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男大学生发生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相关调查分析

2023-11-08陈卫永周欣陈婉君姜婷婷郭志宏王憓何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固定性安全套性行为

陈卫永 周欣 陈婉君 姜婷婷 郭志宏 王憓 何林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与性病预防控制所,杭州 310051

近年来, 我国每年新增报告学生HIV/AIDS 者达3 000 例以上,90%以上的病例为男性,该人群已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1-3]。 目前,我国针对男大学生同性性行为高危行为特征及行为干预等领域作了较多研究,但对男大学生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干预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2,4-6]。 统计显示,全国报告的HIV/AIDS 者中约有2/3 经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异性传播的男性病例中90%以上为经非婚异性性传播,遏制经异性性传播依旧是防控工作中的难点[1,7]。 据报道,高校学生群体经异性性传播HIV 比例占18.2%, 而有异性性行为男生中发生过临时性行为的比例达到20%[8-10]。 本文于2018 年10—11 月对浙江省13 所高校学生进行了一项基线横断面调查,就男大学生有无临时异性性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对高校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8 年10—11 月, 在浙江省11 个设区市的13 所高校大学生中开展调查,高校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按各地高校分布数量,选取杭州市3所、其他10 个市各1 所。 对选定的每所高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 个院系,再对每个院系按年级分为1~4 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班级,对全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31 674 名学生。 研究对象为最近1 年自我报告有异性性行为的男大学生。 本研究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审批号:2018-036)。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团队小组讨论, 在部分高校学生中开展预调查后制订。调查问卷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 艾滋病预防知识、性态度、宣传干预情况、性行为特征以及性伴交往等情况。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校学生由老师组织集中填写问卷星;非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问卷星调查,交代清楚调查须知后由其自行填写完成。

三、相关指标定义

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指自我报告最近1 年有性行为且性伴对象为女性的男生。 临时性行为指自我报告最近1 年除与固定女友外与其他女性有过性行为;将有异性行为男大学生分为有临时性行为组与无临时性行为组。

四、质量控制

调查工作人员分别为高校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和各高校被调查班级的辅导员组成,均事先经过统一培训。 问卷调查前由调查员进行调查目的、意义、调查方法、隐私保护政策的讲解,相关内容预置在调查问卷首页的开场白中。 所有问卷均属于匿名调查,告知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结果仅为制定学生艾滋病防治策略寻找依据,问卷只分析群体数据,不分析个人数据。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建立数据库, 利用SPSS 21.0、VassarStats 在线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特征等情况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有临时性行为组与无临时性行为组比较采用率差[RD(95%CI)][11-12]表示,以P<0.05 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学生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的男大学生有14 320 名,占调查总人数的45.2%(14 320/31 674)。 自我报告最近1 年有性行为且性伴为女性的有2 446 人, 占男生的17.08%(2 446/14 320); 最近1 年中有临时性行为的有455 名, 占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总数的18.6%(455/2 446),临时异性性行为发生率为3.2%(455/ 14 320)。

二、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基本情况

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年龄为18 ~28 岁(2 446 名),有临时性行为组平均年龄为(20.09±1.38)岁,无临时性行为组平均年龄为(20.24±1.41)岁。有临时性行为组学生年龄≤19 岁、家乡为城镇/城市、 月生活费≤1 000 元和≥1 501 元比例显著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年级为大四、月生活费1 001~1 500 元比例显著低于无临时行为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6、0.010、0.038、0.009、<0.001和<0.001);其他年龄段、年级组、户籍和家庭关系等变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有异性性行为男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例(%)]

