基地,加强对吊脚楼建造技艺的宣传与推广;第三,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03

0 引言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能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过程,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技术、经济意义和审美价值,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所不能缺乏的实物依据[1-2]。其中,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源,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保护社会文明的多样性与创新性,符合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民族村落作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国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传统民族村落保留了各民族文化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3-4]。古村落文化遗产是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性、真實性、完整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等特征。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民族文化氛围浓郁、民俗特色突出的古苗寨,是全球苗民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体现苗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习俗最集中的地方,被国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5]。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度逐渐提高,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遗产资源,分别从历史文化、建筑、社会、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六个方面对其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 西江千户苗寨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由水寨、平寨等十多个依山建造的苗寨相连而成,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寨,也是世界第一大苗族村寨,是集自然景观、民居建筑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有近千年历史的苗族自然村落。据统计,苗寨内有1300多户住户,约60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苗族。西江苗寨地处山地,其建筑、服饰、歌舞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较好保存并代代相传[5]。西江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景观村落之一,拥有苗年、鼓藏节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6]。

2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

2.1 评价体系构建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参考相关学者研究[7-10],结合住建部发布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相关标准,本文在梳理相关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及补充完善,并结合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资源特征,从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及经济价值六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通过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对准则层进行赋值,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最终权重,以科学、全面地评价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及其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本文以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综合评价作为决策目标,确定了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及经济价值6个评价准则,利用Yaahp10.0层次分析软件对专家评判得到的结果构建判断矩阵,然后根据一致性结果(0.0274<0.1)判定该判断矩阵符合要求,最终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

2.3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表1可知,在综合评价指标方面,权重最大的是历史文化价值,其权重为0.3340;其次是建筑价值和科学价值,权重都是0.1902;然后是经济价值,权重为0.1417;最后为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权重分别为0.0887、0.0551。

西江千户苗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村寨内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寨楼、古桥梁等,这些遗迹见证了苗族人几百年来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在古建筑结构研究与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江千户苗寨保存的苗族传统建造技术、民间文艺和农业文化等,是研究苗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史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显得愈发重要。保护利用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和升级,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好的生活。另外,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具有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开展以苗族文化为素材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苗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而且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而苗绣、手工艺品及表演艺术等则能展现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

3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3.1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态传承

文化遗产资源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当前研究传统村落的重要内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只是简单地保存,还涉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完整性、保护传承方式、参与主体的数量等方面。西江千户苗寨作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罕见且保存完好的苗族村寨,基于评价分析结果,应加强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保持其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征。例如,对吊脚楼的建造工艺、苗绣技法、苗族饮食等有形或无形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使其融入日常生活。同时还应加强对民居、寨门、骑马道等古建筑的保护。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等进行活态保护示范,结合实际需求对某些古建筑进行复原或修缮,并通过实物展示让游客感受到苗族先民的智慧。

西江苗寨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苗寨建设发展的文化基石。在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借助数字化传播方式丰富其传承途径与表现形式。数字技术可改变文化遗产现有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将苗寨文化遗产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给游客,有助于游客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苗寨独特的文化遗产,促进苗寨文化遗产的传承。另外,可以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收藏、建档立卡。采用数字技术,不仅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苗寨文化遗产的现状,而且便于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应用。

对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避免现代发展完全消解传统文化,又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是关键,应通过多种方式加深村民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知,促使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被动转为主动。

3.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的利用及区域保护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借助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契机,把苗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可以对接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市场,开创保护与利用相融合的新途径。在开发苗寨旅游资源时,可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打造互动性民俗文化体验场所,优化游客的游玩体验,延长其在苗寨停留的时间,从而带动消费,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另外,还可将银饰锻造、苗族刺绣、蜡染等苗族传统工艺品制作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富有苗族特色、又蕴含现代元素的文创产品。在开展苗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时,可让游客一起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强游客游玩的趣味性和亲身体验感,还能带动苗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西江千户苗寨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众多文化遗产。保护西江千户苗寨,关键在于如何完整地保护其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理好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的逐步推进,以及西江苗寨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提高,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合理开发,防止过度商业化开发,保持苗寨的原真性,保护苗寨的文化遗产。

4 结语

本文在现行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及补充完善,构建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结合德尔菲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建筑和科学价值。

在对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时,应侧重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弘扬。在旅游开发方面,应遵循保护先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经济效益和历史文化价值。在社会影响方面,应加强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教育、培训和意识形态建设,强化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今后应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结构和评价方法,以深化对西江千户苗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邱扶东,马怡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与启示[J].中国名城,2016(8):89-96.

[2] 郭俊.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广西南宁市上甘古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44-246.

[3] 韩暄.传统村落遗产价值及保护利用策略:以延边地区朝鲜族为例[J].四川建材,2019,45(1):32-34.

[4] 陈聪,劳国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分析[J].大众科技,2021,23(8):140-142.

[5]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6] 罗成华.浅析十年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文化保护与传承[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10):115-119.

[7] 康晨晨,黄晓燕,夏伊凡.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价值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以陕西省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2):84-96.

[8] 朱婕妤,武姜行,孙艳芝.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开封古城“城池系统”相关文化遗产点评价[J].中国名城,2022,36(9):82-89.

[9] 刘志宏.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辨析[J].新建筑,2023(2):116-119.

[10] 刘志宏.中国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遺产价值评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1):52-58.

猜你喜欢

价值评价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大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梳理与信息池规范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