三、有无临时性行为组男生的相关知识、行为特征比较

“日常生活和学习接触会传播艾滋病”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应主动寻求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知晓率,“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测量”中没有信心的样本占比,有临时性行为组低于无临时性行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6、0.019 和0.004)。行为特征方面,有临时性行为组在最近1 年接受过学校艾滋病检测等宣传、最近1 年接受过学校开展的艾滋病风险自我评估、接受一夜情、接受商业性行为、对“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测量”非常有信心、最近1 年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等条目的样本占比,均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0.001、<0.001、0.002 和0.002); 最近1 年与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浙江省男大学生有临时性异性性行为组与无临时异性性行为组的相关知识和行为特征比较[n=2 446,例(%)]

进一步分析有固定性伴的1 649 名男生, 有临时性行为组固定性伴为社会人员比例为21.0%(63/300),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的6.7%(89/1 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临时性行为组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5.9%(108/301),低于无临时性行为组的58.5%(781/1 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讨论

此次调查是在浙江省范围高校大学生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基线调查,较完整地呈现浙江省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中临时性行为发生情况与特征。 本研究发现,最近1 年男生自我报告有异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7.08%(2 446/14 320), 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13];有异性性行为男生中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18.6%(455/2 446),与国内北京(19.0%)、深圳(20.2%)和云南省(22.8%)等地区的报道接近[9-10、14];而男大学生全人群临时异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2%,高于国内哨点监测结果的1.8%[15]。 有临时性行为组男生年龄≤19 岁、家乡为城镇/城市、月生活费≤1 000 元与≥1 501 元,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而月生活费1 001~1 500 元、年级为大四低于无临时性行为组。 这与性行为低龄化、城镇孩子偏多、大四学生因毕业与就业压力而性行为发生率低等结论是一致的[5,16-17],提示随着性观念的进一步开放,男大学生中较高的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是造成疾病传播的重大隐患。

相关知识及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临时性行为组男生3 个知识题的知晓率,均低于无临时性行为组。 既往研究显示,提高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促进行为改变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18-19]。 因此,对高校男生需持续加强校园健康教育宣传,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发生,防范疾病感染与传播风险。 此外,本研究发现,有临时性行为组男生在接受一夜情和商业性行为等性态度的比例要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最近1 年接受过学校艾滋病检测宣传、接受过学校开展的艾滋病风险自我评估以及最近1 年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比例均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可见, 有临时性行为组男生虽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但总体接受检测的比例不高, 仅为8.4%(38/455)。既往研究显示,性态度开放程度高更易发生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 存在感染艾滋病/性病的较高风险,要提高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的危险感知、HIV 检测意识和比例[20-22]。

对最近1 年有固定性伴的男大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临时性行为组男生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35.9%(108/301),低于无临时性行为组,与石安霞等[23]的报道较为接近,提示该省男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不高。 本文中有临时性行为组男大学生固定性伴来源为社会人员占21.0%(63/300),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既往研究显示,性伴来源复杂、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容易造成疾病传播,而坚持使用安全套是防范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国内大学生的性教育仍有不足[6,20,24]。同时,国内报道女大学生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HIV 的比例高达85.8%[8],对该群体的防范教育也刻不容缓。因此,要强调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大学生在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既可减少对女性伴的疾病传播和早孕的风险,也是保护自己避免疾病伤害的最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浙江省男大学生有较高的临时性行为发生率, 临时性行为男生存在性态度开放程度高、艾滋病防治知识不足、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但HIV检测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等现象。 研究显示,有过同伴教育经历是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促进因素,营造促进安全套使用和检测行为的良好氛围,是预防艾滋病新发感染的重要策略[25-26],建议结合该人群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营造安全套可获得性和自愿咨询检测便利性等支持性环境,进而提升HIV 检测率,促进安全性行为。 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 对发现的特征因素无法做出因果推论,另外调查内容均为研究对象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现象。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陈卫永、周欣: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修改;陈婉君、姜婷婷、郭志宏、王憓:收集资料、数据整理及分析;何林:对文章提出针对性建议

猜你喜欢

固定性安全套性行为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一种DT4C钣金零件的加工方法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
使用安全套,别入这些误区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固定性狭窄的体会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